基于每股收益得出的普通股估值具有严重的误导性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1

目前的大多数金融机构、分析师在评估普通股估值时大都基于对每股收益的考量,在每股收益的基础上加上一个“质量系数”便得出简易的普通股估值。这种估值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合理性,原因在于每股收益代表着企业的盈利能力,质量系数代表着企业的发展前景。但如果以此为判断普通股估值高低的唯一因素或许会产生较大的误导性,总结原因为以下几点:
1.以精确数字代表的每股收益其实并不具备唯一性,它其实是企业盈利范围的一个较为合理的中间值,但也极有可能真实的盈利能力大幅偏离这个数值。一部分企业会通过隐瞒或者谎报来欺骗投资者,然而绝大多数企业调节利润的手段却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也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这包括多提或者少提折旧与摊销费用;费用的不当资本化;对收益的提前与延后确认或者是对费用的提前与延后确认等。我们无法指责管理层的行为,因为现有的行为规范无法杜绝这种事情的发生。有部分高管由于给自己发放了大额的股权激励或者期权奖励,迫切的想要利润的美观,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有利于自身利益,这也是现今企业利润失真的一大因素。
2.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思考,每股收益并非完全是投资者的净回报,由于留存盈余的存在,真实的回报或许大幅的低于账面上的每股收益。一个企业不断的积累盈余,管理层可以给一个完美的解释:最大化股东利益。我们毫无反驳的余地,因为将来的事谁又能说得准呢?假设企业每股收益10元,每股股息5元,余下每股5元的收益留存与其说是侵占的股东的应得,不如说是为了将来能获得更高的每股收益以及股息,但这个完全取决于管理层的能力。我们无法定论每1元的收益留存可以为股东创造出比1元股息分发更多的价值。那股东又何以保障自身应得的那部分股息呢?大部分股东无非就是指望股价上涨可以带来弥补自己股息欠缺的那部分损失,但这又有谁能说得准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学生每次考试都能拿到90分以上,我们能由此断定这个学生下一次考试必定会有90分以上吗?我想,审慎的投资者都不可能下这个结论,但我们可以这么说:这个学生下一次考试正常情况下不至于考60分以下。显然,第二个结论发生的可能性将远远超过第一个结论。那么,一个企业大幅度的盈余必定能比现有等同或者更高效率创造价值吗?我想也未必。更何况,很多企业积累盈余只是为了保持其竞争力,与其说是利润,不如说是不得不再投资的费用。
3.质量系数本身就是由每股收益及每股收益的历史趋势而决定的,然而每股收益与质量系数的乘积与其说是大部分,不如说是完全取决于每股收益的高低。换言之,目前的普通股估值模型完全取决于每股收益这唯一因素。这一畸形的现代普通股估值模型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每个投资者心里,以至于每一个个例都能够找出合理的解释。一个过去几年保持收益不断增长的企业,市场普遍给一个乐观的价格,这无非建立在此趋势会一直保持下去。一旦某一年增长趋势被打破了,市场变不再宠信它了。质量系数完全由投资者的情绪所掌控,一个由心理因素引导的质量系数与由管理层人为可以调节的收益的乘积便是基于理性分析,数学基础得出的企业价值。$贵州茅台(SH600519)$ $中国平安(SH601318)$ $隆基绿能(SH6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