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利通过“风雨雷电”极限挑战,解码红旗EH7卓越安全基因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选择新能源车,有人看重先人一步的科技,有人喜欢与众不同的设计,有人觉得续航里程得首先考虑……

每个人的关注点都有所不同,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些关注点都必然会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安全,尤其是作为电动汽车“心脏”的动力电池,它的安全性能往往决定着整车的可靠性。

最近,一份关于新能源汽车安全的试验结果吸引了人们的关注,红旗新能源子品牌全新车型红旗EH7,进行了一场“风雨雷电”用电无忧极限挑战并顺利通过,获得了专业机构的权威认证,全面验证了新车型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性能。

“花式”挑战 无惧考验。

本次挑战由中汽中心发起,聚焦日常用车的复杂场景,围绕用户最为关注的电池密闭性、稳定性与整车安全性课题,展开一系列“超级严苛”的测试项目。

一块电池包的连续极限挑战

红旗EH7的电池包连续进行了温变、浸水、火烧三项极限测试。

在温变测试中,电池包被置于-40℃至60℃的极端温度条件下,且每个极端温度均保持8小时,历经5次循环,电池包未泄漏、破裂、起火、爆炸。

浸水试验中,电池包完全浸入1m深的水池中,持续60小时,箱体内部无水渍进入,电池包气密性、绝缘性良好。

而火烧测试中,电池包历经火烧70s,2小时内未出现爆炸现象。

动力电池浸水试验

动力电池火烧试验

整车“风雨雷电”极限挑战

红旗EH7共经历砂石、涉水、雷击、电磁等四项考验。

砂石路面,以平均50km/h的速度循环行驶20km,电池包无受损,绝缘电阻检测正常,整车仍正常行驶。

在模拟暴雨天气下的涉水场景中,红旗EH7在水深400mm(超国标4倍)的涉水池中来回行驶600m,车辆完美通过。

电磁测试环节,在频段为 10Hz-400kHz 的磁场中,对红旗EH7的匀速、加速等工况下的电磁辐射水平进行测试,裕量均大于28dB(裕量越大,表明车辆辐射危害越小),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整车涉水试验

最引人注意的是,红旗EH7还进行了雷击试验,经受了施加脉冲电场,产生放电效应以及持续放电效果三重雷击测试后,车辆未出现异常,仍可正常行驶。

这是行业首次进行此项测试,红旗EH7也是国内首个公开挑战雷击试验并成功通过的纯电汽车,相信对未来行业标准的制定与相关的安全测试有着极大的参考意义。

整车雷击试验

综合来看,红旗EH7的动力电池能抗冻、不过热、不进水、不自燃、不怕磕磕碰碰,同时,极限场景下的整车安全性能也非常卓越,直观地打消了用户们对于电池安全的顾虑。

如此优秀的安全品质是如何炼成的?

红旗EH7采用了红旗自研电池,首创六面立体绝缘防护方案,具备高强度结构设计、电池云医生、IPX8防水等先进技术,帮助红旗EH7的动力电池系统实现多场景无热扩散不起火,远高于5min的国标要求,并采用高压回路瞬时切断、智能熔断、主动降温、严防电池起火。

同时,红旗EH7的被动安全也十分优秀,采用9H4M型笼式结构强化车身安全,高强度钢使用比例达74%,达到了C-NACP、Euro NCAP双五星碰撞标准,为安全保障再加码。

此外,红旗还创新国际先进场路联合电磁仿真开发技术裕座舱低频电磁辐射屏蔽技术,打造“安全之盾”,为红旗EH7设下“防护结界”,实现车内的辐射值小于家用小型电动剃须刀,让有宝宝、有老人的家庭也无需担忧,安心舒享。

值得重点来讲的是,这些极端复杂的测试场景、高于国标的测试标准、先锋前沿的安全技术,并不是为了将“节目效果”拉满,秀实力博噱头,而是红旗力求真正直面用户在新能源汽车上的痛点,通过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和深挖,解决用户在用车安全上的多重忧虑。

无论是夏季暴雨车辆涉水行驶,还是意外事故中遇到高温或火情,又或者在郊外偶遇雷击等等,诸多场景下的痛点,红旗EH7都一一进行了破解,以可靠的安全品质保护驾乘人员,避免漏电、燃烧爆炸等危险的发生。

结语

红旗EH7对安全性能的深挖,对安全体系的打造,既传承了红旗以往的“国车安全”基因,又在新能源层面上进行创新,有针对性的分析用户需求,多维度提高安全系数,此次顺利通过各项严苛的测试就是最好的佐证。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红旗以深厚的品牌底蕴与技术积淀,踏踏实实在看不见的安全上努力,值得信任,也更有保障。

最后,官方消息显示,红旗EH7将在3月20日于深圳上市,届时让我们一起关注这款“真安全”的车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