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配股有感

发布于: 雪球转发:35回复:126喜欢:52

一场严重的行业危机,应该会改变很多人们原有的观念。

自去年下半年行业进入危机,融创为了维持现金流不断裂,先后进行了两次出售贝壳股份以及两次配股,在刚刚的后一次配股中,更是被称为超级白菜价。贝壳股份属于可售金融资产,遇到危险自然是变卖的首选。而低价配股,确是企业不得已而为之的下下之选。但凡企业有其他合适的资产可以出售,都不会在这个价位选择配股。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融创虽然徒有万亿资产,但却缺乏真正的硬核资产!

老一点的内房投资者都知道,一直以来投资内房有两个最不讨喜的因素:一个是国企身份;一个是持有沉淀的资产。第一个先不去说它,关于持有资产,内房投资者一直深恶痛绝。因为大家追求的是快速的周转,是极致的资金效率,是高速的销售增长。而持有资产对资金的占用,无疑是快周转的天敌。另外持有资产那点可怜的运营收入,更是入不了眼。

但是,优质的持有物业,其价值绝不仅是运营收入,还有其变现能力。只有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顶级物业,才能称得上硬核资产,对应的是其稀缺性。黄金是避险资产,盛世时作用不大,但如果恰逢乱世,却能体现其无以伦比的价值,所以,没有人对黄金价值的评估是以其所带来的收入的。去年底,金茂两座酒店发cmbs融资了13.8亿。这类酒店金茂还有很多。另外如果金茂愿意把金茂大厦拿出来发cmbs,肯定是百亿以上的规模。如果融创也持有此类资产,在此时拿出来绝对能够保命!而发这类产品跟央企还是民企的身份没有关系,只要有都能够发出去。只不过持有这类资产极其占用资金,资金成本高的民企没有实力去持有。

所以,如果仅仅看报表看数字,金茂去年上半年持有物业的收入是16亿;融创的文旅去年上半年运营收入26亿。体现在公司净利润上,区别并不明显。但是真的出现意外情况,融创的文旅非常难以变现,而金茂的资产却可以轻松变现几百亿。如果投资者以pe去给两家企业估值,得出的结果参考价值是不是值得重新商榷?金茂当初花了30亿以90亿的估值私有化的酒店,以pe衡量十分低效,但现在是不是能够换个角度去思考呢?

毋庸置疑,融创是一家值得尊重的企业,有着民企中最好的产品力。这样的企业活下来对整个中国住房品质的改善是有着显著提升作用的。但是,高昂的资金成本也是其致命的缺陷。如果销售去化不畅,如果回款不能及时回流偿还负债,如果再融资始终遇阻,那么不断产生的利息会吞噬融创以前的,现在的包括未来的所有利润。

现在行业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新闻,真假难辨。很多人以为市场已经见底,但真正的情况是行业依然还在下坠的过程之中。不论央企民企,销售越来越乏力。民企中基本每天都有主动或被动离职的员工,悲观情绪笼罩行业。对于今年的行业销售额,如果没有强力zc扭转,断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行业的大洗牌和供给侧进行的越来越彻底。

只能说希望有好的产品力的房企能够活下来吧!

全部讨论

2022-01-16 13:12

金茂假如是民营地产公司也死了,别吹了

2022-01-16 13:28

民企融不了资,国企融资开绿灯,仅此而已。富力的资产不优质吗?世茂的资产不优质吗?

引申一下,城市化进程到一定阶段后,优质地段的商业土地是稀缺资源。
而自持物业占比较高的房地产公司,将在未来持续受益。
这是我玩《金融帝国2》领悟到的。

2022-01-16 12:27

世茂的酒店是低效资产难以变现,金茂的酒店就是核心资产能轻松变现啦?

聽過一個故事,如果你開一百家餐廳,有50間每間賺50萬,另外50間每間虧50萬。你可能會覺得沒盈利了,進了高手手中,投資者只會看到盈利的50間分店。

2022-01-16 11:14

在中国过去和现在这段时间,持有物业都是跑不过借款利率的,理论上都是卖掉合算,除了非常少数的物业。 不管多顶级的物业在你急需出手时,也是要折价的,特别是行情不好时。
快周转在中国这个制度下肯定是最优解,但是没有公司能做到的。快周转意味着肯定是持续加杠杆的。 一旦没有周转就会死。 即使有个10-20个点的持有物业也没有用的。因为高周转公司的持有物业都是高负债的。卖了也拿不到多少现金流的。

优质的沉淀资产就是一头源源不断创造价值的现金奶牛,$华润置地(01109)$ 光一个深圳万象城评估值就高达110亿元,在2020疫情年实现租金收入11.87亿元,2021年估计要达到14亿元了

2022-01-16 13:26

不敢苟同,在目前这个环境下,持有物业太多会把企业拖垮的,比如世茂;所谓的硬核物业是伪命题,就看企业是国营还是民营,银行是否继续给你贷款,其它理由,都是扯淡。

2022-01-17 08:54

全体配股不存在超级白菜价一说,相当于全体股东再一次投钱给公司,不投也得投,否则就亏了。但投了能不能赚却谁也不知道

2022-01-16 20:01

潘总肯定不同意,我的Soho不好吗?能换成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