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各策略收益率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回复:13喜欢:31

去年的总结:网页链接 

1.策略收益率及波动率

今天统计了一下这一年比较关注的几个策略以及自己实盘2021年的收益率,以及自组合建立以来的波动率,另外加入沪深300全收益和中证全指全收益作为参照。结果见下表。


注:1.波动率为按月波动计算的年化波动率,时间段为2018.09~2021.12。

2.表格中数据未考虑股票打新收益和封基折价收益。其中股票单户市值25w左右,2021年大约可额外获得期望12%的打新收益(科创板、创业板权限都开)。折价封基平均额外可获得年化折价8~10%。

3.混基指数12月31日的数据还没发布,表中混基指数12月涨幅未包括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数据。

4.个人实盘收益率按净值法统计,按月收益/月初所有账户总资产的方式,计算每月的收益,然后累计。月中有时进出资金以及新增融资或还款,会对收益率的计算结果造成一点儿影响,但相比于总资产不是一个量级,可以忽略。

2.实盘仓位分配

和2020年差不多,2021年我的资产配置仍然是以可转债、股票、定开基金为主。至于各策略的仓位分配,期间有一些小调整,当然这并非主观择时,而是迫于客观形势变化的被动调整。具体仓位如下:

1.     股票部分,因为账号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打新门票容量有限,随着总资产的增长,为保持打新门票市值合适,股票部分实际上是在不断减仓。股票部分的仓位,大概从年初的37%降低至28%;

2.    可转债部分,仓位先增加后减少(到年末折价策略实在是无债可买了。。。),全年平均看来,大约是$转债_便宜(ZH1385061)$ 策略30%仓位,折价策略15%仓位吧;

3.    定开基金部分,仓位比较稳定保持在20%左右;

4.    QDII的不定期套利,仅仅是甜点,基本上不会超过5%的仓位。 

3.各策略回顾

1.可转债策略:

相对于理论价值便宜的策略,这30%仓位波澜不惊,虽然超额收益相比于前两年大幅缩小,但在转债整体如此强势的一年还是明显跑赢了转债等权,基本符合我的预期;

至于折价策略,2021年形势的变化还是很大的,折价的转债明显变少了,以至于 $折价转债套利尝试(ZH1385357)$  经常大量持有现金,非常浪费。大约是2021年5月份的时候,我和 @淡w痕  讨论后,比较简单而粗糙地回测了一下折价转债转股的收益,结果发现比我此前的认知还要优秀而安全。于是我开始逐渐把折价转债转股套利的条件放宽,从折价2%到折价1%,以及后来甚至到了折价0.5%以上就买入转股。由于雪球组合无法操作转股,到了下半年,实盘的折价策略已经和雪球组合相差很远了。幸运的是,刚刚回测后,就迎来了2021年6月到9月上半月的一波转股套利大丰收。可惜我胆子太小,这种买入转股套利,单只转债只敢给到2%的仓位,所以面对这3个多月的大肉,实际上也没吃到多少。转股套利的部分,实盘上和其它转债策略混在一起,而且初期的转股操作也比较随意,难以分解其贡献。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转股套利这部分,2021年的收益率肯定是远超我持有的其它转债了。本来对于折价债转股,我还想再仔细回测和分析一下的,不过进入第四季度后,连折价0.5%以上的都变得比较少了,也就没有兴致了。看起来随着可转债的广为人知,显而易见的便宜机会越来越少,折价债这种强逻辑的策略可能逐渐要变成和QDII套利一样的甜点了,比较可惜。不过这也正常,大幅折价的出现本来就是市场无效的体现,可遇而不可求,也不可能总是在同一条路上捡到钱吧。

2.股票策略,仍然继续严格按照 $股票_AH溢价(ZH1276750)$  了,没有进行过多关注,唯一的变化是受山东墨龙的影响,我加入一条“排除H股不可做空的”新规则。这一部分的初衷就是为了赚A股打新福利,所以跑赢沪深300就满意了,所以这部分继续躺平。实际上本策略2021年也延续了每年都跑赢沪深300的记录。另外由于2021年未获具有科创创业权限的新户,所以股票仓位从年初的37%被动降低至28%,结果2021年AH溢价策略高开低走,竟然歪打正着恰好“成功”择时了。。。

3.折价定开基金策略,由于基金的分化程度本身就不及股票,只要持仓数量足够多,表现会比较接近混基指数(H11022)。实际上2021年折价定开基金本身净值也跑赢了混基指数,另外还赚到了8%~10%的折价,符合预期。

波动方面,股票部分(AH溢价策略)和转债部分之间的相关性持续走低,只看2021年甚至已经是负相关系数,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整体投资组合的波动率,比较令人舒适。

4.2022年初步计划

仓位配置上,基本上和此前差不多,目前的初步计划,正餐还是可转债30%+股票30%+定开基金20%。另外折价转债目前已经被我和QDII归为一类,属于不定期领红包的甜点,不计算在上述的30%可转债仓位中,整体给20%的仓位。

股票和定开基金部分应该问题不大,目前看来只要不出现我想象力所不能及的大意外,2022年应该一直会是上述的这个仓位配置,这两部分大概预期年化跑赢沪深300全收益10%吧。至于可转债部分,由于可转债整体相对于正股早已并不便宜,如果判断已经不能做到大幅跑赢转债等权,或许会减仓可转债,用做多IC替代。

整体预期:中证全指全收益*0.75 + 10%~15%。

其实前几年我的预期也是这样,虽然实际上大幅跑赢,但我还是不敢乐观,尤其是转债市场明显变得越来越有效了的情况下。如果继续有红包当然就要积极接,没有也不强求。

#2021投资总结# 

全部讨论

2022-02-14 18:16

谢谢超超越越!

2022-01-26 10:52

感谢思路

2022-01-19 21:59

感谢,收藏了

2022-01-17 05:50

似乎是一个不择时的仓位分配。想请教一下: 1.为何不引用一些 估值来作为仓位的辅助,比如说中证 1000 2000低时加大转债。
2.另外主动基金2020vs2021为何收益差别如此之大。 如何选择自己该呆的战场

2022-01-05 19:06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1,也推荐给你。

2022-01-05 10:10

感谢你提供的思路,学习了

2022-01-04 23:51

2022-01-04 14:07

请教下,波动率是如何计算的呢?

2022-01-04 07:25

厉害!

2022-01-04 06:31

学习,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