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晨会摘要:港股牛市的“三级火箭”;2023年财政猜想;化工关注复苏、欧洲产能、通胀主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汇总12月12日券商晨会观点。国泰君安预期港股有望进入三级火箭行情。港股曾失去的,或逐步回来。中泰证券2023年财政展望,赤字率可能上调至3.0%;新增专项债预计3.8万亿;政府性基金预算缩表;“稳投资”依赖政策性金融工具。方正证券指出,化工把握经济复苏、欧洲产能转移、通胀居高不下需求刚性三大主线。

广发证券:年底“胜负手”的总结展望

港股牛市“徘徊期”,A股修复市优先布局“托底+重建”。我们在11.13《把握年底“胜负手”》关于“贝塔港股弹性大,AH股配置稳增长疫情修复主线”基本得到验证。12月政治局会议“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11月持续回落的出口,均强化“以发展促安全”线索。

A股行业配置:1. 托底:地产链(地产适度信用下沉/家电家具)、受益于防疫政策优化的出行链(休闲服务)和中期受益的医药链(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中药);2. 重建:央国企价值重估(能源/科技央企),反垄断政策预期稳定(互联网/平台经济)。主题投资“国家安全”(国产软件)、国企改革(建筑)。

国泰君安:港股牛市的“三级火箭”

自11月份以来,压制港股的三座大山均有所松动,港股明显反弹。整个11月港股反弹近23.6%,主要可归因于:1)国内稳增长政策加码,地产供给端三箭齐发;2)叠加防疫政策持续优化,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预期有所改善;3)海外暂缓加息预期,分母端压力缓解。

看空间,港股牛市的“三级火箭”。方向上,形势仍在好转,前景渐暖,政策底到业绩底中间的波折并不会改变港股的上升轨迹,我们预期港股有望进入三级火箭行情。港股曾失去的,或逐步回来。

一级火箭:助力港股风险偏好继续回暖。港股由估值陷阱转为估值洼地,投资者拾起进场的勇气,我们预期政策利好频出形成的一级火箭推力,将逐渐改善自2022年8月份以来的经济前景及政策方面的不确定性的悲观预期,恒指短期有望修复至7~8月的中枢位置。

二级火箭:驱动港股估值修复。美债收益率上行空间已相对有限,而下行空间将逐步打开,将推动港股分母端进一步反弹。预计恒指有望修复至2022年5~6月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前的水平。

三级火箭:推动恒指转为盈利驱动。经济再度复苏将带动港股盈利预期上修,形成基本面预期好转、业绩兑现、预期进一步增强的正向循环。中性情景下,我们预计在第三级火箭的推力带动下,恒指有望修复至2022年初盈利下调前的水平。

火箭助推之间或有波折,反弹之路并非坦途。政策底已经确认,但到业绩底期间可能遭遇一定回调,国内经济复苏受短期疫情因素延缓经济底和业绩底出现时点,以及美股盈利下修、美联储紧缩超预期等风险因素仍会造成火箭推力不足,行情可能反复,需要注意节奏。

目前,预期延续,现实不远,若有调整,逢低加仓。在外需的压力下,预计未来仍有内需相关的政策空间,下一个关键时点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是期待地产需求端政策;二是疫情优化打开了消费场景,期待更多促消费政策。在交易预期的博弈阶段,或可采取逢低加仓策略。

行业配置方面,继续紧紧围绕“逆境反转”策略主线。1)国内地产链,期待需求端的政策发力。2)国内消费链,消费复苏仅是时间问题,部分行业已经修复至2021年水平,消费内部行情可能将有所分化,关注仍处于估值洼地品种,互联网零售、可选消费的汽车、消费电子等。3)海外流动性敏感品种,创新药、黄金和半导体等。

中泰证券:“加力提效”的四个猜想 ——2023年财政政策展望

赤字率可能上调至3.0%。按照“加力”的提法,有必要在今年2.8%的基础上进一步上调赤字率,但突破3%的可能性不大。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下降1.1%,支出预计增长7.1%。假设2023年宏观税负回升至21年和22年平均水平(14.3%),由此计算明年税收同比增长1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4%,再考虑到2万亿调入资金的使用,预计明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小幅上升至7.7%。

新增专项债预计3.8万亿。虽然存量项目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但考虑到债务可持续性和地方政府偿债压力,新增专项债限额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相比于今年预算草案中确定的3.65万亿新增额度,预计明年小幅增加至3.8万亿元左右。此外,今年使用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后,专项债限额可动用的存量空间仍有约1万亿元,未来根据需要可以适时动用。

政府性基金预算缩表。明年特别是上半年土地市场仍面临较大压力,低基数下预计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5%。由于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弥补的需要,假设全年卖地收入的净收益几乎全部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即上文提及的1.2万亿左右。轧差计算得出的政府性基金支出为10.3万亿元,同比下降9.9%。

“稳投资”依赖政策性金融工具。相比专项债,基础设施基金杠杆作用更大,一定程度上绕开了地方隐债监管的约束,理论上不存在规模限制。考虑到基建发力稳增长的需要,政策性金融工具存在加码的必要性,预计明年基础设施基金可能按不同批次累计新增1万亿-2万亿元,并撬动银行贷款等配套融资,支撑2023年基建投资增速维持在7%左右(2022年预计10%)。

方正证券:化工关注经济复苏、欧洲产能转移、需求刚性三大主线

受成本上行及需求下行冲击,行业底部逐步形成。内需方面受国内疫情封控影响,地产、汽车、纺服等主要下游需求放缓,化工行业总需求下行。仅新能源相关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车等成长属性强的下游行业仍能实现环比增长。外需方面,海外化工供给逐步恢复,同时受能源成本高位、高通胀以及美联储加息冲击,下游需求持续走弱。成本端,年初以来,俄乌冲突刺激下,国际油价、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煤价也保持高位震荡。原料及能源端成本上升叠加需求下行, Q3行业归母净利润环比下滑46.37%,化工行业景气度回落。

把握疫情管控优化带来的经济复苏、欧洲产能转移、通胀居高不下需求刚性三大主线,分别将在供给端、需求端以及成本端影响行业走向:1.国内疫情管控的优化以及地产行业融资改善,有望刺激下游消费及地产链需求复苏。长期而言,病毒毒性下降,老龄人口疫苗接种率上升使得新冠带来的危害下降,叠加2022年消费低基数,2023年消费回暖将会是大概率事件。地产行业融资情况改善保障供给端稳定交付,“保交楼”和“促销售”的刺激政策使得商品房销售出现一定程度修复态势,未来随着经济修复、居民收入回升及可能出台的房地产刺激政策,房屋销售有望出现修复,带动地产链公司需求上升。2.欧洲能源危机后化工行业的供给转移与需求的外溢。此次欧洲能源危机暴露出欧洲化工能源及原材料供应的不稳定性。当下欧洲化工行业转移的最优目标是原材料供应稳定、成本较低、基数人才丰富的中国,国内龙头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3.外围市场加息周期以及通胀高位情况下,传统下游需求受到抑制。通胀以及外围市场加息的扰动下全球消费逐步回落。由于俄乌战争,国外通胀居高不下等原因,国际粮价维持高位。而粮食安全背景下农化需求中枢将持续提升,农化相对刚性的属性仍是优质的逆周期品种。

供给端双碳与趋严的审批政策对中长期行业新增产能仍有约束,强者恒强趋势利好龙头成长。双碳政策方面,短期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项目审批要求略有放宽,龙头有望抓住机会进一步完善自身一体化成本优势。

建议关注标的:经济复苏主线,建议关注远兴能源金禾实业荣盛石化;欧洲能源危机主线,建议关注万华化学新和成、中国化学;需求刚性主线,建议关注扬农化工华鲁恒升海利尔利民股份中旗股份广信股份润丰股份新洋丰亚钾国际

以上内容由萝卜投研app整理发布,专业研报尽在萝卜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