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发布会后群访纪要: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雷军:今晚抱着必胜的信念来办这场发布会的,还是会觉得压力很大。
Q:近期有许多新能源车企降价,小米 SU7 的优势有哪些?会不会加入价格战?
A:我觉得消费者买不买账可能在未来的 24 个小时我们就知道结果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智能和生态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自己对这款车很满意。
Q:每台车后面都有北京小米?北京政府提供了那些帮助?小米生产中,如何体现智能生产
A:离不开市委市政府、亦庄的支持,很多事情三年内肯定做不到。
小米工厂的优势,有很多自主研发生产;工厂高度自动化,工厂单班 900 人,走进去会发现很安静;可持续生产,太阳能发电,铝合金铸件还能循环利用。
Q:在政策和产业端,您认为应该如何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等大众消费?
A:可能要加强充电桩的建设。绿色能够提振消费,因为电车出行几乎不花钱。
Q:小米在大模型上有哪些努力?
A:16 年的时候就在做小爱的 AI 了。车上有很多端侧大模型的应用,车上搞文生图真的没用。SU7 的泊车就用上了端到端的感知决策大模型,人眼精度不高,但是大模型可以像人一样开一下调一下,就跟人一样开车,就可以停进很小的车位。
另外大压铸材料的配比也是用 AI 去算的,这也是 AI 大模型在小米汽车上的应用。
小米态度就是 All in AI。16 年开始就是如此。
Q:苹果选择放弃造车,华为也不造整车。小米在这个时间点推出 SU7 有什么考虑?
A:其实车就是一个房间,人车家全生态。不管是苹果还是华为,我们都用不同的方式介入了造车。如果我是苹果,我会选择不放弃造车。跟苹果做不做 AI 没有任何关系。当然他不造车也会少一个竞争对手,把苹果用户收取就是我现在的目标。
Q:小米对带动周边产业链升级有什么考虑?
A:我们把工厂放在了奔驰边上,如果小米大成了,也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在北京。奔驰、理想、北汽、小米如果团结一心一起做大,可以把北京的产业链的布局会更完善。
Q:人车家最终形态?
A:我认为就是全屋智能的房间。米家生态链很多东西不仅可以在家里用,车里面也可以用。空冰洗一样做的很好。小米生态的能力一步一步用到车上, 这就是我们真正的竞争力。

Q: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哪个是最大的变量。
A:所有的智能都是变量。
我们把系统做的这么流畅、易用,肯定都是最好的之一,就是必须用平板的标准尺寸。
软件生态的核心是兼容性,每个厂商都很重视这个,但是真正做的好也不是很多。我们是后来者,不比他们做的好我们怎么生存呢?
Q:SU7 的定价是怎么考虑的?
A:3 个月第一次发布并且交付,这个速度绝对目前中国车厂前几的水平。知道我们的盈亏点知道我们一上来肯定是亏的。本来想定 23.9 万,后来猜小米汽车的定价已经成为了全民运动,搞得我们也不知道什么价格是合理的了。昨天 19:00 开始讨论,我说比特斯拉便宜 3 万够不够。原来的顶配最早定价 35 万,而且 35 万也是亏的。第一年反正诚意也受限,诚意做到底。
Q:在过去的 3 年时间里,觉得最困难的时刻是什么?现在对于造车这件事情的认知有什么变化?
A:21 年宣布做车,做了一年的设计,我们的设计很前卫,后来担心用户接受不了就重新推倒了。第一款车输不起,当时干了一年很绝望,第一款车设计的很夸张,收到了很多批评,压力非常大。当时每天早上一个小时和设计团队的视频会议,每一个细节都参与了。最后还是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设计。也很感谢李田原,小米的整个设计团队都是在国内的,国内有这么多优秀的设计感到非常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