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该篇文章很长,应该说是 很冗长。
因技术进步,全球化加速,加之不少业务基于信息等,因此其发展变化更为迅速,似乎世界大变化了,细思后,觉得投资的最基本逻辑依旧,价值仍是内核,估值仍是艺术,变化的仍只是表象。
1、企业的成长阶段性与生命周期。每个企业,不管是很早以前的,还是现在新生的,都有其自身的成长阶段与生命周期。其中绝大多数的,在早期就夭折;部分的,能活得稍微长点;极少部分的,长得较大、活得较长。幸运在早期投资那极少部分长得大活得长的,就会获得极好的投资收益。但必须承认:对这新生的、快速成长的幼苗,即一般所谓的成长投资,固然在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会获得丰厚回报,但也时刻面临幼苗夭折所带来的损失。当然,总有少部分人,投入专注、独具慧眼,能抓住那些最后胜出的幼苗,但这终究只属于那些极少数人,一般人参与这类游戏时,需要扪心自问,自己属于这类人吗?自己对之投入专注吗?独具慧眼吗?
至于我,没有提前识别处于初生或成长期优秀种子的本领,因此只好乖乖安份于稳定或成熟期的圈子里。
2、企业业务获益的延展性差异。不同业务,在不同发展阶段,其延展性差异极大。比如钢铁行业,在它初生时,会因为需求的快速增加而快速扩展;会因为相关领域的关联需要而不断延拓(亚马逊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业务--AWS,就是一个极其典型的例子),因此它的成长空间会很大;但到了我们目前这个阶段,与它相关的细分领域基本都已完成并成熟了,它很难有新的很大的荒地可拓展,因此,它的成长空间基本已被锁死,或大体被锁死了。但是,譬如AI、量子等领域,正处于初生迈步阶段,因此其成长的延展性极大,也许几十年之后,待它“成熟”时,它的延展性将会慢慢走向如同眼下的钢铁行业。
这个延展性,不仅仅涉及到“成长空间”,还涉及到延展的便捷性。譬如,新建一个钢厂,需要许多投资、一大堆基建,招人等的一大堆事情,因此其“便捷性”显然很不好,当然由此带来的一个“优势”是别人就不会轻易进入,从而使其准入门槛就有了一点高度;而现在一些云业务,要新拓展一块领域,往往只需要增加点存储空间就可以,有时甚至都不需要做物理上的扩容,仅需要管理逻辑上的扩容即可,它延展的“便捷性”几乎成了0成本、0操作的事。
实际上,不少传统业务,都存在延展性的差异,只是这个差异程度有时感觉不太明显;而现在不少新生业务,特别数字领域的,其延展性极好,因而似乎让人觉得突然变天似的。其业务延展性的差异,直接影响经营绩效,影响投资回报率,也因而体现于估值上。
3、谨守能力圈。自古兵家法则大体是扬己长、击它短,或言之“避实击虚”。因此谨守自己的能力圈非常重要。这点,如文中安德鲁所说的 “对我来说,拥有少量我有强烈良好感觉的东西要好得多。我一生中只会有几个好的见解,所以我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我所拥有的几个见解。”因此,一定得有所守,有立足点,首先得“守正”,然后才会有“出奇”。
要是离开了对业务的理解,离开了对企业的理解,仅仅死抠指标,多少PE买卖等等,就难免说是陷入了教条。PE等指标可作为一个参考,但绝对不是行动的指向灯,因此,文中霍华德似乎总关心卖出的点位(价格)是什么、而安德鲁则更关心企业自身的价值,应该说,他们父子俩在观念上还是有相当的GAP。

但从来是观战容易实战难,如何能更好把握好企业的发展阶段、企业业务的延展弹性特点、运营团队的品质与水平等,对于估值给定企业极其关要。而要尽量做好这点,一方面取决于评估人自身能力圈,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待评估企业有丰富的、尽量多方面的观察、积累与思考;因此我对于那些轻易对一家了解很有限而又喜欢动辄指点江山的,一般的选择是直接忽略他们。
引用:
2021-01-15 12:14
译者 | Atorasu 东田雨
来源 | 资识(ID:zishicom)
“ 我不相信此时此刻,那些著名的价值投资者会纠结于价值和成长风格的边界,这种区分既非必要,也不正常,更没有用,特别在我们今天所处的复杂环境中尤其没有意义。
仅仅追求指标低估值可能会导致投资者踏入所谓的“价值陷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