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9喜欢:0

$雅生活服务(03319)$

公建没有什么真正的壁垒。公建毛利通常比住宅更低,并且账期更久一点,这已经证明了公建项目本身并没有太多技术含量,话语权不在物业,且客户性质上最好的一定是to C端,C最在乎品牌,不是B和G。公建类项目的好处就是多,大家都能分到一些,过去拓展什么速度,未来大概率也就这样了。

我持有雅生活,但我对24年年报不抱有业绩靓丽的幻想。现金流大概率会恢复正常,但应收款计提显著不够。照目前新房销售来看,22年留下的坏账基本是还不上了,早晚是会计提10-15亿左右。

还有就是物业行业真正的壁垒只有参与复杂的运营(华润)或提供极致服务(滨江),其他的业态里,雅生活能做,其他的头部也能做,所以不会有高毛利。因为物业本身的模式和市场就不支持竞争壁垒:规模是服务业的敌人,因此行业里不会越大越强;市场太大,因此大家都能活,就很难利用先发优势让别人进不来。

全部讨论

04-24 12:11

你去调研一下博物馆和图书馆吧,问问小物业公司能进不。

长期视角看 5年后,雅生活会恢复到20亿的利润吗?如果可以,现在不操心,每年持续定投低吸就好。我还是相信房地产存在的合理性和通货膨胀的到来(那么多地方债唯一的解决办法),稳稳拿住,专心赚现金流就好

04-24 12:13

上海那个中华艺术馆,小物业公司竞标资格都没有。

非周期没问题就行,该计提计提,现价已经是清算价以下了。
计提通常并非都是永久性损失,回拔也是有可能的,比如商誉。

也是奇怪,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十多亿贷款,目前已下跌那么多,按照A股的逻辑早该平仓了,不知港股是什么原因至今仍没有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