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比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回复:17喜欢:0
@翻番 最近各大头部企业发布季报,N和A也都震盪整調整了許多,对于今后的走勢,請赐教,謝謝你

热门回复

客气了。巨头们的季报还没完全披露完,但目前都提高了资本支出,这个没啥新观点就不赘言了。在此刻反复再强调的几点,大多也都是老生常谈了。
如果在这个节点再拿英伟达和思科比不是蠢就是坏,英伟达更像90年代进入规模化的x86阵营(英特尔&微软),从B系列开始,英伟达进入以数据中心为计算单元的规模化进程,大概率形成越来越宽的护城河。可以翻看那几年对标企业的财报,英特尔毛利率在50-60%,微软毛利率在80%+,而当下的英伟达是一个系统化集合体,制霸产业链关键环节,生态位优于当年英特尔/微软单一企业,议价能力当下虽处于当年硬件企业英特尔和软件企业微软的中间状态,这还是因为下游相比当年x86面对的环境更强势一些。除了相似点,也有不同点,英伟达相比x86阵营规模化早期,面对的主要是2B用户,这些巨头们财务状况良好,资本支出越来越多,好的一方面是规模化会有充足的收入/研发资金保障(不会过早寅吃卯粮),挑战是一旦规模化不如预期巨头们也会自己下场(需要与谷歌这种跑通全栈的自研体系继续比拳头)。
在应用方面,虽然目前从巨头财报中看到AI已经在优化盈利结构,但当前的盈利才哪到哪,AI的终极应用定然不会是类copilot这么初步而单一的形态。x86奠定的PC浪潮最终通向了互联网革命,市场培育了十多年漫长的时光,才缔造了亚马逊/谷歌/meta等应用巨头,取得盈利的节奏又各自不同,比如亚马逊是比较晚近才赚钱。当前我们在经历AI市场培育的早期,巨头们的乐观情绪在支出上得以初步体现,市场渗透率或技术成熟度必须要达到一定标准后,才有条件去聊应用形态和盈利,如果经常性怀疑下游不盈利而质疑产业,那对这些产业玩家的魄力也太没有信心了点。
再说一下竞争格局,英伟达这条线比较容易看懂,我的观点从去年年中起未变,它是现阶段赌AI最好的标的,产业化最易成功,是可以all in级的标的。AMD作为复制英伟达体系的标的,尚存在难以估量的不确定性,但就像苏妈所说,快速发展的蓝海不存在护城河;极难的境遇也因人而不同,赌AMD需要极强韧性——对信息的挖掘能力、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和为投资失败做的准备,从产业角度我目前看不大清,需要跟踪再看,先看这次财报苏妈怎么说,谋定而后动。另一条线就是以谷歌TPU为代表的巨企自研,以产业角度看其自身市场小于通用化整体市场TAM,至少在这个阶段英伟达线具备更佳的产业确定性。即便像谷歌这种自己业务梭哈自研的巨企,谷歌云仍是两条腿走路,也在为英伟达贡献研发经费,毕竟在面对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时,谷歌身体是诚实的。
最后,一旦明确英伟达规模化投资思路,也可以顺着去找有一定价值汲取能力的供应商&合作方定向优化投资结构(鉴于英伟达全产业链一时无两的议价能力,这里的机会仍是以量为主的预期差),并在战略上关注下游应用动向(现阶段太过风投化,还是战略性关注即可或搞ETF),将极大可能就是未来的AI投资的主线。

看你ai训练的标准是啥,如果剑指agi,那我不认为未来ai训练会是小公司的战场,即便如openai这样的创业企业,背后也必须要有金融资本和产业大佬微软这样的巨企支援。大环境下长期仍是巨头玩家的战场,nvda想要赢得巨头的青睐,系统级规模化是唯一路线,只要你性价比足够牛,巨头是不得不向TCO低头的。
从这一轮巨头们的季报能看出,即便到了历史性产业变革的关键期,它们大多还都是非常在意财务指标的,比如谷歌如何大幅砍成本,比如微软在加大资本开支的同时还得告诉投资者利润率只会下降1个百分点,也就是如老马和小扎才会任性一点,赌瘾大一些,创始人企业不会被二级市场绑得那么狠(相对而言)。说这些,只是为了说明,英伟达只有在规模化一路走到黑,快于竞争者,巨头们才不得不选它。当年GPU是如何在x86主板上生存下来的?当年不可一世的英特尔咋都无法剜掉它或把它变成一个指令集?无非是GPU迭代更快性能提升更高,规模化速度快于你CPU,逼你身体诚实不得不留我;当前无非也是如此而已。

过往讨论中已经就这一问题有过比较深入的分析。并不是不看好TPU产品本身,谷歌也迭代到第五代了,技术积累当然有很丰厚的遗产,不看好的是新时代下梭哈自研路线的行为,这种战略可能带来很复杂的潜在风险。在gen-AI时代来临前,谷歌未能成功获得AI支配地位且拉开与后来者的差距,TPU也未能成为行业标准,未能平台化/通用化,历史的机遇期转瞬即逝。gen-AI来临后,数据中心的规模化会在英伟达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快,随着规模化日趋加剧,成本代差就会变得致命,这对所有自研芯片企业构成了较大挑战,尤其是单吊自研的策略,必然有朝一日要和通用方案直接竞争。
但以上分析并非说自研芯必败或没有投资价值,而是投资是一个优中选优的决策过程。谷歌所在的行业仍是一个非常广阔而快速增长的市场,凭借诸多优质入口产品的谷歌全栈一体化也有望存活下来,但利润率呢?规模大小呢?毕竟只能囿于一家企业范围里,除非你运气好突破了agi这种小概率情景出现。
投资总该去投那个增长空间最大的生意对吧。

学习了,感谢,能有空谈谈对tpu 和avgo 的看法吗[献花花]

nvda的营收太过依赖几个巨头,这是普通人能看到的为数不多的风险之一。nv的机构持仓相对低应该也是这个原因。nv的最大机会可能是算法的推进能极大降低ai训练的门槛,让中小公司也能参与进来。但门槛低了自然也就没那么高的毛利了。

小公司未来在ai大模型这个领域毫无机会,这是比汽车还高一个量级的超级资本密集行业。小公司应该想的是利用现有大模型做应用,这一块目前几乎是空白

英伟达确实和思科不是一个量级,当年的思科大概也就相当于今天的超微电脑,或者光模块领域

还好在1月初全仓从特斯拉换到英伟达

感谢,学习。能顺便谈谈对苹果 AI 布局和前景的看法么?[献花花]

[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