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正在中国市场失去主动权,是对手太强,还是它不行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最近正值北京车展,很多新能源车企都在亮肌肉,但在这么多身影里,我们还是没能看到一个身影。

特斯拉,你人呢?

在缺席上海车展后,特斯拉又一次缺席北京车展,而且,最近特斯拉日子并不妙,前几天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马斯克还表示未来每隔五年就要做一次“组织变革”。

当然,在中国市场上,特斯拉的组织变革比例可能还要更高,有些部门甚至超过了50%,而且,特斯拉在中国毁约了所有的应届生。

现在这个时间临近毕业,春招已经结束,虽然说毁约应届生给一个月的赔偿,在法理上可能没什么瑕疵,但任何一个作出这种决定的企业,都是道德上减分。

更关键的是,前几天特斯拉公布今年一季度财报,全球交付38.68万辆汽车,同比下滑8.5%,是2022年以来最差的单季表现。

单论汽车收入,环比下降13%,同比下降19.4%,整个营收降幅是2012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在分析会上,特斯拉也明确告知投资者,“销量增长率可能明显低于2023年。”

一方面销量下滑,另一方面库存积压,在第一季度,特斯拉的库存供应周期达到了28天,而去年第四季度的库存供应周期是15天。

为了能多卖车,特斯拉又开始降价,在中国全系车型降价1.4万,美国也全系降了2000美元。

不管是最近的动作,还是业绩数据都在表明一个问题:

为什么新能源汽车的鼻祖,有着马斯克这样超级IP的特斯拉,在汽车市场,特别是中国的汽车市场上,正在丧失产品和品牌的主动权?

02

我们从两个纬度来看,首先是外部环境的变化。

特斯拉丧失主动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对手的进化速度太快了。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是全球迭代最快的,无论是快充技术、智能驾驶、续航还是其他舒适度方面,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都跑到了世界前列。

当然,这也是被逼出来的。

因为中国的车企们太卷了,都快卷成快消品行业了,有比亚迪蔚来理想、华为和如今的小米这一大堆新老品牌扎堆厮杀。

有的品牌已经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谋求更大的市场占有率,有的还在立足阶段,想要改变消费者的认知。

这就有点像当年的手机市场,每个车企都想先对手一步研发出更先进的技术,推出更好的产品。

在这种高强度竞争环境中,汽车产业整体其实也在高速成长,不光是前面的主机厂在玩命,也会带着背后的供应商玩命卷。

过去说中国拥有最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都不够明显了,我们去看市场的关注度,已经从三电系统跨越到智能软件系统、AI交互系统,从关注智能驾驶芯片,发展到现在都要强调自己工厂里有没有一体式压铸技术,有没有AI的工业检测设备。

中国的供应链渗透到了新能源汽车的方方面面,这也是小米为什么三年就能造好车的重要原因。

特斯拉虽然在上海有工厂,但本质还是一家美国企业,在欧洲、北美都有工厂,没办法完全享受到中国供应链的优势。

03

当然,与其说特斯拉失去主动权是因为外部环境变了,竞争对手变了,我更认为是特斯拉自身不思进取,内在原因才是根本。

首先是车型的更新速度。

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个领域是有先发优势的,就像Model 3这款车型,(2016年发布,2017年在中国交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是行业的标杆。

但现在距离Model 3发布已经整整8年了,后续迭代版本几乎也跟原本看不出什么差距。

特斯拉目前,其实只量产交付了4款车型,除此之外,新车型的开发和交付还是个难题。

就像2019年发布的电动皮卡,Cybertruck到现在还没大规模量产,因为电池的产能受限,美国奥斯汀工厂的生产效率不尽如人意,每年最多能交付2万套就算烧高香了。

反观我们的车企,越野、出行、商务、家庭、网约运营各种场景,用户几乎都有无限的空间。

单纯比场景还不够,车企还在研究用户会不会在车上唱歌,是不是要露营搞个烧烤,怎么用车去操控手机这样的长尾需求。

和中国的友商比起来,特斯拉在“多”和“快”这两个字根本就不沾边。

靠一两个爆款打天下的模式在中国市场上很难走通,在爆款过后,企业就必须要给自己潜在用户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

第二个问题是技术迭代慢。

特斯拉是全球第一家推出智能驾驶功能的汽车公司,电池和充电技术也是特斯拉过去引以为傲的卖点。

但这些领域的优势都在逐步被丢掉,在电池上,如今国内的车企开始大面积使用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神行超充5C。

特斯拉的18650、2170锂电池几乎没有什么特别优势,800V车型也在普及当中。

智能驾驶技术方面,城市NOA这个技术,在华为进来之后,已经被排到了车企竞争的第一梯队。

几乎所有车企都在竞争城市NOA,今天你开5城,明天我开10城,华为直接说,只要有路,我的车就会开。

当然,特斯拉在这些领域有没有自己的优势呢?

当然有,但特斯拉几乎从不对外主动宣传,就像一体式压铸技术,这是特斯拉最先提出来的,但现在好像跟特斯拉沾不上边了。

这也是第三个问题,特斯拉在“慷慨”地浪费自己的品牌主动权。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定义者,再加上马斯克钢铁侠的身份加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特斯拉都站在神坛上。

这种光环比现在的小米雷军还要强,就像小米只是多了个手机支架,还有很多人在质疑和批评,要戴帽子上升到法律层面。

但当年,特斯拉是直接改变用户开车习惯,我就一个单踏板,刹车和油门都在上面,你要买我的车,你就得接受。

有人质疑吗?

在马斯克强大的影响力下,用户反而觉得这是个创新,我应该要接受。

但这样的品牌光环,今天也在一点点褪去。

今天各大车企的CEO不只是发视频了,都开始做直播了,他们都在全域搭建自己的品牌矩阵,想尽各种办法吸引流量的关注。

就像小米有雷军这个大IP,小米汽车的每一步都在利用创始人IP,高频率、高曝光的在全域用图文、视频、直播各种方式制造热度。

这必然会把特斯拉本来独享的品牌蛋糕分出去。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核心问题,就在于马斯克自己的态度。

他一直在强调,特斯拉不是个车企,是一个AI科技公司,我不是来卖车的。

但在财报分析会上,马斯克又跟投资人们画饼,说我们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今年8月,特斯拉就会推出更加廉价的量产车。

这种“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态度真的是有点拧巴。

对很多企业来说,行业先行者的优势就在于我对这个市场的定义权,包括我带给消费者的产品和品牌认知。

但这种主动权不去维护,不去迭代,它不会一直掌握在先行者手上。

没有好的产品力,没有正视品牌的影响力和营销力,短跑冠军在长跑比赛中,仍然会被竞争所淘汰。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