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NBA篮球经理运营的角度看:如何评价一家药企的研发效率

发布于: 雪球转发:11回复:12喜欢:43

之前在大湾区杭州线下分享会上,我提到今后药企比拼的不是产品,而是研发,进一步说不是研发总投入,而是研发效率,有群友提出如何评估研发效率,我今天就从如何组建一个NBA篮球队的角度分析研发效率。我本身是一个打了20年篮球的爱好者。

首先说一下NBA篮球的特点,为了保持篮球的公平性,既兼顾球员利益和比赛的公平,他们有个顶薪制,即一个球队每年雇佣的球员有顶薪要求,顶薪不能超过1.2亿左右,如果超过这个数字要征奢侈税。比如勇士队,杜兰特、库里都是球队的核心,一个球队有那么多牛逼的球员,每个球员如果都要高薪水,那超过1.2亿怎么办?比如顶薪达到1.4亿,超出2000万,那就要上交2000万罚款给联盟。这2000万罚款由联盟统一支配。给所有球员多增加福利。这有什么好处呢,能保证比赛好看!为什么好看呢?比如世界首富亚马逊的总裁贝索斯,他假如也是个篮球迷,他一年投资4亿美元给球队,把所有牛逼的球员都招在一个队里,那还用打吗?比如詹姆斯、杜兰特、火箭登哥、浓眉哥等都来。那以后怎么打啊?太豪华了。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一个球队花的钱就封顶了。封顶之后,会产生一个效应:每个球队都有一笔钱去雇佣比较牛逼的球员,防止把所有牛逼的球员都放在一个队儿里,反正你不给人家那么多工资,特别牛逼的球员自然而然就离开了,因为钱是封顶的。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之前的骑士队,为了留住詹姆斯,就多交了4000万美元罚款,但这不能持久。

我把这个话题对标一下药企研发。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现在药企砸钱都挺猛。比如前两天网上流行的一篇文章,说目前百济神州投入比恒瑞又增加一倍,变成了一个研发投入的头部公司,即在研发投入最大的一家公司。

据悉,目前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已经披露完毕,在A股上市药企中,研发投入突破10亿元的有11家,包括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中国生物制药上海医药石药集团华润医药信达生物天士力科伦药业以及海正药业。其中,有4家药企超过了20亿元,即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中国生物制药。从这个新闻看,目前药企进入了一个大手笔投入研发的阶段,大家都在这个赛道上互相追赶,投入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对这种新闻我们怎么去理解、怎么去思考呢?是不是投入越多越好?这个道理就好比目前GDP排名,如果只看GDP不看GDP的质量就好比只看房子不看房贷。很多GDP是投资驱动的,大手笔投入必然有产出,但这种产出与投资不成比例,那么这个投入是不是好呐?所以不能简单类比那家投入多就一定好,投入多自然有回报,但投入与回报比高才是真的好。

如果你是一个篮球经理,你有一笔1.2亿的资金去组队,你会买什么样的球员呢?我们药企的投入,跟NBA篮球经理很像。现在这个市场完全是个资本配置的市场,如果你是个非常懂资本配置的人,给你一笔投入,你选产品,选团队,组建一个新药厂,很快就可以成长起来,如果投入产出高,假以时日就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现在药企的研发看似高科技,但跟芯片不同,芯片不懂技术,花钱也砸不出来。但药企完全是NBA篮球经理的游戏:同样的钱,买什么样的球员,不同的组合,结果和产出是完全不一样。比如让我选球员,肯定选一些外线的三分投的准的球员,再找一些一般的内线,侧重外线,这样性价比最高。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买三分投得准的球员,只能买一些刚进入联盟的大学生毕业球员,他们要价很便宜,这种球员基础不错但没有名气而已,这样就可以,关键是要选很好的组织后卫,能把球传起来,就是组织和球风,这种钱花的不多,肯定留不住库里、杜兰特这种超级球星,但投入小产出大。

怎么才能把钱花的好又产出多呢?类似在一线城市生活好还是二线城市好?简单概括就是,你在一个城市挣多少,减去这个城市的开销,哪个剩的多就哪个好!药企也是这个道理!你投入大,产出也大;投入小就产出小。如果你投入大但浪费也大,还不如投入小点儿的,最终看的是资金效率,而不是看谁投入大。比如海正药业,它今年一季报估计会比较亮眼,是不是到了逆境反转的时候呢?但前几批以为它逆境反转的投资者已经掉进坑里几次了,我现在说逆境反转,还是比较心虚。其实还是要观察,毕竟刚刚换了管理层。

懂药企的管理者也是分不同级别的。好的企业管理者应该是科学家与企业家的二合一。从企业管理角度上看具有专业性的,我认为是恒瑞信达生物天士力、科伦。为什么科伦也算呢?刘总对专业理解并不是很深,新药研发业务上不管,但他让王晶翼来管。王晶翼原是齐鲁药业的研究院院长,他也是医药研发的领军人物。但不能说中国生物制药上海医药复星医药华润医药石药集团等就没有专业性。我是按排除法来找的,按科学家级别来找的,还没检索到其他企业里能够达到科学家这个水平的。天士力的闫希军也算科学家级的,至少他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但据我了解,获得过科学进步奖的企业管理层好像没有。再说恒瑞的孙飘扬,信达的俞德超,百济神州的王晓东自然不用说了。

那药企管理者是不是科学家级别的,有没有意义?是必须的吗?关于懂行、不懂行的差别在哪儿?直接的差别在于研发路线上的差别。比如华为任正非,如果他不懂技术,中间就需有一个懂技术的人来引导技术研发。如果企业的管理者,是个懂技术的,他会有一个很好的研发思路。举例说,信立泰和恒瑞,老于总应该对专业的理解不如孙飘扬。当时信立泰跟恒瑞,在仿制药的赛道上你追我赶,都挣了不少钱。但是在创新药的品种选择和产品布局上,就看出专业素养的差距了。小叶总说“我们不玩儿PD-1(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这种东西竞争是红海策略,将来靠拼价格,我们不会这么做,我们要提高产品的差异性。”这说明他们已经失去了在这个产品竞争上的赛道了。从这个角度看很少一个牛逼的篮球教练不是从明星球员转型出来的,职业球员转行或者大学里讲篮球技术体系的,去当篮球经理,差别在哪儿?差别就在于懂不懂行。比如勇士队的教练科尔,他本身是个三分线的投手,所以选球员有非常敏感的直觉。所以懂行的企业管理者,他直接决定了研发的效率是行还是不行。比如华润医疗上海医药,这俩是优秀的国有企业,他们的管理水平上非常优秀,尽管在产品差异性上不往创新药上引导,但管理优势非常明显。中国的医药市场的赛道还是很长的,即便不在创新药的赛道上,也有很大的红利空间,所以,华润、上海医药,这两个比较好的国资背景,都有很好的生存空间。

我针对那些投资超过10亿的民营企业做下分析和点评。他们都是懂业务的,投资水平都不低。假如都投资20亿,都是民营企业,比如百济神州恒瑞医疗、天士力、科伦,那这几家怎么比?比如一个投资10亿、另一个投资12亿,是不是这两个差不多?不能这么简单比,要看赛道!赛道的概念是什么?比如篮球,同样花3000万买球员,一个是内线高手,一个是三分线高手,这两个球员的性价比是不一样的,投三分儿的得分效率高。从药企的投入和产出看,如果经费全部投到创新药上,创新药毛利率高,仿制药毛利率低。创新药目前社会需求量非常大。科伦、天士力、恒瑞、百济神州、信达生物,都在这方面投入比较大的,都意识到在赛道的布局很重要。我认为这几家也不相上下,那就比数量。

数量上,科伦在团队研发效率,同等的投入产出比上应该算最快的。追求效率,投入比较大,但也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浪费,比如有项目立项了,没做出来退出了。一个企业管理者懂不懂行,要看市场的运作,看他的销售能力。在这方面儿经受得起考验的,有海正的团队、信达的团队、科伦也在组建团队、天士力都不存在问题,还有百济神州销售团队,主要看他们怎么更有经验的跟医生、医院合作,使用本土化的销售模式。

恒瑞之前有庞大的销售队伍,建立很好的医生医院关系。主要因为工作了很长时间,医药代表跟各大医院的医生有很好的前期接触,产生自然的亲切感,有利于新产品的上市和推广,这非常好理解。对本土化企业,销售方面有极强的优势,比如天士力、恒瑞,他们有很好的本土销售经验和多年的销售业绩。

还有两个话题,对企业家是科学家如何量化打分?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分享了。大部分企业研发过程都是通过立项、选项目。其实,中国的企业不应该是完全充当创新药的研发平台,而应该由科研院所、大学的原创成果转化而来,而不是由企业充当原发性的研究平台。目前,大部分企业是先买断临床前品种,在临床前进行药理毒理分析、尽职调查之后形成一个投资案例,然后买断药品的专利和产品。企业做的事情就是进行临床申报,所以企业介入的时间是在临床前。风险是一旦失败了,前期的巨额投资都打水漂了。

我简单说一下另一类企业叫双鹭药业,董事长徐明波是军科院出身,博士毕业。后来在老家河南,由当地政府和企业资助800万创立双鹭药业。这个企业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就是投入研发很少,那么产品怎么来?双鹭药业投资企业不投资产品。就是投资一些科研团队,那种幼苗阶段的科研团队。在做研发过程中就开始投资,这个阶段的投入成本是最少的。一般企业是等科研项目成功之后再投资。双鹭药业选在没有成功之前就开始投资,即投资幼苗型的研发中心。所以双鹭药业是一个投资型企业,没有研发项目,研发投入非常少,很神奇,研发费用少,但有投资费用。

双鹭药业的员工反映,老板会投资。投资在科研研发团队上,会产生两种收益,一种是产品的收益,入股公司,产品转换买断成为公司的上市品种;第二种收益是可以扶持企业进一步发展,科创板上市。所以,双鹭药业的研发费用是最低的,目前及后续的产品也不错,数量也不少(相对于自身市值体量而言)。

之前我在雪球上写过文章,研究双鹭药业的产品线,后期的产品都是以生物为主,如HPV疫苗、抗体等,后续产品也很丰富,研发投入很低。一般大型药企,都是巨额投入研发,一旦研发失败造成的损失很大,需要很多年利润才能弥补,这种风险非常巨大。所以,双鹭药业就以天使投资的方式参股幼苗型企业的方式来弥补这种研发风险。所以我对双鹭药业这家公司情有独钟,他有自己的特点。

前面说了投资额度、创始人懂不懂业务、投资品种,最后说下管理。

管理好比NBA比赛,教练抓了一手好牌,手里有很多知名球员。怎么做好球员组合,就是管理效率的问题,就是如何凝聚科研团队和管理销售团队的问题,就是激励和KPI管理的过程。这里我指出一些看到的问题。比如科学家型的管理思路,我接触的企业,有的是科学家转型做企业家的,会有一些科学家视野的局限性。比如双鹭药业,企业中层的工资都不高。人员工资待遇,没有个很好的激励政策,企业成长和发展速度回受影响。科伦、恒瑞可以看到很好的股权激励,这就是企业管理问题,但最终还是看销售,产品好,销售不出去也不行。

按照我说的以上思路,基本上能得出药企的研发效率是否好。研发投入总额、产品赛道、产品毛利率、内部管理机制、市场销售情况,这五大要素决定了企业的研发效率。就好比篮球经理运营球队,同样一笔钱,怎么把它有效的用好,选择最适合的球员,而不一定选最大腕儿球员,这样你的球队成绩会突飞猛进。如果你组团当篮球经理,你会选择那样的球员,首选要有投入,在同等投入的情况下,选哪个经理更对业务比较内行,在选择内行的球员(赛道),剩下的就是比拼球员数量(产品线),最后就是商业运作(销售和推广),我今天就是做个类比的分析,如果一次显然不能简单地确定研发效率的高下,但研发效率肯定不是简单地比较研发投入总额,这是一个前提不是结果。

好,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分享就到这里,谢谢群友关注。

$恒瑞医药(SH600276)$ $华东医药(SZ000963)$

@今日话题


整理:ANNYC 大湾区价投俱乐部


全部讨论

2019-05-26 21:07

研发效率是很重要,但是一块钱当10块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想跻身头部药企,研发投入额是刚性的。药企的带头人百济,恒瑞,信达都很牛,把科伦和天士力放进去纯属夹带私货。按你这个标准,看看复星,董事长陈启宇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学专业,研发副总裁之前是辉瑞的研发副总裁,之前还在罗氏和诺华任研发总监和执行总监。

2019-05-26 09:36

天士力的闫希军开始搞酒业生产了,你说他专业?获奖是团队的事情,具体的事情老总一般不做,只负责“运作”。

2019-05-27 10:13

创新药都是大坑,国家是不会鼓励的,中国还没到需要创新药的时候.接下去严重的老龄化30年,最主要是保证足够的量供给和低的价格才是国家在乎的。创新药非常耗费资源,而且多一款少一款,不影响大局,国家根本不在乎,国外创新,国内仿制才,节省有效资源是正道

2019-05-27 18:22

认同对双鹭的分析。按双鹭现在的体量,拼研发肯定不行,不如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至于这条路能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019-05-26 09:25

研发投入总额、产品赛道、产品毛利率、内部管理机制、市场销售情况,这五大要素领跑者首推恒瑞。

2019-05-27 14:49

一般大型药企,都是巨额投入研发,一旦研发失败造成的损失很大,需要很多年利润才能弥补,这种风险非常巨大。所以,双鹭药业就以天使投资的方式参股幼苗型企业的方式来弥补这种研发风险。他有自己的特点

2019-05-27 08:04

医药不懂就别写呗。生物和芯片是一样的,也需要基础研究,也有钱砸不出来。

2019-05-27 07:52

华润,上海医药也算?差评。

2019-05-26 12:52

没有大的抗癌管线的就不应该搞 PD-1;
所以 $信立泰(SZ002294)$ 放弃这个赛道是非常理智的选择。
条条大路通罗马,靶点那么多,不一定要去人最多那条路。

2020-09-05 14:11

研发效率,就是研发嘛,投入金额、销售都扯上,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研发确实重要,关键还是掌门人或核心领导,懂专业,会经营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