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457回复:283喜欢:96

#阿段博客# 卖得多就给得便宜的办法是对销售非常短视和初级的理解,尽管很多大公司也这么做[好失望]。

全部讨论

无论卖得多少,给得便宜就代表价格有商量,就会导致后续带来的无穷无尽的谈价,就会把精力浪费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核心还是做好产品,统一价格。

我觉得看得明白这一条的人或者公司不多。

楼下一群人给舔的,好像大道说的就是真理,千方百计去理解,理解不了也要创造思路去理解。市场上几乎没有能做到不打折的商家,即使是奢侈品也会做活动。只有极其强势的商家或者垄断者才能做到这点,苹果都做不到,它自己不就是挟持着量去要求供应商降价的?大道不过是说出了一个打折扣的缺点而已。

很多事情,就跟生意一样,想一单或者想20年得到的结论会完全不一样。

2022-10-08 12:28

卖得多给得便宜本身出发点是对外部的激励政策,大道说是短视与初级,我这样理解看对不对?此销售策略对企业导致以下问题,1.反应企业对产品定价不真诚,价格留空间,即量与价都是可谈条件,双方精力耗于此,长期来看双方成本都很高。2.容易导致市场价格双轨或多轨,企业的产品市场混乱是必然的。3.卖得多进货便宜就可以卖得更多,市场最后被少数销售商把控,企业也没办法了解真正的市场情况,被动接受二三手被阉割过的市场信息.4.产品定价留下量价空间,那么其他方面是否也有空间,付款方式?内部有事权调节的人?关系亲疏?等等,这都可以是外部对企业的想象。

2022-10-09 10:43

这个经历也蛮有意思的。

2022-10-09 03:58

做大和做强是两种经营思路。做大相对容易但是做强难。1:做大是能够通过原有的经营途径,供应链赋能就能够做到。通过规模经济,例如传统纺织行业,每米布赚0.02,然后跑量,垄断市场。最大风险:客户跑路,或者自己做大后多元化经营。因为首先利润的风险回报比太低。只要有风吹草动立即毁于一旦。做强难,我把做强理解成有护城河的毛利率,高毛利意味着有技术壁垒,或者商业模式形成的竞争优势格局让你到了难以逾越的位置。做强需要有创新,而创新恰恰是伟大的企业基业长青的基础。

2022-10-08 11:43

这是市场导向 很少有公司拥有定价权

量多价低,本身是符合经济原理的,因为一大单的其他处理成本低于同样量的多个小单,这也是为什么经销价低于零售价。大道说的应该是所有经销价(出厂价)相同,不考虑批量大小,这从交易成本来看其实是有违经济法则的,但为什么实际结果不差或者说反而更优呢?最主要是减少了管理成本,“价”是企业非常重要的决策,价的调整会带来大量管理成本,容易衍生腐败,一价虽然损失一些销售好处,但管理成本的减少(腐败也是一种成本)有更长的得利效应。
但是我想一价也许并不是适合所有场合,虽然多数,绝大多数,特别是制造业,是适合的,除了某种场合的个体户没有可节省的管理成本,讨价还价还是略也价值的。

2022-10-08 16:37

段老师这个想法可能有几个解读。第一,价值观层面:这个做法引导销售合作伙伴走向了利益导向的路。不利于找到真正重视产品核心价值的合作伙伴,当然也不利于把产品的核心价值传递给终端消费者。第二,经营效率方面,销售合作伙伴会认为价格是可以谈判的,增加了沟通成本。第三,同样是经营方面,较低的采购价提升了大型销售合作伙伴窜货的可能性,不利于搭建健康的销售体系,最终令公司损失潜在的销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