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立泰的主要投资逻辑和结论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2喜欢:23

信立泰的主要投资逻辑和结论:

一个创新药企的市值权重大概有下面5个指标:即可销售创新药数量、报产创新药数量、研发投入、营收和利润,权重依次下降。

创新药企的利润加研发费用化部分大概是企业营收的35到40%。这个指标越高越好,说明企业的利润率高。研发费用化部分要高于利润,最好是利润的2倍以上,差一点也要是利润的1倍多。如果低于利润部分,很可能研发投入不足。研发费用化部分最好过10亿,这一点主要对照一些纯研发药企,10亿对应临床前的话,说明至少有10几款产品在准备临床,也是说明研发储备足的意思,这个数字也是越大越好,低于5亿就可能投入不足。

创新药估值3要素:


1.临床位置:距离上市越近估值越高,这个好理解。

2.临床区域:美国原则上临床的产品估值高,国内差点。因为美国市场空间大,是国内的5、6倍,全球基本都认可,可以不用重复临床。

3.峰值销售额:这个是定性因素,通常一个创新产品上市前都有分析师按照产品领先程度,市场容量等预测峰值销售额,目的是给这个药进行估值。  

现在持有信立泰的理由,那就是从仿制药转型到创新药。如果没有这个逻辑,在2018年仿制药集采来临的时候,就应该离开所有有仿制药收益的药企。这其中也包括恒瑞、华东、港股的中生、石药等过去的大白马。因为仿制药部分仍然占据这些大企业的绝对营收,投资价值都很低。  

信立泰可能是国内很少的几家已经具备管线的创新药企,只是管线稍微靠前了一点。形成管线的创新药企在10家以内,管线是在某一个或者几个领域几乎覆盖全靶点的在研产品。
管线的形成并不容易,并不是说有几个产品在临床就行。管线是聚焦在某些领域的大量产品临床并且形成了线,能让出药的第一年以后陆续每年都能出药而不会出现断档,最低每年都能出1款创新药才叫做管线。

国内有1款以上创新药(1类新药有专利保护)的药企有12个,分别是恒瑞翰森石药中生丽珠康弘贝达微芯百济神州君实信达信立泰。从营收和利润指标看,信立泰在这12个药企中大概排名第6。从创新药研发投入年8亿这个指标看,信立泰在这12个药企中大概排名第7。从当前研发管线看(3期临床后1类新药数量),信立泰在这12个药企中大概排名第8或者第9。最关键的一点是,从市值排名看,信立泰排名第12,也就是最后一个。

这是一个全球慢性病龙头,国内几乎唯一立足慢性病创新药的龙头药企。这样的资产很稀缺,很难找,当然空间也比绝大多数现在已经定位成创新药的企业广阔得多。从慢性病有专利保护的创新药这个赛道看,现在全国布局最全的就是信立泰一家,慢性病通常指心脑血管,三高等4个领域。从1类新药国内慢性病领域来看,信立泰是最全的,涵盖4个领域现在几乎主流的所有创新药。信立泰的主要竞争对手都是外企,因为国内药企的不参与,这个领域信立泰几乎和国内药企没什么竞争。

信立泰现在市场按仿制药企给估值。但是过去10年研发和并购创新药投入了大几十亿,尤其最近两年管线开始进入3期临床和后期,但是管线一点估值没有,那就是定错价了。唯一的一个有管线,无估值的创新药企。200亿市值的信立泰是非常错误的,或者说30倍市盈率的估值是不对的。30倍市盈率是这样一个利润率处于周期最低点,利润绝对值处于最低点的错误定价。通常在利润最低点,利润率最低点市盈率会比正常高1倍甚至更多,因为业绩大幅度释放就在最近1、2年后。

2011年信达开始研发PD1,时间过去了9年,现在信达市值400亿,估值绝大部分都来自PD1这个产品。上市前信达一共融资30亿人民币,加上近两年大概20亿的研发投入。50亿研发投入的产出比8倍。9年8倍,复合收益率26%。做创新药本质上是一种长周期投资,现在投入一款药甚至多款药,8到10年总投入即便有几十亿。只要方向走得对,慢慢出药后就能有26%的年复合收益率。14年信立泰开始布局创新药,9年后也就是2023年能出来第一款创新药,这个时间点刚好和信达的时间吻合。

如果信立泰能顺利的摘下仿制药标签,被认为是一个创新药企。单看创新药这部分如果是一个全新的企业,它最接近哪个创新药企?最接近的是信达,第二是贝达

未来3年可能申报临床的项目,因为临床前很多信息不太准确,只能估算一个大概。能肯定一点的是未来3年估计会有10个左右新产品进入临床(还没算器械),并且7、8个可能都是全球没有同靶点上市的创新产品。

11年下跌的原因是国家限制抗生素,12年股价就恢复了新高是因为成功从抗生素转型到仿制药业务。18年股价大幅下跌,原因是仿制药集采,不同于11年只是影响1年业绩,影响了2年的业绩。长线来看,信立泰不怎么受大盘或者经济周期影响,完全就跟自己的业绩周期同步。它的影响主要是行业政策的外部打击。不怀疑它能转型成功,因为它有过一次成功的转型经历,并且现在看创新药的转型已经很不错了。

合理估值是存量7亿利润增速20%,对应35倍pe约245亿市值加管线2个1类药进入临床后期带着10多个产品给200亿市值,总和约450亿市值。现在的信立泰仍然非常便宜,是合理的5折或6折。

信立泰2020年是企业的元年,过了今年它就变成成长股了。2021年开始每年至少一款创新药能申报生产。这就是一个全新的药企,任何一块业务都没有下滑的压力,都在增长。

2021年开始信立泰摇身一变,会变成一个年增长20%以上的小型创新药企,同样,管线也开始越来越厚。它不仅仅有很多me better产品,很多me first产品都会陆续进入临床,形成一个临床中接近20个的产品管线。

这个企业的研发管线自我进化能力,是真的厉害,执行力和眼光以及决心也是空前,最关键的是它是真心的在研发全球领先靶点的产品在努力。国内哪个企业现在不断在追求me first,恒瑞好像也没有吧!对这个企业不断追求全球领先产品的精神表示深深的尊敬,也对能成为这样一个不断挑战全球首发的创新药企的股东表示非常满意。

业绩拐点向上在今年3季度,创新药管线报产进入收获期在明年下半年。这段时间到底能发生什么,边走边看了。

2021年信立泰的一季报发布时间是2021年4月份,会同比大增。但是股价增长的时间点不是2021年,很可能是2020年开始就会涨个不停。这个提前1年反映预期的还有丽珠(提前1年),贝达(提前1年半)。信立泰影响了2年,要晚一年恢复。

困境反转的企业3年能出坑并创出新高。在基本面不断向好的前提下,底部向上并创出新高大概需要12到18个月,通常这12到18个月前一半的时间会有40到50%的涨幅,而后一半的时间可能涨幅超过100%到150%。

明年6月存量给300亿市值,管线给300亿市值以上,合理市值600亿以上。距离长期目标2000亿市值,还是很小的一步

医药板块多大妖,除了信立泰之外,还有许多值得你关注,9大领域细分龙头汇总,喜欢的留言:细分

全部讨论

2020-08-07 19:53

有了T大,别的贴子都不用看了

2020-08-01 11:20

@一笑而过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