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谈三件大事,上涨原因很简单,受益方非常清晰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0

5月14日,大盘处于温吞水行情,上升大趋势未变,今天谈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涨价。公共产品涨声一片,这边电价动,那边水价涨,这边到那边的高铁票涨声更嘹亮。谁都不喜欢涨价,奈何定价权这东西虚无缥缈、捉摸不定,麻将一把牌13张,1000次摸不到一手清一色,水价听证会17张赞成票倒是看上去齐齐整整。对此事,也不想多说,在商言商,在资本市场就以投资人的角度说一句:公共事业股将迎来一轮上涨,因为本轮是集中涨价,并不是一地在涨,而是全国各地都在涨,原因很简单,受益方非常清晰,就是公共事业板块中具备定价权的企业。这里就不点名推荐了,因为都怕出名。

不过,有人信奉菲利普斯曲线,认为通胀上行势必同步经济增长,钱会更好赚。但其实通胀也分优劣,比如在统计通胀的时候,有些国家会分为通胀率和核心通胀率,核心通胀率要扣除粮食和能源,如IMF看经济,就以核心通胀率为主。为什么要用核心通胀率?因为粮食和能源这些必需品涨价并不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最优解,因为必需品涨价的话,消费者反而减少对耐用消费品开支,并在消费上更加审慎

这里谈一个经济学上的吉芬效应,也就是说,如果粮食便宜了,粮食需求反而减少,因为人们多出来的钱可能会去买肉,反之,粮食涨价了,大家反而更多囤积粮食,减少肉的消费。这类商品被称为和吉芬商品,我这里只是一个类比,只是想告诉大家,公共产品涨价和菲利普斯曲线关联不大。

第二件事是特别国债发行。有自媒体在谈特别国债发行,第一句话就是“国债发行了,大通胀来了”,我认同当前通胀是上行周期,但国债发行能够提高通胀这件事,从经济学上解释不了。除非央行直接购买国债,否则财政部发国债只是资金的搬运,不是新货币的创造。短期,其实国债发行还会减少货币流动性,国债期限越长,锁定的资金就越多,典型的案例是美国回收流动性即使减少国债购买。当然,国债最终花出来,的确能够拉动经济,那就要看国债用途,这些国债是给地方化债,还债,还是给地方搞基建拉动GDP。

第三件事是OpenAi发布GPT-4o。前面讲通胀,讲经济,其实2024年的投资人要清楚一点:如今靠投资拉动,靠涨价拉动,对现如今的中国是效益递减的,当前中国,最现实的拉动方式有且只有“技术创新”。OpenAI的产品在反复迭代,我用过GPT,他的确很不错,但对中文母语的中国人并不好用,且国内用GPT颇为麻烦。所以,我非常确定,未来中国一定会有一个媲美GPT-4o的中文产品。而要打造这么一个产品,离不开算力,算法,数据三大基础。所以,还是利好算力。

三件事两个道理:其一靠涨价是带不来经济繁荣,科技创新才是经济繁荣的根本;其二财政和金融解决不了经济发展中的根本问题。那么,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财富分配和s分工。

最后,关注几条新闻:

其一、美股散户抱团炒游戏驿站。历史再现了,带动国内游戏股上涨。我认为国外散户抱团和国内游戏股没有逻辑关联。之前之所以美国散户会赢,是因为机构非理性,对游戏驿站做空力量达到140%,散户只要垄断股票,那么机构只能拉高股价买入平仓。

其二、运价大涨。运价大涨,中国海运股还享受了一些地缘红利。其和中东局势密切关联,局势转折,则行情很可能很快结束。所以,短期机遇。

其三、新能源车负面较为集中。建议投资新能源车的投资人关注月度车量产销数据,只要新能源车销量还在增长,那么白银时代没有结束。汽车业很可能取代房产成为中国新支柱。比如郑州,富士康如今就在逐步的向印度转移产能,到2025年,印度产iPhone可能占1/4,此时就需要有新的产业填补缺口,而现在郑州补位的正是新能源车。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全部讨论

05-15 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