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测测沛嘉医疗估值及回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9喜欢:5

今天一时好奇,随手测测沛嘉医疗的估值情况。

先介绍一下我理解的背景,首先,在启明出事、微创困境的限制,沛嘉在瓣膜领域几乎没有对手,纽脉、德晋等坦白来说和沛嘉差距很大,所以我认为不存在活不活下来的问题,沛嘉必然是瓣膜的Top1,起码从现在行业的信息看来如此,重点是回报的问题。在做一些很初步假设的情况下,懒得用DCF,用multiple简单测测,感觉还是不是特别乐观。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首先假设收入增速缓慢下降,虽然很粗糙,其实我觉得还算合理的,首先2028年24个亿左右的收入,从市场空间来看肯定瓣膜容得下这个规模,而且还有二尖瓣等产品,从增速来看,也不算太保守,因为二尖瓣等产品上市放量也要一点时间。

有人考虑集采,我个人觉得现在瓣膜产品的代数也比较多,可以部分参与,部分不参与,灵活操作,而且瓣膜沛嘉有相对优势,集采加快渗透及控制成本费用的情况下,其实甚至最后看下来可能对沛嘉还有利,就先不搞这么复杂。

这里比较激进的假设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在最近两年保持相对稳定,这个可能和实际情况差距比较大,但我认为这两年销售激励制度应该会偏于保守,看看管理层能不能控制得住,2026年后按照收入35%(也有点偏保守的数字)去测算,具体看实操了,因为竞争我觉得接下来还行,沛嘉的先发优势很明显(相较于创业公司),应该有可能。

研发费用设计20%左右的收入占比,其实我觉得可能后期会设置的偏高一些,其实医疗器械研发费用不用特别多,药是因为临床,就先这样粗略看看吧。

最后如果按照30多亿人民币的市值看,2028年左右的IRR大概20%左右,感觉好低。最佳买点应该是2025年底2026年买入,因为2026年开始盈利的话,因为收入基数已经上10亿,做2-3个多亿的利润出来有可能,而且还有前期的所得税亏损抵扣,IRR可以到80%多,也是很粗略,但是2025年以后有行情的可能性比较大。

以上没有很详细的讨论集采和新产品放量,由于集采伤害可能会非常大,而新产品二尖瓣又是一个特别大的市场,和主动脉瓣又是同一拨医生,有可能上量会比想象的快,所以沛嘉后期还是可以的,反过来说今年甚至明年上半年买入不是特别划算。

股市从来都不是按计划走,各种情绪和预期,这个只是辅助自己思考随便测着玩,欢迎讨论。

全部讨论

怎么都轮不到沛嘉当大哥

目前主要担心掉出港股通,一掉出去起码又少四分之一的市值

03-26 15:41

要退市了

03-26 15:20

三兄弟估计都会退出港股通

这估值挺保守的,现阶段的市值参与,不考虑港股流动性的话,基本没啥问题。
沛嘉的基本面还是挺不错的

沛嘉是F跌的带头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