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已确认安全,速归!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今日话题 $重庆啤酒(SH600132)$ $润丰股份(SZ301035)$ $中证消费(SH000932)$ 

11月28日,受到周末疫情消息的影响,A股大幅低开,但随后回升。其中,中证消费在开盘低开近超3%的情况下,尾盘接近拉红,全天振幅3%。与此同时,全天与出行相关的机场航运、旅游酒店等板块领涨两市。消费的放量拉升,不得不让人思考:消费是不是该回来了?

消费为何萎靡?

实际上,自2021年以来,消费一直是市场上最低迷的几个板块之一。数据显示,中证消费自2021年最高点已累计下跌超40%,调整的时间超过20个月。目前,中证消费已经下跌至2020年初的位置,调整深度与时间都非常充分

那么,我们想要知道消费是不是见底了,就得弄清楚2021年以来的下跌原因。直接原因很简单,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自2021年2月见顶,自此之后一路向下,持续了近20个月。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575亿元,同比仅增长0.6%。

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思考:

⭐不确定性增加:所谓居安思危,当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人们会倾向于减少消费,增加储蓄,这是人之常情。而2021年以来,国内经济一直不景气,而外部环境也不好,一方面美国打压国内科技企业,俄乌冲突爆发导致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另一方面,美国自2022年起开始加息周期,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收入增速放缓:从数据上来看,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12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2022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3元,同比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0%。收入增长的速度在下滑,同时收入呈现结构性变化,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得更慢,甚至下降。收入增速放缓一方面降低了购买力增长,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消费谨慎预期。

⭐消费场景缺失:受到防疫政策的持续影响,国内出行始终受到限制。而经济活动本身就是人、物、信息的快速流动,所以出行政策限制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国内经济活动的活力,并进而影响到消费。人们尽量减少出门,以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消费场景缺失,有钱也花不出去。

综合来看,防疫政策是影响当前消费的最关键因素,不但限制了经济活动的产出,同时也限制了消费场景,从供需两端共同影响了消费。

防疫对消费的影响正在接近底部

10月份以来的市场反弹,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美国10月CPI超预期下降,引发市场对美联储放缓加息的预期,即加息预期见顶,带来市场估值水平的上升;

二是国内防疫政策的放松预期。国内不断出台新的防疫政策,整治一刀切的问题,同时经济压力不断加大,防疫政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大,放松也成为了一种经济需求。

最近几周以来,人们发现防疫政策不但没有放松,反而有所加大,因此市场有所调整,但是调整的力度也十分有限,今天消费的再次反弹某种程度显示市场对防疫收紧已经不再敏感。

这说明当前人们对防疫政策放松的总方向已经达成了一致,防疫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正在接近底部,防疫对消费的影响也正进入市场底部。

消费:起于通胀预期,终于通胀爆发

一般来说,一个板块的上涨,无非是估值和盈利。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当前中证消费的估值并不算低,目前PE(TTM)为36.1倍,历史分位点为77.78%。而在2018年底部,PE仅为22倍,历史分位点也低于20%。

但大家都知道,PE=股价/每股收益,而当前每股收益正处在历史的底部区域。从下面的数据来看,中证消费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在连续5个季度负增长后,终于在2022年第三季度扭正。

所以,当前消费的估值水平看起来高,实际上主要是由于净利润下降到周期底部造成每股收益低的原因。而当前,消费正从底部回升。所以,盈利见底回升是消费上行的一个主要动力之一。

盈利方面的另一个动力是未来的通胀。2020年底,人民币存款余额212.57万亿元,而2022年三季度人民币存款余额255.01万亿元,仅仅两年不到的时间,人民币存款余额增加了42万亿元左右,增幅接近20%,而消费却没有什么增长。一旦消费场景复苏,疫情期间多发的货币将会形成需求冲击,通胀随之而来,物价上涨会带来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进而再度提升企业利润。

从流动性方面来看,海外正处在利率预期见顶的时候,加息影响最为深刻的时间已经过去,下面是经济衰退,海外流动性不再是大问题。而国内在外需走弱的情况下,如果通胀没有上升,宽松将会继续保持下去。

但我们需要警惕的一点是,当前整体的内外部环境并不友好,财富转移较多,消费的反弹可能也只是周期性,因为一旦消费上涨会带来通胀,国内将不得不走紧缩路径。所以,下一轮消费行情将止于通胀。

从国内CPI的历史数据来看,政府对CPI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弱,高点通常在6%以上,而且很难持久,考虑到当前房地产价格的下降会对CPI有一定的拖拽作用,一旦超过4%,投资者就需要非常警惕。

三条主线

当前消费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方向呢?

首先,最好避免全球性消费品,因为这类需求是全球性的,而在加息的背景下,未来几个季度,海外的需求总体是下滑的,比如消费电子。

其次,避免一些结构性下行的行业。比如房地产,整个产业链都是在下行周期中,中间可能会有反弹,但是不要火中取栗。

最后,几个主线值得关注:

第一,消费场景复苏。受疫情影响,这类行业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利润下降也最多,复苏后消费的报复性爆发会带来消费利润的复苏。比如旅游、酒店、传媒等。

第二,通胀受益。在未来的通胀中,供给不足将带动价格的上升,从而带动企业利润的上涨。如农业、可选消费。

第三,结构性强点。国内正在走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道路,有很多企业受益于此,总的来说有出海、国产替代以及行业规模扩大三大动力。如汽车行业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全球大变革中,自主品牌弯道超车带动零部件厂商实现超越,还有美妆、宠物、啤酒等一些结构性走强的行业也值得关注。

【今日关注】

润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