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产能过剩不能过度依赖错峰生产

发布于: iPhone转发:1回复:4喜欢:0

2015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在北方采暖区全面试行冬季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开启了水泥行业错峰生产之路。

依靠错峰停窑大大缓解了水泥行业的供需矛盾,水泥企业的利润率因此翻了十几倍;水泥市场均价从200元/吨左右一路涨到400元/吨左右,水泥企业股票的市值也翻了几倍。

错峰生产政策给水泥行业带来了5年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同时也有一些隐忧。

因为一路高涨的水泥价格,使很多原本快要停产或者已经停产一段时间的水泥“僵尸企业”重新活了过来;大量水泥企业为追求短期效益,一边错峰停窑一边技术改造提产,造成了原有存量熟料产能的增加。

据“水泥大数据”的统计数据,错峰政策实施后从2016年到2022年的7年时间里,新建熟料产能约2亿吨,占全国熟料总产能的10%~11%,且绝大部分是5000t/d以上的大型熟料产能。另外假设2016年到2022年7年间市场需求总体下降了10%(目前官方给出的数据和水泥厂商反馈的销量数据差距较大),最后再叠加原有产能技改提产增加的15%的产能(标准5000t/d的熟料窑线提产到5700t/d并非难事),因此市场上实际的熟料总产能增加很多,水泥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大幅增加,相应每年错峰生产的数字也必然会大幅增加。

因此,虽然错峰生产缓和了供需矛盾,但是减少的不是水泥行业的真实熟料产能,而是短期熟料产量。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

而水泥行业对错峰生产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全国各地错峰停窑天数逐年快速增加,但是错峰生产起到的效果却在逐年减弱。

2017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水泥的错峰停窑只有40~60天。到2022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全年错峰停窑时间已经达到150~180天。这个数据已经触碰到理论上错峰模式有效的范围上限。

依据原拉法基全球水泥窑线平均产能利用率和平均利润关系图来推测,产能利用率50%左右是水泥企业获利的临界区域。也就是说,如果水泥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低于50%,全行业都将很难获利。

错峰生产已经从水泥企业主要盈利方式转变为水泥企业主要生存方式。错峰的具体模式也从最初的市场“淡季错峰、旺季不错”,逐步变为“淡季错峰、旺季也错峰”,最后形成“淡季停产、旺季错峰”的模式。

现如今,水泥行业真正实现去产能非常困难。水泥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水泥龙头企业的新型熟料产能占比也越来越高,造成神仙打架、谁也不怕谁的局面,依靠市场竞争力量去产能难以实现。

2021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政策为水泥行业去产能带来了曙光。水泥行业作为高能耗行业,是受此政策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

有统计称,平均生产1吨熟料要排放1吨左右二氧化碳,生产水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20%左右。因此,水泥行业削减总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不但是市场的需要,也是落实碳减排政策的刚性要求。

水泥行业2500t/d以下的高能耗产能占很大比例,如果能够大幅度减少这部分产能,不但可以降低碳排放量,也会很大程度上帮助水泥行业真正实现去产能。

错峰生产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但我们绝不能把它当成一剂包治百病的良药。面对水泥市场需求下滑带来的困境,水泥行业该如何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改善市场秩序、提高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是时代交给我们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如何开好局,破好题,考验的是企业家的眼光和智慧,心胸和格局。

全部讨论

2023-03-14 14:25

厦门死心

2023-02-07 15:23

你死心吧

2023-01-22 23:11

写的挺好

2023-01-10 17:10

碳中和是另外的错峰形式 不会很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