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能穿越光伏新周期吗?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回复:10喜欢:11

个股研究要看行业成长空间(蛋糕能做多大), 市占率(公司能分多少比例)来预估营收,从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历史毛利率和净利率等来推测盈利(及每股收益),根据未来预期和市场偏好给多少倍市盈率PE,股价=市盈率PE*每股收益 公式反映估值和盈利。市盈率取决于投资者期望:⑴企业的表现和未来发展前景;⑵新产品或服务;⑶行业前景(4)市场气氛、新兴行业热潮等。成长性行业周期里,龙头赚钱最多,市值最大。如新能源车比亚迪新能源电池的宁德时代,下面就用上述指标来分析新能源光伏龙头$通威股份(SH600438)$ ,评估其能否穿越光伏新周期,继续称王?

先看看光伏行业空间和现状:光伏行业是最近10年成长最快,成就了一体化龙头$隆基绿能(SH601012)$ 和硅料电池片龙头通威股份国际能源署(IREA)预测到2030年,每年新增光伏装机的容量将在2021年(170GW)基础上翻四倍,达到650GW(不包括中国)。传统能源使用会导致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进而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升温,旱涝频发。根据全球碳中和减排共识及能源安全要求,民用服务业用电和新能源车充电需求等大增,而2021年全球光伏发电仅占电力总供应3.7%。作为最便宜的能源,光伏行业未来仍在高速发展期。

国家能源局数据,中国2023年上半年光伏装机量78.42GW,同比增长153.95%,截至7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7.4亿千瓦,同比增长11.5%。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4.9亿千瓦,同比增长42.9%。上半年末,高纯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价格分别较年初下降 66.32%、29.49%、11.25%、25.41%。工信部数据:上半年,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新高,产量分别超过60.6万吨、253.4GW、224.5GW、204GW,同比增长均超过65%。终端电站投资收益率因产业链成本快速下降而显著提升,存量地面电站项目需求爆发,券商预计全球装机需求370GW, 同比增长50%,国内新增150到160GW,同比增长近80%。

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上半年光伏电池出口1805.8亿元,同比增长17.9%,预计未来2-3年光伏电池出口将保持缓慢增长。2023年光伏行业投资加速,仅上半年国内项目签约金额达到873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空间明确且广阔,但就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入局者接连涌入,投资者便开始担心竞争加剧,产能过剩出现增收不增利甚至亏损的风险。同时,叠加欧美印度扶持自建产业链中长期将减少中国光伏企业全球市场份额的焦虑,光伏上市公司虽然业绩大幅增长,而估值不断下杀。

但事实上,全球前十大光伏企业都是中国公司,全球光伏专利中国企业占八成,印度美欧等想扶持自建本土光伏产业链,专利技术工艺质量人力成本等都远落后中国,制造总成本高10%到35%,性价比低,短期很难替代中国光伏产品。

通威光伏发展历史:2016年通威股份收购集团光伏资产:四川永祥、合肥通威以及通威新能源,在多晶硅、电池片以及光伏发电三大领域的技术与产能布局,实现光伏垂直一体化产业链雏形。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多晶硅料产能过剩、价格下行,创近10年最低点。周期底部行业自危时,凭着对光伏产业发展的深度理解和远见,在2019年通威逆势扩产硅料产能,第二年产能直接达到全球最高。在2021年开始的光伏新一轮热潮中,通威成为率先产能释放的硅料及电池片光伏细分行业龙头,2022年俄乌战争导致欧洲等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大幅增长,硅料价格持续上行,最高达到30万/吨,2022年多晶硅产能的利用率高达122.9%,带动通威股份业绩再创新高,国内市占率超过 30%,全球硅料市占率23%。电池片出货量自 2017 年以来也已连续 6 年全球第一(InfoLink Consulting 统计)。凭借前瞻布局,通威股份及时抓住了光伏行业最赚钱的环节和爆发期,2022年成为光伏行业首家和唯一世界500强企业。

通威一体化布局+技术储备构建未来核心竞争力:光伏行业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光电转换效率(科技属性)和产能扩张周期(制造属性)。光伏产业链存在一体化厂商和专业化厂商,无明显壁垒环节,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具备更强的规模效应和稳定性。出现差异化技术时迭代效率明显更高。因此,过去几年头部光伏组件厂商纷纷加大纵向一体化布局,而作为硅料+电池片环节龙头,通威股份也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大规模布局组件环节。

垂直一体化产能布局为其带来更强的成本和交付能力优势、海外渠道、品牌溢价、以及更强的融资能力和盈利水平。目前通威股份高纯晶硅年产能超42万吨,太阳能电池年产能超过90GW,组件年产能55GW,规模效应使得各项消耗指标降低,随着技术工艺的完善、产能规模的扩大,降本增效能力会更强。此外,产品技术及尺寸结构的优化,通威非硅成本优势将更为凸显。

硅料方面,叠加下游新技术迭代要求,N型硅料需求持续增加,有着成本和技术壁垒的通威股份拟通过定增以增加40万吨高品质高纯晶硅产能的策略则可以巩固其硅料板块优势。同时,硅料供需紧张虽有所缓解,但价格大概率会运行于中价位区间,对有成本优势的通威实际影响有限。虽然硅料价格下降、光伏产业利润中枢下移,但通威股份电池片、组件盈利能力有望提升,也能进行有效对冲,更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和综合成本竞争优势将使得公司未来更加充分的享受行业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

电池方面,2017年起,通威股份电池出货量已连续6年位居全球首位,规模优势+成本优势+技术优势使其拥有较高的毛利率水平。在从P型向N型电池的技术变革十字路口,晶科、华晟、爱旭等企业在TOPCon、BC、HJT中分别择一加码,而通威股份凭借先进的电池研发及制造能力,在各类新型电池技术路线上都有领先的技术储备。

TOPCon端,通威股份已有25GW量产产能,双流25GW和眉山16GW项目预计2024年落地,届时产能规模有望达66GW,且部分PERC电池产线也预留了升级为TOPCon的技改空间。HJT端,公司布局了行业首条GW级中试线以及首条210半片HJT铜互联中试线,各项研究进展均处于行业领先,未来一旦HJT技术成熟,有望通过新技术进一步构建电池环节的“护城河”

组件方面,依托头部品牌优势,通威股份组件方面已斩获多个央国企发电集团订单,并与多家海外分销商达成战略合作瞄准国内外市场。伴随产能释放、成本降低,组件盈利能力提升潜力巨大。2022年通威股份组件实现销量7.94GW,同比增长226%,出货量越至全球top10,奠定了其光伏一体化龙头地位。

关注硅料产能过剩,暴涨暴跌带来的行业洗牌:

光伏市场竞争主要在中国企业之间,垂直一体化的龙头、靠技术驱动的龙头,才拥有更好的未来,而盲目冒进者或选错技术路线的公司终将被市场淘汰。

行业洗牌已经开始,2022年硅料大涨,拥硅为王,各家光伏企业都推出巨量扩产计划,硅料扩产难度最高(高纯度,高设备,技术门槛高和投资金额巨大),扩产周期最长(包括产能爬坡时间),近期硅料产能释放,硅料价格已大幅回落。头部厂商凭借在硅料环节的成本优势可承受硅料降价,而二三线企业成本相对更高,又没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如果硅料价格大幅下跌到成本线附近,会严重影响扩产计划的产能和实际进度,注定成为本轮出清的对象。

从投产效率来看,头部企业从新建到达产约需1年,吃到了行业发展的红利,而二三线及新进者则花费了更长时间。剩者为王,通威作为硅料龙头企业具备绝对成本优势,成本已降至 4 万元/吨以内,上半年高纯晶硅销量 17.77 万吨,同比增长 64%, 国内市占率达到 30%左右。且多晶硅价格逐渐见底回升,连续微涨四周,据硅业分会价格公示,本周国内N型料成交均价为8.32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3.48%。

光伏制造技术迭代主要通过硅基材料的科技创新驱动。参考单晶代替多晶、PERC取代BSF,P型到N型的取代可能就是两年左右,而拥有更低度电成本优势的先进产能不会过剩。选错技术路线和设备的可能带来转换效率低,试产到满产调试时间,产量小,成本、折旧和销价偏高甚至淘汰风险。光伏行业龙头集中度提升等可部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且通过优胜劣汰,强者恒强,通威股份可靠规模和技术取胜,不断创新,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在价格战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威股份重视股东回报:多年来坚持现金分红,业绩的倍数级增长使得公司2022年虽维持50%的分红比例,但分红金额达到128亿,进入百亿分红俱乐部。

现金分红后通威的财务结构依然健康,半年报一季度报显示公司货币现金加上交易性金融资产就有400亿左右,累计未分配利润超过363亿。

通威股份的近五年盈利能力指标:股息率从1.9%到7.4%,资产负债率从60%下降至49%,权益乘数从2.55到1.98, 总资产周转率从0.88到1.2。(硅料暴涨带来通威高光时刻,目前硅料价格已回落)

影响市盈率价值的因素有股息率,无风险利率,负债率、权益乘数、净利率和周转率等。上述指标改善可提升估值(市盈率);高分红、重视股东回报(股息率),可在光伏行业低谷期或转型发展时期比同行获得股东的更多理解和融资支持。券商预测:通威股份未来三年市盈率PE 7到9倍,只给了比硅料公司略高的市场估值,低于一体化龙头隆基绿能未来三年市盈率PE的10到13倍。随着一体化光伏的发展,硅料及电池业务的竞争力清晰,组件业务快速上量,凭借先进产能+技术储备,市场估值最终会反映通威股份内在价值。

通威股份中报业绩符合预期:上半年营业收入740.68亿元,同比增长22.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2.70亿元,同比增长8.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126.20亿元,同比增长1.02%, 全方位延续增长。

产销两旺,高纯晶硅各生产基地均满负荷运行,实现高纯晶硅销量17.77万吨,同比增长64%,国内市占率达到30%左右;太阳能电池片满产满销,实现销量35.87GW(含自用),同比增长65%;累计组件销量8.96GW。华润电力、三峡、中电建、国家能源集团等重大项目,累计中标超 9GW,6GW 海外框架订单签约。建成以“渔光一体”为主的光伏电站 52 座,累计装机并网规模 3.7GW,上半年结算发电量 22 亿度,实现碳减排二氧化碳 168 万吨。

顺应市场趋势,从“产量-技术-规划”加码布局N型电池业务。扩大N行硅料产量份额和市场供应,上半年N型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47%。目前盐城25GW和金堂16GW高效组件项目已全面投产,组件年产能提升至55GW。导入高透玻璃、反光汇流条、十字贴膜、大尺寸SMBB矩形片等提效手段,借助产业链精细化管理经验,实现产品功率、可靠性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实现 TOPCon PECVD Poly 技术规模化量产的电池龙头企业, TNC 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提升至 25.7%(未叠加 SE 技术),良品率超过98%。拟总投资200亿元新建乐山两项目合计32GW拉棒、切片和电池片项目投资协议。

风险提示:光伏作为周期性行业波动变化大,需要关注光伏行业的最新发展,特别是政策和产能库存等,及时控制投资风险。

附上光伏行业2023年上半年业绩表格作为参考:第一季度95%以上的企业营收和利润均实现正增长,仅有$大全能源(SH688303)$ 利润负增长,因其只有硅料制造;根据上半年业绩预告,11家企业中,仅有京运通净利润负增长,9家净利润超10亿元,6家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

北上资金对光伏设备股持仓如下: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 @王利群Alex @价值投资笔记 @投资炼金季

#好市发声,浪底淘金# #通威上半年净利132.7亿,光伏一体化再提速# #多重政策利好出台!你看好哪些板块?#

相关:晶科能源 晶澳科技 天合光能 TCL中环 新特能源 协鑫科技 横店东磁。。

全部讨论

2023-08-28 20:27

$通威股份(SH600438)$ 硅料规模成本优势明显,电池销量领先,一体化布局,技术创新,降本增效。$隆基绿能(SH601012)$ $特变电工(SH600089)$

2023-08-28 17:14

光伏行业属于弱预期,强现实,新能源光伏 电池等赛道股增速高,出海强 还是基金等机构重仓股,#又见3000点,你有信心加仓吗# #好市发声,浪底淘金# #重磅!证券交易印花税将减半征收# 如果基金发行重新爆发,会否加仓其重仓股 ?!$晶科能源(SH688223)$ $天合光能(SH688599)$ $晶澳科技(SZ002459)$ 增速都在两倍以上, 假设未来适当限制光伏再融资, 强调股东现金回报呢?

2023-08-28 17:08

光伏估值历史最低

2023-08-28 17:45

看完文章以后觉得前两天买少了,下回早点发

2023-08-28 17:37

绿🐔北向卖太多,内资也不看好光伏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