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7

说产能过剩的逻辑链条:

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低------但是由于东大目前的制造业水平,质量也不差------结果就是同样的东西,欧美就竞争不过东大的产品(新能源和汽车是重点领域)

1,为啥之前东大做袜子做衣服,包括现在的义乌小商品,产能过剩,价格低,但是欧美从来都不说这些问题呢,因为这些东西,你威胁不到他们的国内就业啊,比如衣服,同样的质量,你卖100块RMB,但是人家在你衣服上贴个牌,比如我不懂潮牌----Supreme-----贴个牌就可以加个10倍几十倍的上涨,潮牌,流行,人家可以定义,有定义权和定价权,所以高价。汽车就不一样了,性能和体验上差距才能体现价格的差异,不是真的贴个牌就真能买10倍的差价

2,手机,东大产能过剩,为啥他们也不说呢,因为苹果走的是高端路线,目前的群体竞争重合度不高,这也是为啥2019年华为手机被弄的原因,因为华为手机触及到苹果的领域了,而且一旦设备积累到一定的用户量和习惯,那么iPhone的衰落就不可逆了。(iPhone某些方面的确还是不错的),因为三星不是欧美的,三星其实在竞争上是和国内的中低端手机在全球竞争的,但是这部分利益少,且不涉及到欧美利益。

3,芯片产能过剩,是下一个主题,目前来说,14nm以下,7nm以下的芯片是大部分的,5nm以上的芯片基本就用在最好的手机和AI芯片上,就目前的性能应用上处于溢出状态,实际上很难百分百发挥3nm,2nm芯片的性能的。未来几年这个领域会是被说的重点领域,因为Intel的能力也就是7nm和14nm。

4,新能源不管他们怎么说,未来碳中和是一定的,这些发达国家必然会这么做,现在的波澜只是因为他们本地的相关的企业要破产了,就业失去了,推行碳中和,节能那么只能买东大的产品,如果持续下去,这个领域制造业就不可逆了。所以碳中和肯定要进行,但是这个过程中还是需要有本土公司存在的。

5,新能源车,其实没什么好担心,车在这个世界上是最大的一个全球化产品,和手机类似,所以这个需要走出去,在当地设厂,合资运营,也要给当地带来就业。

任何一个巨大的产业,一定要考虑对方的就业,然后才考虑赚钱多少的问题,手机是,汽车是,飞机是,全球这样的涉及到就业的产业不太多,既然未来碳中和,新能源也是。

为啥国内容易产能过剩。

1,由于政策引导,一开始肯定是一窝蜂的进入,一个是为了得到政策支持,另外就是新的领域,都想来吃肉,经过几年的搏杀,淘汰95%的企业,优胜劣汰,同时建立成熟产业链。

2,但是正是由于产业链的成熟,使得只要有钱,就可以从任何时候再次杀进这个行业,比如小米造车,就是这个原因,只要你有钱,产业链这么成熟的情况,组装一辆不错的车其实不难,因为每一个零部件你都可以找到和自己加强。所以就会看到为啥动不动就巨头跨界。

3,另外一个就是国内的资金其实个人感觉缺乏风险意识,国内的资金风投的属性其实不够风,基本在一个领域,会一窝蜂的投资A+,B轮,相对天使轮和A轮风险是很大的。这个和西大而言还是差了一些。再就是学校和产业界的合作其实不太流畅,这一点西大就很好。

4,可投资的领域还是少了,另外就是需要留住和培养顶级人才,现在培养上在进步,留住也在进步,还需要更进一步,比如:

保尔森基金会 (Paulson Institute) 下属的麦克罗波洛智库 (MacroPolo) 公布了一项名为“全球人工智能人才追踪”的调查。

麦克罗波洛智库利用了神经信息处理系统会议(NeurIPS)的作者数据 。NeurIPS被公认为AI领域的顶会之一。在NeurIPS上发表的研究特别关注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的理论进展,这两个子领域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许多最新进展。

2022年的NeurIPS会议上, 2,671 篇论文被接受,接受率为 25.6%。2019年的接受率更低,为21.6%。麦克罗波洛智库将这些被收录论文的作者视为AI研究领域的顶级人才,大致占据了整体AI研究人才的前20%。

NeurIPS会议上,能够获得口头报告的机会更是难能可贵。2022年仅有190篇论文获得了这一荣誉,录取率仅为1.8%。这些论文的作者共计955名,麦克罗波洛智库将他们认定为AI人才中最精英(约前2%)的成员。

西大拥有全球60%的顶级AI研究机构,全球最精英(前2%)AI人才57%最首选在美就业。

东大有12%的最精英的AI人才首选就业,排第二。

东大是全球最大的顶级AI人才输出国,在东大接受本科教育的顶级(前20%)AI人才占全球47%,在西大接受本科教育的只占18%。

研究生阶段,接近四成的东大AI人才选择去西大深造,在西大获得博士学位之后,77%的非选择了留在西大工作。

西大的顶级AI研究机构75%的顶级AI人才来自美和中,西大占到37%,东大占38%。

东大的顶级AI研究机构75%的顶级AI人才都是在国内接受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大约有10%研究生阶段有留美经历。

近几年东大在培养和吸引AI人才方面进步已经很快。

麦克罗波洛智库统计,2022年东大培养的全球顶级AI研究人员比例升至47%,较2019年的29%有了大幅提升。来自东大的AI人才在质上也有进步,最精英的(前2%)AI人才现在有26%出自东大,西大是28%。在上一次调查中,这些最精英的AI人才只有10%出自东大。

上一次调查中,11%的顶级AI人才(前20%)选择在东大工作,60%的顶级AI人才(前20%)选择在西大工作。

这次调查显示,28%的顶级AI人才(前20%)选择在东大工作,42%的顶级AI人才(前20%)选择在西大工作。

上一次麦克罗波洛智库列出的顶级AI研究机构前 25 名列表中(根据论文作者的隶属机构),清华和北大是仅有的两家东大研究机构。

在今年的统计中,东大研究机构占据6席,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和华为也进入了前25名,清华和北大更是分列第3和第6名。

麦克罗波洛智库2020年的报告显示,东大获得接受本科教育的AI研究者中, 56%则前往美国深造。

今年的报告中,东大获得接受本科教育的AI研究者中, 36%则前往美国深造。

2019年,几乎所有印度AI研究人员(根据本科学位统计)都选择在海外发展,2022年,已有五分之一的人才留在印度工作。

全部讨论

05-12 20:06

有些人被西大洗脑了不自知

05-12 14:48

AI 这个东西可能被高估了,感觉现在又瓶颈了,高科技炼丹的成分还是太高,专项 AI 没整明白的情况下突然通用 AI 发展起来了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4很好,数据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