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的生死劫--23年的年报见分晓!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5回复:275喜欢:165

$万科企业(02202)$ 如果你站在2021年往回看10年、20年,面对以下的财务数据,估计很难有人去怀疑万科的投资价值,即使万科的管理层自身亦是如此。

但随着行业的巨变,发现以前基于历史数据对未来的推演是如此不堪一击。曾经的行业翘楚们在短短1-2年就沦落到破产的境地,让深处其中的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周期的强大力量,政策只是推手而已。

高杠杆犹如一柄双刃剑,无论是对企业还是投资者,高杠杆在应对市场巨变的时候都显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只要你还在这个市场之中,高杠杆玩家曾经通过它赚取的大概率也将原路加倍还回去,而杠杆不低的万科还能抗住不倒已经算不幸中的万幸了。

23年的4月,随着22年底的封控解除,行业销售也出现回暖的苗头,我觉得万科是黎明前的黑暗。现在看实属乐观了,犹如垂死病人的回光返照,行业随后就是扭头向下继续探低。万科企业的股价也从当时的12港币一路下跌到现在不到6.5港元,跌幅接近50%,不可谓不惨烈!

站在当下,万科能活过去吗?

当"活下去"成为一切的先决条件的时候,使用下面传统的PE/PB去评估万科的投资价值已不具有太大的意义(肯定一眼看去的低贱),重要的是评估万科活下去的概率多大!

作为最先在2018年就高喊”活下去“万科,虽然在执行层面有所收缩(逐年的新开工面积在下降),但执行力度上也不是非常彻底。这也是在遇到超出预期的逆境之下,万科并没有十足的底气敢说自己真的能很好的活下去。

实际上在去年10月它已经被债券市场认为死过一次了。2023年10月份,只有短短8个多月到期的美元债暴跌到了75元,到期年化收益率60%,这是妥妥的要违约的垃圾债定价。

债券的玩家基本上都是大资金,其信息获取能力远大于一般投资者。我相信无风不起浪,背后可能有我们无法知晓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好在随后万科的各利益方纷纷站台救火才算平息了美元债风波。考虑到目前美元的利率处于高位,并且地产行业风雨飘渺的状态,目前万科的债券定价也算投资者给足了面子了。

现金是企业的血液,对地产企业尤甚。从现金流角度,万科主要三个问题:

1. 保持住3000亿+的销售,这是活水快钱。从销售到结算的窗口期,可以给其它更大的腾挪空间来自救。

2. 加速清理逐年增加的库存(已完工产品),把死水盘活。目前1000亿的已完工库存(按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如果能变现几百亿(即便小亏也关系不大),对企业现金流改善是明显的。

3. 平稳度过交付洪峰,维持住企业的资信,保持住融资渠道畅通;

未来何去何从?

万科作为我的主力持仓之一,账面上自然是很大的亏损,不过历史成本对投资决策没有丝毫意义。着眼于未来,虽然万科的短痛几乎不可避免,并且23和24年业绩大概率继续下滑,在极端情况也可能发生亏损,但整体上还是相信万科最终能活过去!

目前万科港股市值差不多700亿人民币。结合中国地产行业的数据,未来地产行业正常状况下每年8万亿销售额应该没太大问题。万科如果能活过去,取得5%的市占率还是有挺大机会的,按照平均8%的净利润率,则地产主业可贡献净利润320亿,估算到权益净利润250亿(不到3倍PE)。行业正常后,资本市场的定价也会随之正常,按照8倍PE估值则是2000亿

多元化业务这块,物业、商业和物流应该都还不错,整体先毛估估给个500亿的估值

两者合计2500亿市值,对应当下市值有250%的空间。因为我觉得万科活下去的概率比较大,再结合这个赔率,总体上来说当下的万科企业是挺有吸引力的。

如果你觉得万科活下去概率低,那么这个赔率显然是不足的,也请对文中任何主观上的数据都别太当真。

精彩讨论

二马由之01-15 19:14

万科确实有些不知死活,完全是自己作死。2023年H1的土储居然比2022年末多了2500万平米。

点一02-19 11:13

分析和数据都很好
万科我相信能活下去,概率95%。
活下去价值2000亿是没问题的。
600多亿市值买入万科,向上2000亿,向下极端情况归零,赔率1400:600也可以接受。
总体而言,万科是个机会。
这个时候判断万科倒不倒,看财务数据很难看出来,我觉得万科的信用,社会价值,持续经营能力,综合评判,不会倒闭。
极端情况下,政府完全可以注资控股,至于会否像美国救助花旗银行一样,通过政府注资,原有股东价值清零的模式,就不太好判断了。

点一02-19 15:44

15年的主流意见:煤炭严重过剩,欧美煤炭企业全部消失了,中国未来煤炭也会消失。
现在的话主流意见:能源需求永不灭,传统能源放异彩,买买买。
现在的主流意见:地产行业使命完成了。
几年后的主流意见:老百姓原来还是需要买房子,还想买好房子大房子?不知道,几年后就知道了。

只需要五次02-19 13:31

地产销售的问题就跟股票的涨跌是一个道理。
没有人愿意买一个远期价格预期是下降的商品。
这就跟市场连续暴跌以后成交量会萎缩一样,大家都认为冲进去无异于绞肉机的时候自然销量就起不来了。
所以现在的销售数据我根本就不相信它是真实的。
8万亿?
开玩笑呢!
去年光住宅卖了多少平米?又是多少金额?开工又是多少?
目前真实需求绝对超过8万亿。
当初“L婚买房”、“利率上浮到顶买房”、“摇号买房”和现在“打S不买房”这才间隔了几年?
这个8万亿我想了又想,有可能是无货可卖才能到达的数字。
逆转价格预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逆转价格预期首先就要改变市场上的存量与需求的供需格局。
而现在正好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展开的。
目前所谓的悲观来自于大家“等不及”的心态,而根本不是客观真实情况的反应。
$万科A(SZ000002)$ $保利发展(SH600048)$ $招商蛇口(SZ001979)$

kz204601-15 19:07

喊完话后万科收缩规模不断被其他房企超越,当时持股的对万科在高速发展时期踩刹车不满的声音不少,其他房企嘲笑万科“活下去”的声音更多。万科股价跌到今天,我在雪球上看到过不少曾经非常坚定的持有者已经清仓了万科,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何况万科也并没有知行不合一,只是执行得没有那么坚决而已。

全部讨论

分析和数据都很好
万科我相信能活下去,概率95%。
活下去价值2000亿是没问题的。
600多亿市值买入万科,向上2000亿,向下极端情况归零,赔率1400:600也可以接受。
总体而言,万科是个机会。
这个时候判断万科倒不倒,看财务数据很难看出来,我觉得万科的信用,社会价值,持续经营能力,综合评判,不会倒闭。
极端情况下,政府完全可以注资控股,至于会否像美国救助花旗银行一样,通过政府注资,原有股东价值清零的模式,就不太好判断了。

我没买万科的股票,持有330万元的万科美元债,24年和27年到期的各占一半左右,买的时候的预期收益率都是15%左右,目前27年到期的处于浮亏17%的状态。目前我是觉得在万科上的风险敞口偏大了一点,希望24年7月的美元债能顺利兑付,降低单一持仓的风险敞口。

万科确实有些不知死活,完全是自己作死。2023年H1的土储居然比2022年末多了2500万平米。

1、房地产下行跟疫情关系不大,主要是群众收入维持不了现有房价,而房开企业因为土地储值和社会稳定因素不能降价销售,导致资金链破裂从而使整个产业链陷入危机。
2、万科有大企业病,在产业下行情况下还以之前的薪资养了一堆没用的人,包括管理层,他们对促进销售降低拿地价没有一点帮助,只会吃空企业。
3、房地产反转只能取决于国家经济发展趋势,目前没有反转迹象,在这一前提下,万科进行战略收缩裁员才是一个好的选择。

很好的文章!

万科8PE的预期会不会有点高?

万科高层喜欢打嘴炮、知行不合一、2018年知道未来要活下去,为什么还去高价拿地?
后来我想一想:这公司管理层特别喜欢装B、自己没有去执行《活下去》、造成今天的困境。

看能不能活下去,主要还是看资产负债表。 $万科A(SZ000002)$
另外短期负债是1.08万亿。应付账款是2982亿+短期负债680亿,手上现金也就1372亿。决定了公司肯定要卖流动资产来填补流动性。
长期一点,短期负债其中有7000亿是其他短期负债。在9000亿的存货销售速度下滑的情况下,这部分的还债紧急程度基本上决定公司生死了。

5%市占率这个值有依据吗?

01-15 12:51

现在万科(也是很多房企)对比之前最大的问题,也是导致现金流危险的根源-------去化率!你可以算算一年6000亿左右的待售货值,去化率下降10个点是撒概念。需求不转暖,基本就是等死。
这还只是经营层面的,政治层面讲,管理层一直一来的做法是把资产做大,然后从项目中牟利,经营层面的目标和散户利益不一致的。$万科A(SZ000002)$ $华润置地(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