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投资小结

发布于: 雪球转发:41回复:163喜欢:283

2023年是港股连续下跌的第四年,也创造了自从港股设立以来连续下跌的记录,在年初疫后复苏的美好期待中开局,到进入4季度消费数据节节败退,宏观无疑是严峻的。长久的下跌下,我们身处其中,很难不心生疑惑,这次是不是不一样了?坦白说我不知道。但作为一个主仓位在港股和中概的多头基金,2023年也是我管理沁源系列基金以来连续第五年取得正收益的年份。

我们经济体量已经很大,上市公司数量众多,和小国寡民的经济体有显著不同,这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解法。把投资长期回报和判断牛市挂钩本身就充满了悖论,这更多是一种甩锅,如果只是赌牛市,那我们的收费太过昂贵了。随着市场和经济日渐成熟,微观的表现分化会长期存在,我们将继续围绕股东回报做资产配置,以不变应对变化;而我们能够选择不变,是因为最终我们的长期回报并不依赖于市场对手的出价。

这一年美元利率高企,为了保持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的仓位一致性,考虑到近6%的持有成本(收益互换的综合成本),我们很多美股赔率显得不足,这限制了我们对美股的配置,也影响了2023年的回报。未来我们两个币种的基金配置上可能会有所区别。

我们2023年的核心仓位表现好的有三类:第一类是高股息的公共事业和资源股,目前他们的息率在7%+,这也是我持有他们的第四年;第二类是和中国消费“降级”相关并体现出极强执行力的互联网和消费类持仓,典型的代表是xxx和xx;第三类是年初在对美股衰退的普遍担心下买的一组美国科技类企业,并在GPT掀起新的产业革命火苗后把美股持股相对集中于xx,但由于国内产品收益互换高企的持有成本,事后看仓位是不足的。主要亏损则来自对经济复苏有预期的标的,比如xx和其他一些线下消费相关企业,但宏观以外,更多是我们出价不审慎导致的。

站在当下,我认为中港的中期赔率显著优于纯美股,短期可能我们还有些筹码面的困扰,外资持续地抽离,3年前高位募集的基金面临赎回压力等等。市场漫长地下跌会带来很多叙事,有事实的,更多是情绪的,我当然不希望承担宏观风险,但这正是现在最不拥挤的地方。对一些企业,市场夸大了竞争,低估了周期,而市占率守住,周期总有轮回,所以即使要承受一些波动和可能的错误,我们也要出发,我们决策是赔率导向,价值导向,而不是试图证明自己“不犯错”导向。和三年前的逆行不同的部分是,我们相关的配置会更分散,更反复,因为这次的决策挑战会很多。明白自己在摸着石头过河,这很重要。

经济和股市未必同步,宏观有压力不等于微观没有机会,边际、前景、估值共同构成了赔率,这三者的不同组合侧重正是市场多样性的来源。投资的世界没有完美,大部分时候我们就是在缺憾下决策,通过风控来平衡整体赔率,用对股东回报的追求来寻找下限。在市场特别焦虑于边际的时候,我们可以不回答边际本身,而通过对另两者的判断来绕开。

我们亦有很大可能正处于科技革命的变革点上,它是超越周期的力量,我对估值对周期的中短期判断的局限性也在于此,因此下半年请了一位AI技术背景的分析师对相关产业趋势做追踪,即使OPENAI上月的收入也不过1.3亿美金,文生图相关应用活跃用户开始下降,也不应该低估这种力量,科技不是线性的,先待在里面构建认知,才能及时把握住变化。

新年快乐,赶个时髦,年报内容部分提前发了。

全部讨论

01-01 18:31

pdd 和美团

01-01 20:51

无论是价值观、方法论,还是最终体现的投资收益,吴总都是基金经理的典范

01-01 19:35

和Paul总持仓差不多,中国移动、瑞幸、拼多多、美团,但是还搞了些别的恒生科技,整体很垃圾……想问明年Paul总对恒生科技(特别是美团京东腾讯阿里)的配置计划,会增加到多少?

01-01 20:02

聊的挺好,盈亏之外,我觉得这是个正常聊投资的态度,首先你得聊你的投资对不,有些朋友扯太多闲篇儿避重就轻挺让人失望。

01-01 19:12

「边际、前景、估值共同构成了赔率」

01-01 20:11

跟吴总学到很多,感谢!

01-01 20:17

新的一年 继续理性

01-01 20:05

吴总新的一年好,从吴总那里学到的最大的一点就是“买重视股东回报的公司”新的一年更看好港股,美股实在是太贵了,AI到底能不能大幅提振公司业绩也看不清。但这几年看到的两个市场根子上的区别,个人也不打算减仓美股,只是留下部分资金等待美股的回调。港股A股也按照大原则保持比例,最好的结婚是24年美股回调,港股大涨。$中概互联网ETF(SH513050)$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IXIC)$

01-01 19:21

边际 前景 估值共同构成了赔率,当下中国的赔率大于美股。

01-01 21:40

经济和股市未必同步,宏观有压力不等于微观没有机会,边际、前景、估值共同构成了赔率,这三者的不同组合侧重正是市场多样性的来源。投资的世界没有完美,大部分时候我们就是在缺憾下决策,通过风控来平衡整体赔率,用对股东回报的追求来寻找下限。在市场特别焦虑于边际的时候,我们可以不回答边际本身,而通过对另两者的判断来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