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往事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5回复:683喜欢:114

之前我说过,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史迪威将军,曾经在卡梅尔住过。我在卡梅尔四处寻访,没有找到啥遗迹,我就想,虽然史迪威在中国大名鼎鼎,在美国可是泯然众人矣。

今天去买东西,非常意外地发现了一条史迪威将军路,还有一个史迪威退伍军人俱乐部,原来,美国人也没忘了他哈。

(美国蒙特雷海滨的史迪威路)

史迪威在中国之所以大名鼎鼎,是因为二战期间,他曾经是美国驻中国的军事代表,算是中美联合抗战的一个象征性人物。时至今日,重庆市区还有史迪威纪念馆,极尽尊荣。

如果只看今天光鲜的纪念碑,可能不知道,史迪威当年混得有多难。

被派驻中国之前,史迪威在美军其实是一个郁郁不得志准备退休的边缘人物。据说此人性格拧巴,难以相处,所以他的同僚、给他取了一个名号叫“酸醋乔”。

也不知道他的老上司马歇尔脑子哪里抽了疯,非要派去他中国,担任美国驻中国军队的总司令,兼中国战区的参谋长,对了,中国战区的总司令是蒋介石。这事,连史迪威本人都强烈反对,可是反对无效。

当然,这事要说一点渊源没有也不对,在美国军队里头,史迪威算是个中国通,担任过驻天津的美军第十五步兵团的参谋长,以及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马歇尔对史迪威这个角色的定义,应该是个联络官,就是加强与当时中国抗战领袖蒋介石的联系,帮他提高管理水平,督促他不要消极怠工的意思。这个职位需要的应该是灵活变通,从性格上讲,史迪威是最不适合这个职位的人。所以有时候,光看简历也是害死人哪。

史迪威一到中国,就陷入了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的烂摊子,被日本人赶到印度去了。史迪威是个性情中人,觉得此仇不报非君子,于是在印度整训中国军队(被称为驻印军),制定了一个叫“人猿泰山”的复仇计划。这个计划是这样的,就是组织两支军队,一支叫X军,就是驻印军,从印度反攻缅甸;一支叫Y军,就是云南远征军,从怒江反攻滇西。两支军队在中缅边境会师,将日军夹个粉碎,打通滇缅公路。于是史迪威从战略联络官变成了战场指挥官。

计划听起来不错,至少蒋委员长是很支持的,因为中国当时战略物资(汽油、武器、药品)全靠驼峰航线运过来呀,公路比航空可是有效率多了。但是,在缅印地区作战的英国,对这个计划就不太感冒,他们觉得那关我啥事呀。美国呢,大概是无所谓。所以史迪威只能拿着有限的物资,主要靠中国军队,搞起了这个人猿泰山。

搞着搞着就出问题了,因为在一线作战的基本都是中国军队,发布命令的却是美国军官,那置中国军官于何地?驻印军接受过全套美式训练与装备,史迪威指挥起来还算得心应手;远征军只接受过有限的美式训练与装备,高级军官更看重蒋委员长的信任,只有在呼叫炮火与航空支援的时候才会给美军联络官适当的尊重。

所以仗越打越不顺,尤其是云南方面,非常不顺,当时在云南的日军只有一个师团,国军有两个集团军,硬是相持不下。

史迪威气急败坏,认为问题都出在国军不听他指挥,于是向蒋委员长提出:中国军队都归他直接指挥;当时通过驼峰航线运过来的物资,优先保证云南战场。而且这事,获得了罗斯福的同意。

但是大家低估蒋委员长了,对他来说,第一件事情是绝无可能的,这个叫伤害性很大,侮辱性极强。第二件事,本来是可以商量的,但蒋委员长也难哪,因为他是整个中国战区的司令,云南战场是战场,东边的豫湘桂战场不是战场?丢的领土不是领土?死的士兵不是士兵吗?所以蒋委员长连罗斯福的面子也不给,悍然拒绝了这个需求,说别逼我,再逼我我跟汪精卫做同事去。

结果是罗斯福屈服了。除了给蒋介石面子外,全球战场的局势变化是根本原因。美军支援中国战场,有军事技术层面的考虑,就是希望能从中国起降重型轰炸民机轰炸日本本土。结果美军在太平洋上节节胜利,很快占领了塞班岛,可以从那里直接起飞轰炸日本了。而且全球反法西斯战争胜局已定,中国个别战场上的胜负已经不重要了。

云南、中国、全世界,站在不同角度看,事情的轻重可能完全不一样吧,对错可能结论也不一样。

于是罗斯福就把史迪威解雇了。

搞笑的是,史迪威被解职不久,他主导的人猿泰山计划大获成功,驻印军与远征军真的在中缅边境胜利会师,滇缅公路顺利通车,并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这位离职司令或者参谋长的崇高敬意。

(中国抗战时期的“史迪威公路”)

可是回国赋闲的史迪威很快郁郁而终,这些光荣与他无关了。

据史迪威的同僚说,跟史迪威共事,当时基本没有不跟他闹翻的,可是事过境迁,又没有不同情他境遇的;这也如同,泛泛回顾历史时,他被视为中美合作的象征,可具体到那个时段,他却是中美矛盾的焦点。这既显得很悲剧,又显得很黑色幽默。

最近更新:找到了卡梅尔的史迪威故居,已经是一所普通民居,没有任何关于史迪威的展示,应该已经转手很多次,现在评估价4435700美元。

全部讨论

2023-09-10 14:12

1942年9月19日,史迪威兴冲冲地赶到蒋介石在重庆的黄山官邸,当时官邸内蒋介石正在和何应钦、白崇禧、宋子文还有美国特使赫尔利召开高层会议,史迪威首先把赫尔利叫了出来,给他看了一封昨天刚收到的以罗斯福总统的名义发给蒋介石的电报。
电报里有这么几句最为关键:“近几个月来,我多次请求阁下采取严厉的行动来消除渐渐危及中国和阁下本人的祸患。由于阁下至今尚未委派史迪威指挥全部中国军队,致使华东要地失陷,后果可能极为严重……我确信,阁下现在要阻止日军实现其在中国的目标,唯有立即加强萨尔温江中国军队的实力,饬令他们向前推进。同时立即委任史迪威将军,授予他指挥所有中国军队的实权。”
赫尔利马上意识到这封电报的意思虽然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措辞上实在有欠考虑,他以外交管的直觉敏锐意识到这封电报的语气过于尖锐,就这样直接交给蒋介石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所以建议由他口头向蒋介石转达电报内容,过去宋美龄、宋子文也多次有用这样的方式转达罗斯福的信函,但却被史迪威拒绝了。其实史迪威亲自把电报带过来,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史迪威就想亲手把电报交给蒋介石,好亲眼看看蒋介石在接到这封电报后的神态。
于是,史迪威走进会议室,亲手把电报的中文翻译稿交给蒋介石,蒋介石看过电报,却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只是平淡地对史迪威说了声“知道了。”随后沉默了片刻后就宣布散会。
这可让史迪威有些意外和失望,他本来以为这封电报就像是把直插蒋介石心窝的尖刀,足以让蒋介石神色大变,没想到蒋介石居然不动声色。实际上蒋介石内心是异常愤怒,他在当天的日记里是这样写的:“实我余平生最大之污点,亦为最近之国耻……今年七七接美罗侮辱我国之电以后,余再三忍辱茹痛,至今已有三四次之多,然尚可忍也。今日接其九一八来电,其态度与精神之恶劣及措辞之荒谬,可谓极矣。”
蒋介石认为如果自己接受了这封措辞犹如老师教训学生一样严厉的电报要求,接下去就会被美国彻底抛弃,今天如果这样顺从地接受让史迪威指挥全部中国军队,那么以后美国就会用这样的口气来要求他这样或那样,因此他决定坚决反击,甚至不惜和美国关系彻底破裂,准备再次“独立抗战”。
20日,蒋介石向赫尔利明确表示:“中国军民恐不能长此忍受史迪威等之侮辱,此殊足为中美两国合作之障碍也。”
24日,赫尔利会见蒋介石,蒋介石表示罗斯福要求将中国军队交给史迪威指挥是出于好意,但军队是国家命脉,军队的指挥权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必须慎重处理。并强调已对史迪威“失去最后一分之希望与信心”,希望美国另派人员来华。
25日,蒋介石致赫尔利备忘录,表示同意美方遴选将领一员为中美联军前敌总司令,兼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并表示自赫尔利来华后,自己曾不顾以前之感觉与判断,考虑以史迪威为前敌总司令,但“史迪威将军非但无意与余合作,且以为受任新职后,余将反为彼所指挥,故此事因而中止”。
面对蒋介石的强硬态度,罗斯福只得让步了,10月6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表示接受蒋介石的建议,解除史迪威的中国战区参谋长职务,但罗斯福坚持还要让史迪威负责指挥在缅甸及云南的中国军队。
10月7日,蒋介石向赫尔利表示拒绝罗斯福建议,称史迪威既不能服从命令,又缺乏与中国的合作精神,所以不能再委以指挥中国战区任何军队的名义与职务,要求美方另派人员。
10月8日,蒋介石的智囊陈布雷认为应适可而止,可以让史迪威只指挥滇缅路作战。但是蒋介石不同意,坚持要美国撤换史迪威。同一天,正在美国作为蒋介石代表的孔祥熙也致电蒋介石,说明罗斯福召集美国军方首脑商议,军方对撤换史迪威有很多顾虑,马歇尔对史迪威非常支持——马歇尔和史迪威的私人关系相当不错,早年在天津马歇尔当团长时,史迪威就是他手下的营长,并提议晋升史迪威为四星上将,所以想要美国另换他人,实在是很困难。因此建议蒋介石只要史迪威辞去中国战区参谋长职务,专心负责滇缅路军事行动就可以了。但是蒋介石也不为所动,坚持要完全撤换史迪威。
10月9日,蒋介石致电罗斯福,重申要求调回史迪威,另换他人。蒋介石也认识到和美国的交涉已到了最后关头,做好了最坏打算。他在日记中表示,如罗斯福不改变其现在态度,则不能不准备决裂。
这才是史迪威想要的措辞严厉的最后通牒,但他没有想到却遭到了蒋介石的坚决反击,最终史迪威成了牺牲品。

2023-09-10 14:08

你只写了史迪威事件的一半,还有一个原因史迪威还建议摒弃意识形态的差异,主张给予国共双方军队以同样援助,还建议将国民党将封锁陕甘宁边区的数十万嫡系部队用于抗日前线;。特别是为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真实情况,史迪威还向延安派出了以包瑞德上校为组长的、代号“迪克西使团”的美军观察组。史迪威的这些举措,不但是和国民党所坚持的“溶共反共”政策和背,而且也是犯了蒋介石的大忌,因此在看似平静的表象下,实际上是在双方矛盾是在进一步加深和激化,最终演变成了1944年9月到10月的“史迪威事件”。

2023-09-10 14:02

伤害中华民族感情?套一下,量一下?

史迪威这人可能影响到后来二战后中美关系,内战结果,但其在印度整训中国军队反攻,思路还是对的,更主要的是中国军队的负责人,是名将孙立人,其在美军校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毕业,与史迪威沟通无障碍,当年清华大学篮球队长,代表中国队获远东篮球赛冠军,在东南亚战功卓著,号称“东方隆美尔”。可惜老蒋配不上这样的牛逼人物,本来孙在东北和林彪打得火热,怎么就被撤了,一败涂地。。

这段时间媒体又开始热炒飞虎队了,史迪威跟陈纳德,估计在地下打架。。。

张大千晚年定居卡梅尔,克林伊斯特伍德还做过这镇长,还有杰克伦敦等名人。。大概1988年在学校阅览室电影杂志上看到没听说过名字的克林伊斯特伍德,被评为美国十大性感男星第一名,而史泰龙第三阿诺施瓦辛格第七,更没想到他后来做导演还佳片叠出,两夺奥斯卡最佳导演:不可饶恕、百万美元宝贝。

史迪威在卡梅尔曾经的住宅,已经是一所普通的民居。你们猜猜现在这房子值多少钱?

哎,方总有文化,懂历史,通军事,又有人格魅力,如果早生 120 年就好了

扶植国民党蒋介石这个扶不上墙的阿斗,是美国二十世纪最大的外交战略败笔。

2023-09-10 14:20

中国第一任正式的驻外大使,是美国人蒲安臣。黄龙旗的设计者,逝于圣彼得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