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庶人哑士: 回复@RT三角形: 认同董秘吴先生的说法,两个盈利能力完全不一样的业务分部,揉在一起市场是不可能按照分开估值的。大概意思就是芒格所谓的“葡萄干和狗屎混在一起,没有人会把它当成葡萄干”吧!这是有现成的例子的,比如我之前分析过的由海信日立+海信科龙构成的海信家电网页链接,以及上汽这类由合资车和国产车两个业务分部构成的汽车集团。盈利能力屌炸天的合资业务分部,单拎出来都不应该是现有的市值。//@RT三角形:回复@光明大道666:我也有一个疑惑请教一下吴总。就是关于通过体外培育1-4年盈利后或者接近盈利并购进入上市体内,这个模式有好有坏:1. 好处就是上市公司在外延并购壮大过程中,财务数据显得好看,上市公司的总的净利润,不被并购亏损的公司抵消了,特别在体量非常小的情况下,这样给二级市场的感觉就是公司即增收也增利(注:体内培育会造成增收不增利),就会获得普通投资者认可并给以高估值;2. 坏处就是,上市公司会付出超高的价格来并购这些体外培育到盈利的公司,从研究爱尔的投资朋友那里获得一些信息,爱尔并购体外培育2年左右的医院,要付出价格是培育过程中总培育费的2-10倍,体外产业基金挣得盆满钵满,通过第一期并购的9家医院的数据看,体外基金平均每年获利200%左右。这也是造成了爱尔的超高的商誉所在。我的问题是,为什么爱尔不自己在体内培育?这个高价回购体外培育的医院,感觉太贵了,本来2000万就能买进一家医院,培育2年左右就达到盈利的标准,最后我们上市公司要付出1亿左右的价格来回购,这些超额(8000万左右)付出就变成上市体内的商誉,感觉代价太高了,短期是击鼓传花,长期可能出现麻烦,正如博主@庶人哑士 所说。其实,有很多投资朋友指出过,像爱尔这样的民营连锁医院,为什么不自己体内培育,其实体内培育这样更加稳健,对医疗服务质量把控更好,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更能契合公司的追求(网上传出爱尔医疗事故对爱尔品牌伤害非常不利)。亏损医院并购一定对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有拖累,甚至在体量小的时候把净利润变成负数,这应该也没有关系,公司的管理层向投资者解释清楚,这个时候给公司估值要分开来估值,对每家医院进行估值再总和起来(成熟医院采用PE,正在培育采用PS来估),不要依据合并报表的财务数据,并且把培育医院的能力也展现出来,2年左右就能把一家医院培育成盈利,成熟后的净利率也不错(应该超过15%),这些信息告诉给资本市场,投资者自然也会用给亚马逊那样估值方法用在爱尔身上。记得亚马逊在创业初好几年都处于亏损,其原因是新业务云计算等业务的亏损把在线零售的业绩抵消所致,这个时候,资本市场就应该对其每项业务来估值,亚马逊长期股价一直表现很好,就是让投资者明白公司增收不增利的真实原因,和正确估值方法。谢谢!$亚马逊(AMZN)$ $爱尔眼科(SZ300015)$ $贵州茅台(SH600519)$
引用:
2022-05-02 18:09
受朋友所托,快速看了一下爱尔眼科,发现它高速成长背后无论如何都绕不开产业并购基金这一利器。根据我有限的理解,我画了下面这张图:
对于这么一种运作模式,有几点疑惑请高人解惑:
1. 公司的这种玩儿法,其本质上是借助其他资本的力量,撬动超过十倍的杠杆,在体外培育了一票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