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买保险股(二)

发布于: 雪球转发:228回复:563喜欢:531

与市场上的研究方式不同,作为探讨保险股投资的一篇文章,本文几乎不会引用什么数字,也不会有太多专业术语,让我们回归最本质的商业逻辑。

市场增长前景、行业竞争地位、优异的经营与财务指标以及合理的股票价格,这些都可以成为投资一家公司的核心因素。但作为长期投资而言,需要考虑的因素远不是这样简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潮流的变化、商业模式的演变均会对一个行业的竞争格局与市场需求造成深远的影响。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正面临这一系列正在或即将发生的变化。

一、寿险产品的基本属性

寿险产品有两项基本属性:保障与投资,相对应的保险公司赚取死差与利差,市场上大多数产品都综合了这两项属性,并且因此变得复杂,经常使客户无法很好理解,甚至会有意设计一些从表面上看起来对客户能够产生吸引力的产品,比如最常见的各种返还。实质上是利用了客户对于复杂保险产品的本质属性与财务知识的匮乏所收取的一项“智商税”。对于这一点,即便作为保险股的投资者,相信大多也是认同的。这并不是关键,贵州茅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收取智商税。核心的问题在于:保险产品能不能变得简单以及客户会不会变得更聪明。

我认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从长期来看,不论从保险产品回归本质和居民知识水平的提升,这几乎都是必然的。而几乎纯粹是保障属性的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出现与年轻人网购习惯的养成,也正在印证这一趋势。

看到此处,很多人会说,保险公司正在回归保障,中国平安寿险的长期保障类产品占比已经很高,而利差的影响越来越低。正如今年开门红产品下滑对保险行业的影响。剔除这一部分影响,不就可以了?但我要谈的不仅仅如此。

二、代理人渠道的意义

前文其实已谈到,保险产品原本就可以简单很多,而保险产品保障与投资的复合属性,大幅增加了保险产品的保费,一方面大幅提升了代理人的人均效能,另一方面,产品的复杂性增加了代理人作为渠道的必要性与价值。也就是说,保险产品的复杂性与代理人渠道的价值是相辅相成的。而一旦保险产品回归保障,变得简单,对代理人渠道的影响将会多大?当然,随着居民对保障需求的增长与收入水平的提升,对代理人人均效能也将形成支撑,发达国家便是如此。这是积极趋势与消极趋势同步发展的一个过程。具体的影响,至少我是难以量化的。

三、互联网渠道与AI的发展

说到这里,我们便不得不提到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传统保险销售方式的影响。互利网渠道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可以变得简单又相对同质化的产品,互联网是成本很低的一种方式,而同时,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代理人的收入也会越来越高,代理人渠道成本也会越来越高。互联网渠道的相对价值也会越来越高。

而对于相对复杂的产品,AI作为工具,为客户解答疑惑并量身订做适合的保险产品,对传统保险代理人的替代性会越来越强。

四、保险巨头的选择

很多人会说,科技是在发展,但对于大的保险公司而言,运用科技的能力会更强,竞争优势会更大。如果你深刻体会过巴菲特对纺织工厂“科技创新”的感受,就不会轻易这样认为了。我们来试着推演一下:

1、保险巨头具有自己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可以大幅提升效率。

2、对于中小保险公司,同样存在外部的科技机构,进行科技外包服务。

3、科技的效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廉价并普及。

4、如前文所说,互联网与AI等科技的运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原有代理人渠道的价值,而现有保险巨头的核心优势之一在哪里?代理人渠道。

5、互联网、AI、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升着行业整体效率,但很可能致使现有行业巨头逐步丧失原有的核心优势。使行业内的公司在销售上趋近“同质化”。

6、同质化仅是部分影响,他更是引来了真正的流量霸主:腾讯与阿里。不但与同行的竞争优势趋弱,与下游也开始进行着利润的争夺。

很显然,保险巨头会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一家制药业巨头发行一种可以包治百病的药物,他愿意推向市场吗?一个是产品的颠覆,一个是渠道或者说商业模式的变革。巴菲特旗下的财险公司以低成本的直销著称,而他的主要对手仍坚持采用原有的代理人模式,即便市场占有率逐步降低,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科技是在创造价值,但一定创造利润吗?

五、科技的奇点

孙正义认为人工智能的奇点很快到了,而人类普遍的线性思维模式对于奇点不具备很好的认知能力。很多人也看到了这头“灰犀牛”,最近的一只便是自动驾驶对车险的颠覆。大多人在看到侵犯自我利益的灰犀牛时都会潜意识地忽视甚至否认,以及找出各种理由来否认这一事实。不仅仅投资者有这样的心态,保险公司内部同样也有。那么你认为,投入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的成百上千亿资金,都是傻子?

哪怕十年后来临再慢慢普及,当市场真正预见到这一趋势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也将是巨大的。

至于人均寿命的“奇点”,多少还有些科幻,就不扯那么远了。[大笑]

前情提要:《为什么放弃买入中国平安》网页链接

$中国平安(SH601318)$ $中国太保(SH601601)$ $新华保险(SH601336)$

@心静如水_容大 @Stevevai1983 @CHIN-1-N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18-01-10 16:33

文章主要逻辑基础是科技和互联网将会淘汰颠覆传统行业,真的这么简单吗?

2018-01-15 13:34

个人完全看好中国平安,第一,平安是行业第一。第二,公司管理层管理的不错。第三,未来中国保险行业会有大发展。第四,中国进入了大者恒大,强者恒强时代。第五,未来几年资金成本高,而保险的成本最低,所以价格高。第六,未来几年不出意外应该是龙头股和高科技的行情。第七,AI时代,中国平安的成本会更低,公司效率更高,收入更高;利润率更高,所以没理由不长期持有。最后只能预测5年左右的,以后太长时间难说

2018-01-12 20:32

奇怪了,每次在保险股涨之前说!

2018-01-11 08:13

保险卖的是人性,人类对小概率事件的恐惧,跟聪明与否没关系。

2018-01-10 22:07

我在保险行业从业15年,价值投资中国平安8年,楼主说的这些问题,我已经翻来覆去思考过无数遍。思考的结果是保险股是很好的股票。中国平安是仅次于腾讯、阿里优秀的公司,确定性仅次于茅台的公司。坚决重仓中国平安。之前也看过楼主另外一篇关于保险股的文章,总的感觉是,很多东西说得没错,但是认识的层面偏低了,偏表面了。

两个观点
一、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的公司,最终会进行价格竞争。但是,现在这个年代的寿险业同质化真的非常严重吗?还是有不同的差别?
二、AI代替保险代理人,对于低价保单来说究竟是节省了费用还是降低了代理人规模数量大的公司的优势?对于大额保单来说,我认为还是需要优秀顶级的代理人,这是人情服务方面的事情。
还有一个思考,寿险业,客户究竟是处于被动还是主动位置,如果现在是被动,那么互联网方便后转为主动类,AI是否有能力能够满足定制型保障险?
据我所知对于复杂的保障型保险,如果AI能解决,那么电销也应该能解决,但是电销却被淘汰了,为什么呢?

很多人没搞清楚一个问题。我所谈的是趋势与概率问题,我认为十年内有15%概率发生其中的一些情形。你认为十年内85%概率不会出现,五年内95%概率不会出现。那么我们对于事实的看法没有分歧。无非是高点低点的问题。这十年内15%的概率,便是我不买的理由。85%概率我都判断错误,但我毫无损失。如果你反对我,应该去论述这些事情十年内都几乎不可能发生,而发生指的是趋势的形成,因为预期将体现在股价中。

2018-01-10 19:34

1、如果懂保险的人越来越多,都不交“智商税”了,那么美欧韩日保险密度、保险深度为何越来越高?难道经济越发达,教育程度越高,人就越蠢越愿意交智商税?北上广买保险的人比内地多,难道是因为他们蠢吗?
2、如果AI可以卖保险,AI应该也可以卖空调啊,那么似乎格力的引以为傲的销售网络也没啥价值了。现在都有AI操盘的基金了,那么似乎基金经理应该担心5到10年内会下岗了。哎,科幻了吧
没有冒犯的意思,本来充满期待的希望看到诸如保费下降之类的重要风险分析,但是非大是在创造流量啊……

讲真,我测算投资回报会把公司未来五十年的自由现金流都测算出来。当然,不同公司使用的年限不同。但如果我算不出第十年的,那么这家公司我肯定不会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