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回复@PaulWu: 这两年的市场环境,我们都过分习惯“防守”,在组合构建上,普遍对偏成长、偏未来的东西定价缺失,甚至避之犹恐不及,更看重“birds-in-hand”,更注重股东现时回报,不愿意去展望什么。这个没办法,在宏观影响大于商业逻辑的当下,守住净值比什么都重要。不过,回归投资的实质,该抗的还是要抗,单纯追求一种心里上的舒适感久了容易陷入一种“风格”之中。//@PaulWu:回复@PaulWu:相比担心未来继续熊市,我要对抗的反而是我们的组合过于符合熊市审美的风格部分(毕竟过去4年都赚钱了)。我们构建的是不是一个基于公司成长和回报的客观组合?这是我经常要自问的,不能因为害怕波动而错失真正的机会,只有回归到成长和股东回报,我们才能真正穿越,而不是一种风格投机者。
引用:
2023-07-12 12:09
我们正在经历港股市场50多年来下跌最久的熊市,在更长时间维度,下跌并不是理所当然,在连续下跌的第四年,多一些乐观。

全部讨论

2023-07-13 10:35

举双手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