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神论患者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0
其实各自持有各自心仪的资产真挺好的,没必要说服谁。关于恒隆如果把上海两个物业卖了还债会怎样,能不能发得起股息?以及能不能支持长期的股息增加?我还真有想过(投资$恒隆集团(00010)$ 亏损太多难免时常检讨买入股票的资产情况):恒隆100亿的租赁收入上海占40% 国内非上海占30% 香港占30% 如若把上海卖掉,目前的收入约60亿出头,是可以维持派息的。那留下来的物业能不能支撑业绩增长,过去大家对无锡、大连、昆明、济南、以及快开业的杭州收入增长分析已经挺多的,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热门回复

不断增持地产而不回购或增加派息,从集团股东的角度是令人不满的,毕竟花同样的钱买贵一倍的资产。反而选择以股代息好很多,至少增加地产占比的同时也反哺了地产的现金流。从大股东的视角,这个事情也只能解释为其坚决认为地产物超所值,毕竟大股东是通过持有集团控股地产而不是持有地产,大股东的切身利益在集团。我本人持有集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看好恒隆的长远增长,很多人都垢病的二线城市布局回报率太低,我认为是没有客观看待新发展物业的竞争过程及低估了这些城市的消费力。只要能在这些城市大部分达到龙头地位,租金收入可绝不是现在的量级。其次持有的原因也确实觉得集团的资产很划算。当然了,最终所有的看法,业绩就是最好的证明。

俗话说的各花入各眼,往往是持有谁看到谁的好。但经营是动态的。

另外的兴业太古汇在竞争中劣势也是事实,却也并不影响太古的优秀。只是对于兴太+张园这个组合不能寄望过高。您去张园看看就能知道现在人气还是品牌展示也都空了很多。

陈氏的做法和你说的不一样吧,要是真的像你说的这么看好,没必要在以往地产发新股的时候集团同时出售地产旧股。玩财技就是玩财技,无非是拉成超长线周期玩而已。大股东非常明显的表示,对小股东的利益完全不在乎,没有市值管理。

不知道多少钱能卖。400应该行的吧?

如果集团考虑不增持地产,子公司分派的利息除了一半派息外剩下的一半都留存在集团账上,恒隆集团现价值博率高。可惜的是,本来母子公司的结构是为了分割风险,但母公司把钱分出去后不断地增持地产,使得风险又绑在一块了。港股给它低估值,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也能理解陈家增持,毕竟已经多次通过地产低价集团增持,地产高价集团賣旧股来玩财技。
如果不增持地产,这些年留在集团账上扣除分红的钱怎么也有几十亿,大环境再差集团也不会这个估值。当然这是站在小股东的角度,从大股东陈家的利益角度看,留在账上还不如增持地产。华资太多这样玩的了,最后在港股这个流动性出问题的市场,再来一招私有化,华资通病。

这两家租金40亿出头吧,如果净利润有25亿,15倍,375亿应该差不多

上海两个商城能买500亿吗?

兴业太古汇是非常失败的,看看大调后的效果吧。总体来说,太古的商业业态是更具竞争力的。

所以我亏损了[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