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家药店是个好生意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4

前段时间回了趟老家发现,药店真是不一般的多,尤其是天济和独活,到处都是。

上海这种大城市更不必说,益丰、得一、第一医药、海王星辰、国大等等,更是乌泱泱一大片。

有的地方甚至短短两三百米开了5家药店,比奶茶店开得还多,这是有多赚钱吗?

我用朴素的思维拍脑袋想,当这么多人都在做的生意,大概率不会太赚钱,而且还特别的卷,正如当下的新能源车市场。

上市公司的年报、一季报刚公布完,我们先看一下龙头零售药店们的情况。

很明显,2023年相比2022年营收增速已经放缓,扣非利润增速同样大幅下降,甚至有的公司为负。

再看药店数量,感受到满屏的卷卷卷。

根据《中国药店》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底,全国药店总数为61.14万家,零售连锁门店35.44万家。

再看上市公司的情况,头部四强开店数量都超过了1万家,大参林快要15000家了。要知道大家熟悉的奶茶店,像风口浪尖的茶百道才8000多家,沪上阿姨7900家;连锁咖啡店里,星巴克只有7800家,多如瑞幸才有18000多家的体量。

2023年他们都加大了开店力度,益丰药房、老百姓、大参林一心堂分别净增门店2982、3388、4029、1049家。最终我们发现,到处是药店。

但与此同时,关店(搬迁)的数量也在大幅攀升,像大参林2023年关掉了261家,比2022年多了近两成。

竞争已然刺刀见红。

这不,为了获取更多的门店,更多的流量,他们也搞起了跨界。这些年,我们熟悉了“互联网+”,“固收+”,现在又多了个热词“药店+”。

一心堂的年报里,我们看到它自豪地说,2023年已经有3000家门店搞起了“药店+彩票”业务,收获销售额8000万元。

益丰药房5年5次修改公司经营范围,如今已密密麻麻一大堆了。

除了常规的大健康业务,还增加了新鲜水果零售;新鲜水果批发;宠物食品及用品零售;水产品批发、水产品零售;在保险公司授权范围内开展专属保险代理业务(凭授权经营);五金产品零售;家用电器销售;珠宝首饰零售;金银制品销售;钟表销售;文具用品零售……

是不是让你脑洞大开,药店还能做这些?

还有像张仲景大药房开卖面包、奶茶,杭州胡庆余堂开起了养生咖啡馆。

对于药店的未来,我觉得模板应该类似日本、香港的药妆店,头部持续集中,剩下三四个大品牌,同时业态也会多样。

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当一个行业的发展不是靠主业,需要通过跨界来延续的时候,想必黄金岁月早已过去了。

这和投资还有点相似。

当大爷大妈、朋友同事都在聊股票,买基金的时候,市场行情大概率走得差不多,赚不到什么钱了,还很容易赔钱。

只有在无人问津的时候,才会赚大钱。

牛市还有个现象就是市场会“造词”、造概念,玩跨界。想想2015年那时候的“互联网+”,想想那时候贾会计的七大生态,最终都让人窒息。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基金 #医药#

全部讨论

后期的兼并重组好戏拉开

05-09 11:10

很好,开始有不同的声音

没有想象力了吧。以后连锁药店的头部玩家,开个5万家跟玩样的吧。

好多药店只是占位置等连锁巨头收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