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行业笔记1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10

京东方 TCL科技

需求:

1)大尺寸:电视

23年2.01亿台。电视总出货量持续下滑,但分结构看,大尺寸电视占比增加,23年平均尺寸49.3英寸,比22年增加1.6英寸。今年有奥运等体育赛事预期,预期需求好转(16年电视出货也比15年好)

2)中尺寸:

23年全球车载面板出货1.2亿片,同比+7%。大陆、台湾、韩国、日本市场份额分别44%、28%、9%、19%。

23年平板显示面板出货2.41亿片,同比-7%。预计24年OLED渗透率达5%(其中苹果需求占6成)。

3)小尺寸

手机全年11.66亿。23Q3结束连续8个季度的年衰退。

供应展望:

三星投资224亿8.6代OLED预计2026年量产,年产1000万片IT用OLED

LGD决定增资1.3万亿韩元,投资高世代OLED;主要客户是苹果。LGD计划出售广州LCD工厂

京东方成都8.6代线B16举行开工仪式。去年11月宣布IT用8.6代线投资630亿元,接近三星投资的三倍

小结一下,大厂近期投资主要集中在IT用OLED,不过下游能消化这么多面板吗…

LCD 投资逻辑/故事

1、集中度提高,竞争格局改善。韩企退出LCD产业(LGD广州产线计划出售),转投OLED。LCD产能不断集中在大陆企业京东方TCL华星、惠科,行业格局改善。(不过这个故事讲了也挺久的,23年控量保价也对这个逻辑进行了证实)

2、折旧到期,贡献利润。折旧成本可以占到制造成本20%-25%(32寸为例),京东方B10、B9预计可以结束折旧(近3年固定资产折旧约330-340亿)。之前也看到球友在折旧这块进行分析,也看到分析说新投的OLED产线又要开始折旧了。不过我觉得投资建厂已经是过去时了,计算折旧也只是财务游戏,关注现金流可能会更直接简单些。

京东方从2021年开始,经营性现金流就比投资支出的现金流高了,固定资产建设支出的现金也在减少。不过又要投资630亿搞OLED…起码不在LCD上卷了

3、需求回暖+厂家控量保价带来价格回升。今年有奥运预期,下游渠道备货,上游厂家通过稼动率维持价格。近几个月大尺寸电视面板持续涨价,今年上半年预期应该都不错。

LCD方面,预期最好的是大尺寸电视面板,手机和IT好像需求一般(不过IT有4-5年的换机需求,需求不至于恶化),但中小尺寸又有被OLED替代的趋势….总的来说,LCD方面供给格局基本稳定,如果期望反转,需要在需求侧有量的增长;如果没有量的增长,就靠旧产线赚点现金流,等着产线折旧完贡献利润。(好处是股价估值都在底部)

OLED的逻辑/故事

成长逻辑:手机整体出货量虽然不行,但是OLED占比在提升。苹果引领产业趋势,miniLED预期都往OLED转(miniLED成了过渡技术,要被时代抛弃了吗….)

行业格局方面,大陆厂商份额提升,预计24年,大陆出货量能超过韩国:2023年,三星下滑8.2%,份额跌破50%;京东方出货增长44.7%,份额16.2%。深天马同比增长259.4%,份额6.9%(可是还在亏钱….)

需求增速有望高于供给增速,短期供需关系偏紧可能带来企业盈利。这个不好判断,三星和LGD的产线都已经实现了量产,国内还有部分产线在爬坡;当需求来的时候,外溢需求可以在大陆企业消化。三星和京东方投资的OLED IT产线预计在26、27年投产,这两年OLED增量主要在京东方、维信诺深天马

总结:

个人感觉,现在的面板周期还是LCD的周期,主要盈利和预期由大尺寸电视面板贡献。竞争格局方面,三星和LGD逐步放弃LCD,集中资金投资OLED;剩下玩家主要是京东方TCL华星、惠科等,竞争格局改善。

但LCD的隐忧是什么时候被OLED取代,目前手机上的渗透率已经到了60%,下一步就是IT和车载的中型尺寸,留给LCD的空间好像只有大尺寸电视。不过还有时间,三星和京东方IT的OLED还有两三年才投产,期间LCD产线能赚多少钱就赶紧赚钱。

OLED是未来的看点,但是国内玩家好像都不赚钱…但没办法,不投入就可能会被淘汰..这么看,上游设备的确定性可能会更强一些(如果能赚钱的话)。

全部讨论

05-04 2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