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1回复:26喜欢:6
$中远海控(01919)$ $中远海控(SH601919)$
关注海控很长时间,分红公告出来后,全仓买入的,没有融资。
股价下跌倒是不怕,分红不填权更好。
只是有2个问题,请教一下各位大神:
1.根据数据哥@laviedeParis 的推测,海控成本比其他头部海运公司低300,如果是以星的成本,就更高了。主要原因是因为自有船只多,租金低。如果这是事实,那在运价下跌的情况下,其他海运公司的租船价格是不是会下降。哪怕在租期内不下降,还是安合同进行,那对于海运公司来说,租金成本是刚性的,不管有没有运货,都要支付。那并不会影响他们亏本送货,只要能收回油费,就是赚的。哪怕合同期满,运价下跌,船东也不会让船闲着,只会以更低价格出租,如果运价一路下跌,比海控租船的时候还要低,那其他海运公司也可以轻松租到比海控价格更低的船。而整个市场的运力并没有下降,只要运力充裕,运价就起不来。
2.关于海控的其他优势,比如码头,可以优选停靠,这部分是不是事实 或者,在贸易退缩的情况下,这部分优势会不会瓦解。

@HIS1963 @红领巾传奇 @laviedeParis
多谢,不吝赐教。
如果以上两点解决了,其实越跌我越开心

全部讨论

您好。我说的这个成本,是在讲以往运载率基本满载的情况下的成本,如果满载的时候都亏钱,那这个行业都根本没办法持续下去了。目前的运价下跌,是因为运载率不够,而运价又在高位的情况下导致的,降价多收一箱货,就能多挣一箱钱。
等运价降到某个价位以后,就是两种情况:
1. 货量充足但价格下跌,这就是不同成本运营船之间的PK了。比如说跑美西,4250TEU的船,油耗可能比13000TEU的船高X倍(X大于1),当运价处在4250TEU的单趟油价成本和其他单次变动成本之下时,4250TEU船就退出了美西线,供应减少,自然会带来价格上升。
2. 货量不充足,船舶无法满载,这个时候航运公司会降低班次,提高装载率,从而降低成本,这也导致了供应量下降,从而稳住船价。

在船价低于平均成本之下时,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要打价格战消灭对手,这个时候,才会导致运价长期低于成本价格,导致某些船东亏损,从而使得该船东被迫破产或被并购或转行。但是目前集运厂商都非常富裕,很难打价格战打死对手,所以我认为即便会短期打价格战,也是大船东打小船东,不会长期持续。

至于你说的,长期租船成本,目前以星等长约都签了多年,至少在2024年以后,而海控的租船都是贴着成本线租的,买船都是远低于目前的市场价格,因此除非有租船公司亏本租船,否则不可能成本低于海控。而且从经营现金流角度讲,海控的自有船比例高,现金都已经花出去了,未来只有折旧成本,没有现金开支成本。

2022-09-26 01:34

我试着回答一下啊问题1. 虽然不是大神。 您的思考是从战术角度考虑的,没有考虑到复杂的博弈。首先,一个常识是,如果一条航线上,所有公司选择停航一半的运力,运价必然暴涨。 换句话说,高价租船的公司并不是只有降低到底这一条破产之路可以选择,还是可以有其他的选择的,比如说停航保价。其次, 正常的租约都是会执行到你公司破产的,不会因为运价下跌而降价,尤其是对于小的船司,人家更加不会违约降价。 那么你需要考虑这样下去,到底公司能撑多久? 3. 如果该公司选择了血战到底的模式,也就意味着它希望通过价格战,把马士基,地中海,中远这样的大的航司给打垮,我觉得不太可能, 最终的结果它就是选择破产离场。 4, 该公司破产之后,运力仍然存在,船东不会让船闲置,会低价出租,然后租给三大联盟,从而增加三大联盟的控制力。 至于三大联盟会不会停航,那是另一个问题了,对吧。

不要麻烦各位教我周期股,也不用聊股价下跌。
股价下跌我是乐见的。
我买的港股,按我的算法,分红前跌到9港币,可能最终只能赚6倍。要是能跌到6港币,最终能赚15倍。
至于能跌到多少,也不是我能把握的,听天由命吧。
不过赚6倍还是赚15倍,随便吧。

多谢

2022-09-26 11:51

全仓买入,好吧注意风险,这波因该会到5元

2022-09-26 11:37

去年24块就贴吧里说。今年年底要跌倒8块。楼主自求多福吧

2022-09-26 11:18

不错

2022-09-26 10:58

刚刚看到网上说今年分红黄了。 哪位朋友知道详情 ?

2022-09-26 10:14

主要还是我们目前国际形势严峻

2022-09-26 09:03

当经济开始衰退时,周期型公司就会饱受痛苦,其股东的钱包也会严重缩水。如果你在错误的周期阶段购买了周期型公司的股票,你会很快亏损一半还要多,周期型公司股票是所有股票类型中最容易被误解的股票,这正是最容易让那些不够谨慎的投资者轻率投资于误认为十分安全的股票类型。因为海控是大型的著名公司,因此很自然地容易被投资者将其与那些值得信赖的价值稳定增长型公司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