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准确一点说,在60后、70后、80后都有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现状的机会,90后、00后就没有了,因为资源都被old money划分干净了,也就是阶级固化了。那些无法依附于old money的90后现状大致是:最低的劳动报酬率(得益于高失业率)+最低的收入增长预期(得益于社会经济增速下滑)+最高的利息收入比(...
曾经有球友评论我针对某只股票发表的某个看法,他对我说,如果这只票仅占他仓位的3%,那他断然是不敢乱说话的,言外之意就是我的仓位低,断定我研究不深,因此我的观点可信度自然也低。也曾经有球友常问我某些个股的观点,因为我曾...
更准确一点说,在60后、70后、80后都有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现状的机会,90后、00后就没有了,因为资源都被old money划分干净了,也就是阶级固化了。那些无法依附于old money的90后现状大致是:最低的劳动报酬率(得益于高失业率)+最低的收入增长预期(得益于社会经济增速下滑)+最高的利息收入比(...
今天首阳第四天。前天晚上开始吞刀片,昨天晚上烧到39.2。连着两天几乎没怎么睡,嗓子痛的实在睡不着。今天早上起来照镜子发现咽部肿大到几乎把嗓子眼给堵满了,以前从没见过这种架势于是就去医院打了吊针。虽然现在嗓子还是很痛,以及低烧,但刚刚测了一下抗原初见拐点,整体感觉比白天恢复了不少...
回复@forcode: 这个数据看上去夸张实则很正常,房子本质是固定资产,是有折旧的。一般来说房屋折旧期限50年,像楼主提到的这些房子30多年,基本都折的差不多了,值钱的是土地。如果考虑重置成本,在土地价值基础上可能还要再打个折。滑雪场的房子,土地本身也没什么价值,所以基本没人要。我们的房...
地产企业的问题不是资产端流动性或者二级市场流动性,而是资产负债表衰退进程中的资不抵债趋势。所以没法救,因为股东权益约等于0 。同时抄底也没发抄,这跟退不退市也没关系,即使苟延残喘不退市,也并不妨碍股东的真实权益为0。
即使这波过后活下来的优质地产企业,抄底的意义也不大,因为利...
回复@合肥小鳄鱼: 建议搞个负首付,200万的房子强制贷300万,多出来的100万就算是消费贷了,充分挖掘居民消费潜力,提振经济活力。//@合肥小鳄鱼:回复@合肥小鳄鱼:0首付是个低成本解决问题的办法。管控金融风险也很简单:一个家庭,只能一次零首付即可。
回复@WXWORKS1331: 你没懂这图的意思,这个图上的数据确实是一个增量(可支配收入),一个总量(每年利息支出),但他就是想将这两个直接做对比,以表达“每年利息支出对可支配收入增量的侵蚀”。从图中可以看到,近三年来,每年利息支出的总量已经逼近并超过了可支配收入的增量,换句话说可支配收...
朝鲜之所以能在70年代成为准发达国家的原因——靠苏联主导的“经互会"和中国输血:
--苏联、中国等国家的债务减免和经济援助;
--基于苏联的技术扶持、中国的基建扶持、东德的通讯设施扶持快速完成战后重建并建立现代化工业城市;
--大量进口中国轻工业品满足国内消费市场;
-...
结论一:个体的需求并没有消失,需求只是提前兑现了,并且一次性兑现了未来30年的需求。
结论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确一直在涨,但如果剔除其中的利息占比,实际收入增速长期边际为负(因为居民债务收入比一直在涨,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居民年利息支出增速)。
通过这两条结论,我们...
中特估概念基本被证伪了。我之前还是高估了有形之手的操纵力。之所以操纵的了楼市却操纵不了股市,我想了想有两个原因,一是流动性,二是市场开放度。大家都知道,庄家坐庄都喜欢选那种流动性弱的、股东背景单一的(比如都是散户),这样才能提高对价格的操纵力。股市流动性远超楼市,且市场参与主...
回复@清溪落雁: 教育对年轻人婚恋观念的转变确实是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之一,但解释不了“16年”开始的“断崖式”下跌。我之所以对主流媒体的宣传感到服气,就在于他们的宣传确实影响到了很多人对事实的判断。//@清溪落雁:回复@老刘该睡觉了:归结于房价是肯定说不通的,因为国外高福利国家也不愿意生...
回复@gargantuan: 你为了竞聘一个岗位,决定给领导送礼(摩擦成本),但最终还是败给了关系户(挤出效应)。//@gargantuan:回复@老刘该睡觉了:摩擦成本,挤出效应是什么
只有金融业利润下去了,实体经济才会好。 类似的逻辑:只有白酒业利润下去了,民营经济才会好; 只有中药业利润下去了,医药产业才会好; 只有卖地利润下去了,消费行业才会好。 中国经济的三座大山:摩擦成本,挤出效应,隐形赋税。
一般而言,一个市场的融资能力和它所带来的赚钱效应成正比,这个逻辑不难理解。因此我认为大A真正的问题并非其融资市场的定位,而是在毫无赚钱效应的背景下,依旧能充分发挥其融资功能,真正做到了既要又要,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作为一个小散,即使个人力量在市场面前微不足道,但至少可以选...
食蟹猴,2014年国内单价不到7000元/只,2018年平均单价1.4万元,到2022年单价16万元,2023年价格高位盘整,4月7日中检院采购了120只3到5岁的食蟹猴,中标价格为17万元/只。中国为实验用猴出口大国,美国为进口大国,受中国实验用猴出口管制影响,美国今年4月实验用猴的价格已经上涨至每只5.5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