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Wu

PaulWu

理性为矛,冗余为盾。

PaulWu的私募基金
总收益 342.66999999999996%
沁源全球投资基金
主理人:PaulWu
他的全部讨论

不完美和变化,构成了真实世界,接受这两点我们才有进一步交流的基础。评论区最欢迎三类分享,事实的分享,逻辑的分享,维度的分享。人身攻击、断章取义和只输出情绪会被我拉黑,不管是对我,还是对评论区里其他人。

回复@DAVID自由之路: 买中概会比较难受,买美国大科技,相信至少目前没什么难受的,房价猛涨的时候,你也不会太在乎租售比,但我们还是在乎的;港股大部分都是走港股通,并没有这个利率的成本。//@DAVID自由之路:回复@PaulWu:用境内人民币投资海外资产,单纯利差每年就损失4%,这可能也是近期港股...

我们国内人民币产品是通过收益互换投的美股(加上中概,这部分占比目前是20%+),本质是抵押人民币借美金投美股,目前券商报给我们的两边利差是4%,因此我们持有美股的机会成本是很高的,而这是门几家券商垄断的生意,各项费率都超过我们直投美股的美元基金;再考虑港股通渠道的双重股息税,以及对...

复盘了很多国内互联网和消费公司的最大感受是我们原来的出价怎么这么离谱,现在合理开始往低估方向走了,大家又都不信了。这就是市场吧,既然泡沫可以持续那么久,被低估的持续为什么就不会?做好最坏打算(我们组合的整体构建要基于现金流角度的绝对回报),但积极行动。

某持股的日回购金额超过企鹅了,而市值只有企鹅几十分之一,从股本占比角度,一天顶企鹅一个月,为管理层点赞。btw:流动性没那么好的标的可能有很多更好的选择,我们已经有点笨重,所以做的未必是小资金的最优解,一些烟蒂股这几年股本缩减甚至有26%的。

我们5月份发季报的持股,业绩都很好,展望也不差,缄默期后大部分回购积极(除一家核心业务已经进入成熟期的公司依然没有在股东回报上有所表示,让人失望外),但股价短时间却都有2、30%的跌幅,完全无视了估值、基本面和股东回报的改善,这是内部记分牌和外部记分牌的差异。我更喜欢在这样的时候...

作为从业8年的从业者我觉得投资人没那么苛刻,如果我们以诚待人,并且知行合一。现在中概和港股算是艰难时刻吧,但我们要call钱并不难,对我更难的是我们能不能长期管好,这需要克制。

不同阶段我们看企业的标准是不同的,既要高分红,又要高增长,大部分企业没法同时符合这两点,拿这样的标尺去要求我们的企业,可能要求太高了,平常心。

如果我们持有的一些标的继续保持当下的回购力度,市场纠不纠偏有什么关系,股本快速缩减的红利,原来我们可是羡慕美股的;如果我们持有的一些标的,继续成长、继续逆势拿份额,继续创造更多现金流,估值更低又有什么关系?我们这几天在卖美股一些ai相关,买入中概和港股,又让大家见笑了。

回复@海边的北极熊: 正话被当反话,真是魔幻。//@海边的北极熊:回复@仓又加错-刘成岗:反话吗

有人问为什么今年体感比去年更难受一些,我尝试回答下:去年全球都在跌,今年只有我们跌,比较之下落差更大;去年的一些问题还可以归因于短期,比如疫情防控政策,这个总会解决,人不能把自己掐死,但今年一些问题更中长期一点,比如债务的问题,人口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去年也存在,但短期让位于...

回复@星际1号: 我说的不是a股,a股还没有便宜到我们做左侧交易的程度。价值风格可能不行,价值投资长期一定是行的,如果做得不好,那是我们的问题,不是价值投资的问题。//@星际1号:回复@PaulWu:你这个观点确实值得思考,如果外资永远不回来那我们a股的生态又回到徐翔,王亚伟重组的时代了,价值投...

我们国内产品会对前期咨询过的投资人临时开放一小段时间,我自己也在追加认购,作为孤独的逆行者肯定有很多非议,尤其在市场连续下跌的当下,我们还是行动说话。昨天还有朋友打趣说现在除了公司自己回购以外,哪有外资,只剩我们这些假外资了,多么残酷的现实。

回复@MA200: 现在正是内卷的极致,客观环境变了,但几十年来的线形思维还没跟上。未来会改善的。//@MA200:回复@MA200:21年我还写过一篇《A股为什么总是抄底,美股总是新高》,就没发雪球上,怕删。因为A股都是周期股和无差别的制造业。卷到一定市值,就带不动了。是为了国家强大而融资的工具,完成...

不成为第一,也不等于完蛋,更不等于没有投资机会,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把他们等同起来。过好自己的生活(把握当下的机会)才是真实的。

Q:《福布斯》杂志的文章中说你经历过17次经济衰退,我想知道,你认为下次衰退和以前的衰退会有什么不同吗?
施洛斯:我从来不考虑经济会怎么样,我刻意避开这些东西。要是你问我,我也不知道。
我相信政府官员不希望经济衰退,这对他们没好处,他们会想办法解决的。我买股票就看它值多少...

我也不喜欢和客户聊太细节的选择,对某个股票或资产有观点,不必找我们。我们分散下注,注重应对而不是预测。 查看图片

盈利业务涨时看远期估值,跌时看静态估值还要担心周期高点,不可持续;亏损业务在牛市可以是星辰大海,在熊市也可以是负估值的累赘;顺风时,企业家是高瞻远瞩,估值溢价,逆风时则是执迷不悟,估值折让;一来一回,估值往往差了3、5倍,合理吗?只要不停变换解释标准,都挺合理的,这是2级市场的...

我们也会做这些看起来没有效率的事(保留现金储备),它能让我平和,这就足够了。

都是缩减股本,为什么要额外多交印花税?

回复@UMO0o: 你们宏观都很大,我一直是自下而上的投资者,关心具体生意有没有影响,回报周期怎么样,怎么平衡风险(对冲、分散),我买一些内需的生意,不用我聊啥都要和我扯这些,恭喜发财,拉黑我图个清静不好吗?//@UMO0o:回复@PaulWu:参考邻居的现状,在别尔哥罗德的公司风险就是比海参崴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