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儒式”灌输的个人价值取向可能还是太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了,可能换个时空“北大计算机系微电子专业”的许知远,都已经是A股知名半导体公司的大股东了,虽然这个结局可能并不如现在的许知远更“奇葩”更稀有。
传统“儒式”灌输的个人价值取向可能还是太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了,可能换个时空“北大计算机系微电子专业”的许知远,都已经是A股知名半导体公司的大股东了,虽然这个结局可能并不如现在的许知远更“奇葩”更稀有。
炒股票或者说投资的上限就是个人的传奇,没有过多的社会意义上的价值,比不过成功的企业家发明家和科学家,但是比起失败的企业家落魄的发明家和毫无成果的学者,肯定是好很多的,而且很大概率上,那些传奇的个人投资者,都是站在社会意识顶端的,俯瞰他人的,自我价值的构建并不需要大众的认可,无...
回复@谢谢你好心人: 是的,但是对股票啥都不懂的我们散户,都是同时进行的,互相促进慢慢学习的,没法能一下子理解这些东西还能成熟应用的,只能是两者同步来了,而且这一些知识本身也是放在具体公司上去使用,才有意义。//@谢谢你好心人:回复@等等等等Forever:刷之前还是得先具备基础的金融知识、...
如果没有从九十年代开始炒股并带着顶级的投资认知,无法经历曾经那些出现在矿产资源、基本消费、地产船舶、轻工家电、银行金融等领域的成长股定价阶段的市场演绎,总量放缓后成长机会就更稀缺了,就还是得更努力,紧盯现在和以后的细分成长机会,可预判可复制可复利的通向可观成果的路径就这么一条...
如果能站在更清晰的维度去俯瞰投资、企业和股票,可能不是特别难,进化的过程就是基本的金融专业知识后,持续的学习消化思考总结归纳,但是前期的从无知到学习到进步这个过程还是太苦了,对个人来讲,方法路径技能等类似游戏的“迷雾”模式,偏偏炒股这个游戏又是真的需要花钱交学费,需要时间看资...
投研角度来说,还是要思考清楚那些定价指标的意义后,高频刷招股书,可以从每天的上市新股开始刷,也可以找有特点的中远端次新去刷再比较走势,招股书的内容厚度比起单独公司的财报还是丰富很多的,后者能看清楚公司的当下情况,但是很难串联起产业逻辑也几乎看不到行业的发展格局信息,偏偏这部分...
回复@分时作手: 我也是创造了一堆电子垃圾浪费了大家的注意力//@分时作手:回复@等等等等Forever:比如你看到了我的评论就是电子垃圾 我写的文章更是电子垃圾
心比天高挑战自己,这个行为本身的结局就是成功者寥寥,从结局看剩余的都不如早点舍弃不甘心,从过程看也是一路煎熬痛苦的,人类的成就基本上可以分为学术创造和社会实践两大类,成功的投资者肯定比不了这两大类成就的价值和意义,但是难度也未必不能相提并论,看结果啊,早日销户是最好的选择,是...
投资的实践想要有相对可观的结果,还是要对“研究决策的方法”尽早学习理解思考并持续总结,99.999999999%财经网站和投资社区的内容都是“无用的乐色”,看多了这些不导向“交易决策”的电子垃圾,很容易又亏钱又失去普通人的快乐。
这算是一个进阶的梯度,上限可能很高但是公开场合未必见得到,中短期的投资实践后如果无法靠近并顺着这个基本面的路径持续进化,大概率投资生涯也是必然平庸的。雪球上的金融专业从业者也挺多的,许多工作履历长久的万粉大佬,看起来也不曾理解,不曾触摸到基本面维度的方法论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