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
第二是可以作为中期的理财替代,帮我们提高闲置资金的管理效率。市场上做的比较好的“固收+”公募基金,过去5年净值最大回撤的修复周期平均在70天左右,这样只要是我们预期可以3个月以上不用的资金,就可以配置“固收+”类型的基金产品。
配置比例上,我建议普通个人投资者可以将“固收+”类型的产品和偏股型产品的比例放在6比4或者7比3,综合的预期年化回报放在8%到10%。当然,在动态优选产品的前提下,实际收益肯定会更高一些。
我用截止到2022年1月12日的过去5年的数据做了筛选,发现过去5年来年化回报做到8%以上,同时最大回撤能控制在4%以内的高性价比的“固收+”产品主要有两类:
一是机构定制的“打新基金”,持仓特征为股票底仓以大市值价值类股票为主,其中招商安德灵活配置会适当做成长股投资,这类基金一般股票仓位在10%-20%,底仓主要为了满足线下打新需求,通过公募作为A类账户线下打新中签率高的优势,主要靠打新股增强收益。
当然,全面注册制趋势下,新股首日破发变多,首日平均涨幅下降也是必然,打新增强的效果势必会减弱,但北交所开市和主板注册制改革可能在2022年落地都有望贡献更多的打新增量,而且市场震荡的大环境下,打新仍然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2022年仍然可以考虑适当配置,优选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有较强的打新报价、选股能力,同时规模在10亿以内的公募基金。要注意的是,因为打新基金多为机构定制,规模和策略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个人建议分散配置;
二是主要通过20%以内的股票和转债投资做增强的产品;
在今年权益市场可能波动比较大的情况下,选债能力强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管理的纯债基金也建议考虑。
以上提到的几种类型公募基金的筛选名单供大家参考:
图片中有A/C份额的基金列出的都是A类份额,如果预期持有时间短的话,建议优先选同一只产品的C类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