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指望超额回报

发布于: 雪球转发:38回复:36喜欢:40
曾经读过《证券市场周刊》编写的《鹏华杰出投资者文摘》,这本书精选了10多位顶级的价值投资者。这些能够进入“杰出投资者”行列的基金经理,他们当中最高的年均收益率是格伦·格林伯格创造的,20年中为22.5%,最低的是约翰·赫尔曼,10年中为8.19%。其他的比如塞思·卡拉曼、布鲁斯·伯克维茨、戴维·德瑞曼、马丁·惠德曼等均在13%-18%之间,10多位顶级的价值投资者年均收益率总体平均在10%左右。

      或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一年里我只要两个涨停,同样也可以进入“杰出投资者”行列。但是许多事情往往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杰里米·西格尔教授曾实证从长期来看,美国股市的收益率在扣除通货膨胀以后为5%~6%。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为例,在1978年到1982年的四年时间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一共上涨了28.6%,平均每年涨幅7.15%。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股票的平均涨幅一般应该是每年9%-10%。因此,如果投资者在管理他们的投资组合干得不错,应该可以获得每年12%-15%的复合投资回报率。

      过于追求股票高回报可能得不偿失,因为这将把自己置于错误的思维框架中。不少人就是这样,往往过于注重短期内的相对收益,却忽略了长期视野下的绝对收益。贾森·茨威格指出,执迷于不切实际的高额回报并不只是一种没有害处的童话。它让很多人持有现金太少,以为市场会让他们翻身;让另一些人追逐不能够持续的热门股。带着这种童话般的期盼,不管是你自己投资还是在投资顾问的帮助下投资,到头来将是晚年生活捉襟见肘,并且还要多发挥几年“余热”,而不是早早退休颐养天年。

      投资需要正确的态度,它不仅表现在买卖证券的过程中,也表现在对投资回报率的期待上。投资如同做生意,赚钱的方式是不均衡的,有些年度会赚得很多,有些年度却没有。关键在于保存资本,而不是勇猛出击。表面上“高回报”似乎是一个相当简单的事情,而事实上试图达到这个目标而失败的人比例是相当大的。因此格雷厄姆提醒我们不要指望超额回报,除非你完全知道你所拥有的私营企业证券的具体价值是多少。他警告那些企图打败市场或挑选赢家的投资者,“无论是在华尔街或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可靠的迅速发家致富的秘诀。”

      “不管资本的多或少,如果人们看待股票交易时,只期待他们的资金能有每年12%的回报率,而不是每周50%,他们应该会有较好的长期表现,”查尔斯·道很早的时候就这样写道,“每个人都知道在打理个人的事业应该是这样的,但是一个人平时能谨慎而仔细地经营店铺、工厂或是房地产公司,却似乎总是认为投资股票时就应该采取另一套完全不同的方法。这真是太离谱了。”甚至连巴菲特也把资产回报率的目标定在了每年15%以下。对于他而言,超过这个数字的部分就像蛋糕上的奶油。当然,巴菲特蛋糕上的奶油多得像山一样。那是因为他在工作上花了许多努力的结果。即使在累积多年经验和成功之后,他仍然把购买股票的目标定在获得实实在在的安全边际上。

      有人问查理·芒格先生期望在许多年后获得7%-10%的年回报吗?可否接受回报率低于以往的成绩?芒格回答,如果能够得到税前10%的利润包括分红,他会很开心,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投资都有利润回报的。如果有100亿,5%就是5亿。如果加倍就是3.25亿。这比1%的20%还少。但是他需要的是获得合理的回报,而不是获得暴利。芒格假设了一个场景,有人知道有一个铁板钉钉没跑儿的机会可以带来12%的复合年回报。现在,假如这个机会放在这个人面前,但要求这个人从此不再接受别的赚快钱的机会,那么这个人包括其他的大部分人肯定是不愿意干的。芒格先生认为,从理智的角度来思考,一旦一个投资者找到了一件运行良好的机制能致富,却还非要在意别人赚钱比你快,这简直就是疯了。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总是幻想着超额回报呢?

全部讨论

吉相哲2013-10-02 18:26

“如果有100亿,5%就是5亿。如果加倍就是3.25亿。这比1%的20%还少” 这句话什么意思?有高手帮忙解释一下?

基威特先知2013-01-18 22:20

努力做到10%

正奇2012-10-13 10:27

现在是熊市,大家都很理智,这也是一种情绪的体现

若水十年2012-10-12 10:54

其实人就是这样的,比如,我们这里有句俗话:别人的老婆比自己的好。

狮子王和阿甘正传2012-10-12 06:51

在中国股市的20多年中,你身边肯定有人的年复合受益率远大于20%,**超过巴菲特,什么原因?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资金规模小(受益率和规模呈反比);二是在中国市场上少量的投资者具有'出千"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在美国市场上几乎不能有。第二个原因是主要的,除非你能获得这种优势,否则你的受益率很难高于巴菲特。

yftrunks2012-10-10 23:20

m

山路行者2012-10-10 22:23

很现实的问题,如何在周期股和消费股之间平衡是困扰我的问题,重仓周期股难耐寂寞,分仓消费股又面临高估值补跌,学林园很难?本文是很好的答案,谢谢!

闲人老胡2012-10-10 21:38

追求绝对回报不是不现实。但是周期应足够长。我设三年。

天地侠影2012-10-10 21:02

本质上,我是个交易者,哪怕买进时是基于企业10年的长远目标。

我是股票的长期持有者、集中投资(持仓不会超过2只股票)、重仓(满仓)者,但不是固定企业的长期持有者。

我会时刻寻找心中最低估的目标。

所以,股票之间的相对价值比较,是我主要的研究工作。我只对短期下跌的股票感兴趣,不是追风者。

没有成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