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周期客观存在,人人都想在周期底部进入行业,在周期顶部退出行业。可实际上几乎无法做到。
越想去抓住周期,越抓不住周期
猪周期由供给端的产能涌入及退出导致。以养殖户个人视角来看,如果能在周期底部进入,周期顶部退出,就是大赚特赚。猪价波动越大利润空间越大。
可如果将视角倒转,就会发现猪价最低的时候就是同期养猪最多的时候,此时不仅头均亏损多,猪总量也最多,行业亏损是天量;猪价高点则反之,看似头均盈利高,可头数很少,盈利未必很多。也就是说猪周期是注定了多数人一定会亏损的周期。
除此之外,每次周期高点产能涌入的同时还会带来新手、新猪场、头胎母猪等效率问题导致边际成本上移,猪价最低的时候也一定是成本最高的时候。
总之,产能涌入涌出越多,参与博弈的人越多,猪价波动越大,亏损越多,负和博弈越明显。此乃猪周期的诅咒。
牧原、温氏、正邦和新希望2020+2021的头均利润只有区区81块!这可是5个季度超高猪价、1个季度中等猪价和2个季度超低猪价的经营成果。
看重价格波动,忽视价值规律,就必然会收到马克思的诅咒。当然猪周期的投资者也是一样,猪队友走着走着就无了。
猪的价值量是由生产猪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猪企的价值量由猪企未来现金流折现来决定。
总有人说, “同样是周期股,为什么有的企业赚几百亿,市值还没有亏损的猪企高?”
很多大宗商品的周期往往是货币周期及供应链牛鞭效应下的需求周期,需求波动,其未来行业现金流是不确定的,也不会有高估值(此处@一下海控和锂矿)。
猪周期是供给周期,猪肉消费需求端相对稳定,也就意味着消费者一定会源源不断向猪产业输入现金流,也一定会有从业者来赚取这部分现金流。这是猪产业投资的基石!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猪价低了自然会涨上来,高了自然会跌下来,这高低之间的锚便是猪的价值。非洲猪瘟之后造成养猪劳动力成本不可逆的提升,猪的价值也不可逆的提升,猪价中枢也会不可逆的提升。绯闻前杨翔成本10.5,牧原11,温氏12,;绯闻后牧原14.5,杨翔16+,温氏20+,可以看出牧原投入的个体劳动力成本和社会平均劳动力成本又拉开了一大截,这个差值马克思管它叫剩余价值,我们叫利润,一头锚定社会平均养殖成本,另一头锚定企业养殖成本,那么头均未来现金流就清晰可见。
最近看到经历了半年前猪价暴跌的猪圈投资者和新入的投资者都像是魔怔了一样,每天只关心猪价,做周期、做反转、做弹性。对价值置若罔闻的,诅咒又会悄然降临。
$唐人神(SZ002567)$ $巨星农牧(SH603477)$ #中远海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