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的指数股息率高达7.59%,港股通红利ETF(认购代码:513533)持续发售中……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昨天涨势比较好的板块,房地产、煤炭、油气、银行,比较老道的朋友可能已经看出来了,基本都是红利策略、或者说高股息策略的权重板块,A股这边红利指数(000015.SH)上涨了1.92%,港股那边港股通高股息指数(930914.CSI)上涨了3.13%,在各自市场都是涨幅居前的一个状态(数据来源:WIND)。

防御属性的高股息价值股和进攻属性的优质成长股在3.16政策底之后可能相当一段时间的磨底行情中有较为鲜明的投资价值,尤其在具有相对估值优势的港股市场。今天港股较A股更强势的走势,以及恒生科技指数港股通高估值指数的亮眼表现也佐证了这个观点。

考虑到昨天沪港深三地市场出现了红利策略的“梦幻联动”,我们就主要来探讨一下红利策略与当前市场环境的适配性。

Q1:地产、金融、资源等板块为什么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关于地产,考虑到“稳地产”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政策的去边际改善或将起到重大作用。3.16金稳委专题会指出,“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随后,六部委密集发声稳定市场预期,内容包括年内不扩大房地产税试点范围、加大并购贷款支持、重点支持优质企业收并购等,从高层发出的“稳地产”信号较为明确。结合年初以来调控政策“因城施策”式松绑的背景,投资者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信心明显抬升。今年以来,申万房地产行业指数累计下跌0.52%,高于沪深300同期涨跌幅超13个百分点,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三(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03/22)。

关于金融,则直接受益于地产信用风险的化解、货币政策的加码和业务层面的拓展。对于银行来说,目前一方面央行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地产信用风险逐渐度过了压力最大的时点,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有所缓解,另一方面一季度宽信用力度较大,社融增速见底回升,属于行业利好。对于券商来说,注册制改革财富管理是业务发展的中长期逻辑,目前普遍认为市场冰点已过,行业存在业绩修复动力。总的来说,实体经济需要体量匹配的金融体系做支撑,金融板块的整体安全边际还是较高。

关于资源,主要是基本面供需偏紧下的涨价逻辑,这一点无论是煤炭还是油气,都是适用的。尤其是煤炭,一季度国内供给端的制约因素就较多,还受到海外煤炭价格影响,进口数量下滑,导致供不应求。长期看受能源转型的影响,煤炭作为传统能源,供给弹性可能持续减弱。今年以来,申万煤炭行业指数累计上涨17.89%,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03/22)。

总体来看,地产、金融、资源这些板块是“稳增长”和“顺通胀”的受益标的。

Q2:为什么这些行业属于红利策略?它们有什么共性?

这要从红利策略的性质说起。红利策略即选取连续分红、税后股息率高的一篮子股票,根据股票分红的变化进行调仓,以期获取超额收益。其核心投资逻辑在于股息率,高股息带来的高额再投资收益是红利策略长期有效的基础。

由于具备稳定分红的能力,红利策略下的高股息率公司往往基本面良好,拥有财务表现优异、现金流充沛、盈利能力稳健等一系列特点。而统计A股各行业的三年平均股息率,我们会发现高股息公司大多分布在银行、煤炭、钢铁、房地产、石油石化等行业,具有市值较大、稳定性较好的特征(数据来源:WIND)。

同时高股息率对应低市盈率,价值属性使这一类资产既具备价值回归空间,又能在市场震荡下跌时表现出较为突出的防御能力。

Q3:为什么红利策略适用于现在的市场?

自去年年底以来,为应对高企的通胀,全球逐渐进入紧缩周期,市场风险偏好下行,主要市场普遍出现震荡调整,中国市场也经历了一波显著的高低切换。也就是说,决定股价的两个因素——盈利和估值中,当前盈利的确定性要高于估值。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以来资金流向基本面良好而估值较低的板块。红利策略选取财务表现优异、现金流充沛、盈利能力稳健的上市公司,盈利本身波动的风险和估值向下的空间都相对较小,又受益于稳增长政策的支持,兼具成长性现金流与股息现金流之美,具有较为突出的战术机会。

同时,在3.16政策底之后,市场可能会进入一个U型底,震荡磨底行情可能仍会持续一段时间。而基本面优秀的低估值组合在震荡市中一方面具备更高的安全边际和防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分红派息的收益。如果我们观察港股通高股息指数的历史表现,也能发现在几轮大震荡阶段,高股息策略通常具有较好的超额收益。

◎港股通高股息VS.沪深300全收益指数表现/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1/01/14

此外,红利策略还受益于低利率市场环境下资金对高股息配置需求的增加。在当今这个大资管时代,理财产品净值化趋势加强,高股息、低估值的红利策略因此能承载和吸纳一部分有相对低风险权益配置需求的资金。

Q4:为什么港股红利涨得比A股红利多?

这是由于港股的整体弹性目前会更大一些。一方面,在长达一年的震荡调整后,港股市场体现出了更强的估值吸引力;另一方面,“政策底”初现,杀流动性导致的急跌可能不具有持续性,反而提升了港股的修复动力。

具体来看,首先是受到各大事件冲击,整个2021年港股表现与其他市场脱钩,在市场开始为美联储收水预期定价的2021年年底之前,港股市场上的投资者风险偏好就已经降至冰点,恒生指数全年下跌14.08%,显著跑输全球主要指数,估值也回落到36%的历史分位水平(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12/31)。因此2022年,港股存在较强的均值回归的动力。

而政策预期和南下资金流入则是实现市场估值修复的重要路径。稳增长预期和国内充裕流动性环境可以推动南下资金回流。如果稳增长发力有效推动盈利上修,那么可以比照2017年的逻辑,市场有望进一步企稳并配合海外资金流入。

考虑到2017年以来南下资金和AH溢价之间的正相关性,去年年底AH溢价曾创出小新高,随后高位震荡,也就意味着,在国内宽松的货币环境和港股估值优势下,南下资金有望先于海外资金流入。

与此同时,港股还出现了大规模的公司回购,不管是为了夯实信心,还是回购后续往往伴随一波上涨行情的历史经验,都能够有效提升投资者情绪。

更何况,港股红利策略本身较A股红利策略也存在一定优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港股通高股息指数动态市盈率为4.10倍,股息率则达到8.85%,处于99.79%的历史高位,相较A股的红利主题指数估值更便宜、股息率更高,且成份股的AH溢价率也有明显优势,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

Q5:港股通高股息指数质地如何?

港股通高股息指数(930914.CSI)从符合港股通条件的香港上市公司证券中选取30只流动性好、连续分红、股息率高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采用股息率加权,以反映港股通范围内连续分红且股息率较高的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指数成份股多为市值大、稳定性好的股票,主要集中在股息率较高的传统老经济行业,其中,银行、房地产与煤炭权重占比较高,分别为20%、18%、12%,三者合计占比达到50%(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01/14),在稳增长政策为主导的宏观背景下有望直接受益。

且如前文所述,指数的低估值、高股息特征突出,历史表现较港股大盘和其他高股息策略都存在明显的超额收益,既存在长期配置价值,又具有短期抗跌的抵御风险能力。

◎港股通高股息指数收益风险比突出/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1/01/14

WIND显示,2021年三季度,指数ROE为11.19% ,ROA为1.0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1.19%,营收同比增速为8.93%。此前受疫情影响,指数盈利水平与成长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调,于2020年6月开始企稳回升。而盈利能力的企稳,正是企业高分红能力的基础,港股通高估值指数的配置价值因而进一步凸显。

#腾讯2021全年调整后净利1237亿#      #又一只公募REITs获批#    

$港股红利(SH513530)$     $兖矿能源(SH600188)$     $中国银行(03988)$    

风险提示: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投资需谨慎,详情请参阅相关法律文件。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