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成长——轮动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21回复:294喜欢:2964

上周看到一篇旧文被不断转发,我才意识到应该重新整理下目前的投资体系。之前写的很多文章,其实都是有内在联系,若单取一篇出来理解,可能不是帮人,反而是害人。我不想体系被不明所以的人曲解,于是整理出此篇合集,基本阐述了目前投资体系的前因后果。文章接近万字,感兴趣的朋友可收藏,不感兴趣的就一笑而过吧。

【阅更多文章,获更多交流,请关注同名ID公号】

第一章——冥想

有一名神枪手,在一个靶子上每隔十厘米打一个洞。设想这个靶子的平面生活着一种二维智能生物,他们中的科学家在对自己的宇宙进行观察后,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宇宙每隔十厘米,必然会有一个洞。”它们把这个神枪手一时兴起的随意行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铁律。

有一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中午11点来给他们送食。火鸡中有一位科学家察看这个现象,致使察看了近乎一年都没有例外,于是他也发现了一个鸡族宇宙中的巨大定理——“每天早上11点食物来临”。他在感恩节的早晨向火鸡们发布了这个定理,但11点食物没有来临,农场主进来把火鸡全杀了。


A股市场,阅遍了各类投资理念,仍有无数的谜题等待我们解答。所有人都期望来一轮永不结束牛市,与泡沫拥抱实现财富和心灵的自由,然而,我们真的懂得什么是牛市,什么是熊市吗?

每个投资人获得的收益,来自于买入和卖出之间的差价,于是*以为常,将股价(指数)的提升定义为上涨行情,当上涨行情幅度足够大,便定义为牛市来了,确定了牛市之后,才会返回寻找之前的最低点,定义为牛市的起点。然而在那个牛市起点的当下阶段,绝大多数人都是充满着担忧、畏惧和绝望,几乎没人相信自己正处于一个伟大行情的诞生阶段。因此,能够在牛市中取到极大收益的人,很少是牛市启动后再满仓加融资杀入,而是在熊末不断筑底时已经介入,伴随指数起起伏伏孕育着牛市新生的希望。

然而,某个时段指数的最低点,就可以定义为牛市的起点吗?我们来看道琼斯指数近百年的走势,能再次给我们极大的思考。

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最大级别上看指数居然一直处于“牛市”之中,更精确地讲,每次“熊市”的底部都在不断抬高,每次“牛市”的顶部也在不断抬高,只不过间隔的时间长短不一罢了。那么,如果是单纯上涨、下跌行情,波动的高低点应该杂乱无章,为何能保证指数总体趋势向右上方倾斜呢?

初中时期,我们学过力的分解。表面上看只有一个力F向右上方,但仔细分解,却是F1、F2合力所产生的效果!

冥冥之中,自有外力,很多朋友也许已经领悟,股价总体方向向上,正源于企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甚至适度的通货膨胀,而这本质上也印证了教科书中“股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这一结论。

那么我们将单纯的股价上涨和下跌概念从脑中抹去,排除企业成长这一分力,我们可以重新定义牛市!整体性牛市,可以理解成市场估值的整体提升,局部性牛市,可以理解成市场估值的局部提升;而由局部性牛市向整体性牛市的转变,就是外来资金不断寻找市场估值低洼的过程。没有产生牛市,不代表股价不会涨,只要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提升,股价仍然会向右上方延伸。

带着我们对牛市的重新定义,用市盈率PE来作为体现估值的标准,去重新观察过去上证的走势。

我们发现,对于上证指数而言,自2007年以来仍然处于熊市驻底阶段,无论是09年的上涨还是15年的上涨,更多是由于沉寂多年不断积累的内在业绩的释放,而并非估值的显著提升。

按照前文所述,用PE的高低起伏就去定义牛熊就绝对精准吗?我们来看这样几个疑问:

为什么第一大券商中信证券2015牛市顶峰市值4500亿,市盈率只有23倍,而同花顺只是个炒股软件居然同期市值近800亿,市盈率 80倍,这合理吗?

为什么招商银行在2010年时市盈率只有10倍左右,净利润其后三年保持稳定增长,由200亿增加到400亿,然而股价在此期间却不断新低,这合理吗?

为什么格力电器账上近1000亿现金,每年120亿利润,经营净现金流200亿,2016年初市值才1100亿。如果剔除现金,市盈率不到1倍,这合理吗?

如果类似这样的情形,只是短期存在尚可以理解,但若长期如此,就再次值得深思:个股间,板块间的估值是否不能进行对等比照。换句话说,对于某些市场、或者某些板块,是否估值本来就有变化的趋势(例如整体板块处于概念——成长——价值阶段,市盈率本身就将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而并非受到“牛市”、“熊市”的影响。此时即使市盈率保持不变,可能本身就已处于“牛市”之中。

谈到此,我们会发现牛市,熊市的定义越来越含糊,其实牛熊本就没有一定的判别标准(即使用股价去判断也无法认定上涨超过百分之几可定义为牛市而不是反弹),技术分析也不一定要用在股价之中。资金面的推动是造成股价上涨和下跌的直接原因,而企业自身经营的状况决定了这种资金流向的可持续性,在熊市中耕耘在牛市中收获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更加准确的是投资者按照自己的操作模式选定一条合理价值中轴,在中轴下分批买入,在中轴上分批卖出。

牛市熊市的思路转变了,该如何投资?很多人说,那还不简单,买成长最快的个股,安心赚企业成长的钱,然而有那么容易吗?对于每一只个股而言,也许正处于此股的“牛市”区域,也许正处于此股的“熊市”区域,在买入时能够做出正确的抉择吗?

类似于国际经济学中的三元悖论,我认为选股时也存在这样一个三元悖论。

简单解释下:由于讯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市场资金可自由进出,那么一只个股同时满足低估值、高成长、可持续性强几乎是无法同时实现的。举例而言,一家企业发展很快成长性高,同时行业距离天花板很远,未来可以长期持续,那么它就不可能出现足够便宜的估值让你介入(解释了为何同花顺估值始终高于中信证券);再举例而言,一家企业发展不断加速,但是市场始终不愿给很高的估值,往往就是因为行业具有明显的天花板(或较强的周期性),预期高速的发展难以持续(解释了为何招商银行那些年间股价不涨反跌)。正因为这样一个三元悖论,才让基于企业基本面的投资非常不易!

是否因为三元悖论存在,选股时就真的无迹可寻?恰恰相反,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创造机会。只要能够正视三元悖论的存在,选股只需要确定其中一元,在另外两元中寻找一种平衡,就能实现稳定的收益!而这一类方法,正是代表着形形色色所有基于基本面的投资方法。

1. 格老的价投:以企业低估值为绝对要求,寻找成长不发生衰退(不能出现严重负增长),企业发展稳定可持续(不会发生倒闭、退市)的个股,待企业由低估值回归到合理估值卖出。(一句话概括:测算安全边际,分散逆向投资)

2. 巴神的价投:以企业可持续性稳定发展为绝对要求,密切关注企业的护城河,寻找成长较快,估值处于合理区域的个股,即以合理的估值买入优秀的公司。(一句话概括:精选优质企业,漫漫时间长伴)

3. 周期股投资:以企业成长性突变为绝对要求,忽略估值的影响因素,同时准确判断高速成长能持续的时间,做到提前潜伏提前退出,具体表现形式常为高估值买入低估值卖出。(一句话概括:把握行业拐点,获得超额回报)

4. 成长股投资:以企业高速成长为绝对要求,在估值的高低和企业发展持续性中获得平衡,若企业高速发展持续性佳,则允许稍高的估值,若企业高速发展持续性不确定,则对估值合理性要求更高。(一句话概括:优选最快成长,业绩估值双击)

5. 白马股投资:以企业可持续性较快发展为绝对要求,在估值的高低和企业发展速度中获得平衡,注意发掘企业发展加速引起的估值溢价和企业发展减速导致的估值折价。(一句话概括:合理估值介入,长伴企业发展)

6. 新题材投资:以企业新兴领域发展可持续性为绝对要求,寻找若干年后社会发展所需的产业,对估值无过多要求,成长性更看中营收增长,由于只有少部分能够实现真正的产业化,注意波段止盈。(一句话概括:跟随产业风口,及时兑现收益)

投资不易,且行且惜。价值投、成长投、甚至题材投,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面对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唯一确定的是未来还会发生更多不确定,我们需要学习的还有太多太多。

鉴于对企业初创期风险的恐惧,和企业成熟期发展放缓的忧虑,我选择最适合自己性格的成长股进行投资,并坚决执行。




第二章——坚守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白昼将尽,暮年仍应燃烧咆哮。

2016年下半年,最近几乎所有成长股投资者,都已经感受到,选择持有成长股不操作,已经伤痕累累。黑夜之所以可怕,是因为不知道黎明还有多久。面对创业板的暴跌,指数趋势的破位,还有多少人能够淡定从容?

选择了成长股投资策略,已经感受到了重度亏损,此时更换策略,真的确信不是倒在黎明前夕?没有人能够拯救我们,除了我们自己。

冷静定性分析,最近3个月,成长股策略成绩究竟如何?(数据是2016年末回测的,时间段是20160916-20161216)

选股条件:市值0-200亿,净利润2000万以上,净利润增长30%以上,预期盈利增长30%以上,营业收益增长30%以上,预期营收增长30%以上,剔除周期和夕阳行业。

我们可以看到,总收益为-7.99%,远远跑输于沪深300指数。从短期看这完全是一个无用的策略,然而真相真的如此么?我们将区间放大,将回测的起始点设置到8年以前,其他选股条件完全不变!再看一下数据:


8年多,总收益达到497.85%,年化24.29%,完全秒杀同期的沪深300指数收益。换句话说,在这三个月吃面的成长股投资者完全不应该难过,当你为短期的资产曲线下滑而流泪时,你也将错过未来高收益的群星闪耀。

历史,不断在重复,却又不断在改变。很多人会说,现在的经济环境已经不再像八年前一样,曾经的成长股投资方式已经永远失效。事实上,环境是在改变,但变化更快的是人心。在过去的8年多时间里,对成长股投资的怀疑从未消失。

我们来看这段(20110201-20110501)

三个月策略收益-0.76%,同期沪深300收益3.75%,跑输。

还有这段(20110801-20111101)

三个月策略收益-13.53%,同期沪深300收益-9.41%,跑输且短期收益严重回撤。

以及这段(20140901-20141210)

三个月策略收益2.46%,同期沪深300收益36.78%,跑输且被蓝筹行情远远甩下。

然而,无论这之中如何曲折,如何煎熬,最终成长股策略仍然在大周期上完胜。一个正确的投资理念,让人相信很难;一个正确的投资理念,让人坚持更难!也许在刚开始时,刚吃到一些盈利甜头时,大伙儿都能欢欣鼓舞其乐融融;但在遭受波折时,在承受亏损被人嘲笑时,很多人便在彷徨中放弃了自己的初心!

现在的成长股投资风险大不大?当然大!应该说一直都很大。但是跌得越惨,形态越恶劣,风险就越小!很多人都在提创业板技术面破位,要跌倒1500了,作为在现货贵金属市场磨炼多年的老手,我只想说任何支撑都是会被打破的,价格跌破上涨趋势线,并不是世界末日,因为未来必将构筑一个新的中期指数低点,从而生成新的上涨趋势线!

最后来谈谈,经过破位下跌后,该怎么办,该买什么股。其实,对于最近这种跌法,经历几次股灾的朋友应该心中早就有数。继续回看历史

股灾2.0后的反弹(20150915-20151215)

成长股策略短期收益达到72.06%,秒杀沪深300指数的反弹!我们再将市值进一步缩小到100亿范围。

成长股小市值策略短期收益达到91.13%,接近翻倍!!!

再看看股灾3.0后的反弹(20160301-20161130)

我们可以看到成长股策略表现不佳,仅仅反弹13.69%,跑输沪深300指数,这也印证了开始提到的最近3个月策略收益的低迷。然而真的没有机会吗? 我们再将市值进一步缩小到100亿范围。

成长股小市值策略短期收益达到60.54%,再次秒杀沪深300的反弹力度,展现了其勃勃生机!

基本面选股方式,无非两个因素,一是成长;二是估值,剩下的便是时间的证明。成长股的选股策略,严格要求了企业必须满足高速成长,那么选择估值合理的小市值个股,便是在潜在反弹当下期间立于不败的选股法则!

方法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很多人道理都懂,但是依然常年以来亏损累累。不是不够聪明,不是方法错误,而是无法坚持自己操作理念,控制自己的心魔!如果苦学格老巴老价值投资多年,一般都能稳稳收益;如果坚持成长股投资多年,过去几年一定所获颇丰;甚至严格止盈止损,单纯技术面操作,盘感也会越来越强。投资,最怕的是自己一心多用,什么好处什么便宜都想占,最终一事无成!




第三章——决策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牛市很短,熊市很长。其实并非真的牛市很短。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能学会,好好与熊市进行告别。

历史无法复制,选择可以模仿。让我们忽略牛熊周期,再一次观察成长股策略2007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整整十年的收益情况,获得在行情低迷时期的策略要求。为了进一步说明近10年里小市值的优势,我将成长股市值条件按照100亿市值以下和100-300亿市值做出区分,同时根据之前的回测经验,策略3对100-300亿市值成长股进行PEG估值限制。

策略1市值0-100亿,净利润2000万以上,净利润增长30%以上,预期盈利增长30%以上,营业收益增长30%以上,预期营收增长30%以上,剔除周期和夕阳行业。

策略2市值100-300亿,净利润2000万以上,净利润增长30%以上,预期盈利增长30%以上,营业收益增长30%以上,预期营收增长30%以上,剔除周期和夕阳行业。

策略3:市值100-300亿,净利润2000万以上,净利润增长30%以上,预期盈利增长30%以上,营业收益增长30%以上,预期营收增长30%以上,剔除周期和夕阳行业,PEG小于0.8。

我们可以看到,小市值成长股策略以1573.43%的总收益,年化32.60%秒杀同期沪深300指数。同时中等市值成长股策略也实现了年化17.02%的优秀成绩,若对估值适当限制,年化收益可以提升到21.62%。再次印证,无论如何选择,在过去十年坚持成长股投资,怎么做都不会错。

进一步思考,策略的年化收益说明了什么?回到选股的初始条件——利润(营收)增速30%,我仿佛看到上帝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真理的大门!

在市值小于100亿的条件下,我们赚的实际是企业成长的钱(企业利润增速30%),换句话说,由于企业市值小看不到行业天花板,那么市场的估值预期就不会改变!企业每年成长多少,策略收益就能够赚多少。

在市值100-300亿的条件下,我们赚的实际是企业成长打个折扣后的钱,换句话说,由于企业由小变大,尽管增速不减,但是市场预期行业天花板总会临近,给与的估值水平有所降低,所以策略赚的,就是企业成长减去估值降低的差值。

然而,人生有几个十年?我们持有过最长时间的一只股的又是几年?在满仓轮动的当下,若连续一整年亏损,又有几人能够继续坚守?面对整体的伟大高额收益,我将这段期间三个策略按年度分拆整理,和大家一起见证十几倍的收益如何诞生!整理后的数据如下:

通过分析,有以下推断:

1. 小市值成长股之所以实现巨额收益,来源于牛市期间的巨大升幅。2007年、2009年、2015年,都实现了翻倍(甚至3倍)的巨额收益。2015年之所以收益如此高,源于牛市巅峰时间,市场已经找不到100亿市值以下的成长股,从而被动逐步减仓逃顶。

2. 对中等市值成长股进行估值限制,除了有效提高整体年化收益外,还能够有效控制回撤,这十年期间,策略3只有2007年收益垫底,而在2008年、2010年、2012年 收益都排在首位,单年度最大回撤是2008年的-47.53%。

3. 新股发行速度加快,注册制未来的来临,退市机制的不断完善,会对策略1产生一定影响(壳资源价值降低),但是,有成长价值的小市值股,收益不会一跌到底,不会低于策略2的年化收益。

2017会发生什么?从年度收益的正负值角度,策略1、2、3最近10年还未出现连续两年是负收益。但是历史总是被不断创造的,特别是2015的巨幅上涨后,2016的下跌幅度其实仍不足够,不排除2017延续策略收益为负的风险。从最近3-5年综合收益率角度,若2017年继续收益情况不佳,那么2018年以后就必然有大机会,没有人能够预测下轮行情何时到来,我们能做的只有做好准备,在牛市到来时不去缺席。

人优于机器的地方,在于人可以通过深入分析基本面,把握企业加速发展的拐点。当系统筛选无法识别合理估值的小市值个股时,人却可以!为了追求更高收益,我将主攻小市值个股;为了防范市场去泡沫风险,我给小市值个股也设定了大轮动估值上限。

行情低迷期间,需要雪中送炭、抱团取暖,而不是互相戏谑、恣意伤害。只要是好企业,短期股价即使跌个30%,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要基本面不曾改变,我能确定的,就是未来它必然会涨得更高!




第四章——执行

股票市场大多数人犯的通病是什么?

大多数人总是习惯把牛市的末期当初牛市的中期,买入套牢了;把熊市的末期当成熊市的中期,卖出割肉了!

这就是才是他们亏损的本源。


投资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人说是基本面分析,投资一家伟大的企业能够穿越牛熊,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有人说是技术分析,跟随趋势严格止盈止损,避免大盘系统性风险给资产带来的损害。本人以为,无论是择股还是择时,都是手段,而持续盈利的本质,是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买入卖出系统,在规则的制定下施展自身选股亦或是择时方面的能力。

只是而对于这个市场80%以上的人来说,并不具备优秀的择时能力。

曾经我也回测过上百个择时策略,接近50%纯粹是胡闹,只会加大亏损幅度;接近50%只是让收益曲线更平滑,无法获得更高长期回报;只有剩下那点零头的概率,可以获得超额收益。熊市获得绝对收益的策略,难以在牛市获得相对收益,所以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熊市减小亏损,更重要的是把握牛市(局部性牛市)的机会赚足够多的钱。

那么,又产生一个问题,何为牛市?何为熊市?现在又处于什么市?

记得我多年前,刚踏足这个市场的时候,始终不明白,即使股市是一个赌局,除去各类佣金,胜负也应该五五开,若再算入指数几十年来波浪向上,大多数人应该赚钱才对,为何1胜2平7负?

而仔细看完我本文第一章朋友,应该知道我的答案(不知道答案请再翻一遍第一章):所谓牛市,就是市场整体估值不断上升,所谓熊市,就是市场整体估值不断下降。现在处于什么市,要看你判定的周期,整体估值不发生转折,那么便延续原来的牛(熊)市,换句话说,现在是什么市是你经历之后才明白的,在当下,没有人能拍胸脯保证自己的判断100%无误。

若把股市投资比作一场关键战役,需要谋臣,去敌我分析;需要战士,去万夫莫当;需要侦查,去获取情报;需要后勤,去保证供给;需要祭祀,去获取运势;但最终的综合性全盘运筹制定作战计划,才是这场战役成败的重中之重,也是古往今来衡量一名指挥者是否具有大将之才的关键。

若没有优秀的择时能力,如何避免股市一轮牛熊仍然亏钱的悲剧?不妨做到两点:1. 永远重仓,不去幻想择时。 2. 认真选股,实现穿越牛熊。即我本文的观点:散户不是机构,无需考虑回撤,不妨做个傻人,不去幻想择时!

接下来我分享一个长期持股的操作策略,可称为低估潜伏齿轮化交易。顾名思义,齿轮的运转就是一个套一个,互相联动,往往小齿轮通过连接能够带动大运转。现实操作中,经常出现把牛股卖飞的情况,那么此次介绍的策略,是以低估度为核心作为买卖依据,通过分散仓位买入优质成长股,依赖个股的涨幅带动整体资产的保值升值。

长期重仓(满仓)持股,除非持有个股发生以下三种情况,否则绝不卖出:

1.成长不及预期,导致无法满足原来的买入条件。

2.
股价短期溢价,到达合理市值的最大上限附近。

3.
系统风险之后,出现更加优质的个股可以替代。

下面的问题是,若你相信策略,做到永远重仓不难,但如何选股,选择怎样的股票能够挣钱?

股票赚钱,无非较低价格买入,较高价格卖出,赚的是差价。若将所有转股送股分红造成的股价变动进行复权,价格上的低买高卖也就是在企业总市值低时买入,总市值高时卖出。总市值每时每刻在不停波动,但是这样的波动是围绕一个值进行的,这个值就是这个企业在那一段时间的预期市值。

预期市值如何计算?预期市值=净利润*类PE估值=股东权益*类PB估值=主营收入*类PS估值

以净利润举例,只有净利润增速远大于类PE估值的减速,预期市值才可能提升,也就是才能赚到企业成长的钱。同时需要注意一个比率关系,例如类PE估值下降了50%,那么净利润只有增加100%才能使得预期市值保持不变,这也就是为什么稳定增长股完全无法度过熊市寒冬的道理!也就是若想满仓穿越牛熊,必须在合适的价位选择超级成长股!

下图中,描绘了超级成长股在受到大盘影响,估值震荡下跌时实际市值变动的全过程,通过图中曲线所示,也能够很容易看出为何超级成长股在牛市期间能够获得远超出大盘指数的涨幅。

谈一谈具体操作: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100只左右的股票池,然后选取估值较低的10只(也可以是20只)买入;每2周(也可以是4周)进行一次重新计算,将估值最高的1-2只选出;从剩余股票池中继续计算新的估值,看看是否有估值更合理的股票可以替换。如此往复不断进行。由于不断潜伏低估品种,即使遭遇系统性风险,也能尽力避免前期暴涨品种的过量调整。

注意事项:

1. 调整组合时间不可太短,否则不但无法等到个股的业绩或题材发酵,而且还容易增加交易成本,得不偿失。

2. 持仓标的不可太少,最少10只以上,由于满仓模式,一旦判断出错单只重仓容易导致损失过大,适度分仓更优。

3. 选取标的行业尽量分散,由于A股市场的板块效应,可能某一段时间某板块都处于市场低估,应在选取低估值的基础上兼顾多个行业。

注意事项牢记,操作方法简易,只是,如何选取所谓的相对低估,这就是这种操作模式的关键所在!

在这里,引入一个附加题材效应和A股壳价值的PEG模型作为估值判别的要素。

这个是我曾经设定的一个估值判别体系,简要说明下:

1. 空壳价值。这个应该算A市场特有的吧,壳值在目前行情可暂定为10亿。通过壳值得设置,能够较好地解释市值小的股票估值较高的现象。注意两点,一是创业板股票虽然没有借壳上市的说法,但可以打个资产重组的擦边球,也具有空壳价值;二是壳值也会变化,若市场持续低迷,对资金吸引力不足,空壳价值可降低到8亿、甚至5亿。

2. 次新溢价。这点毋庸多言,A股三大题材,次新摘帽高送转,次新为先。虽然最新次新跌得最惨,但是不可否认同样估值的新股和老股,次新是优势的,只不过随着IPO的加速优势越来越小。估值判断时间按照次新上市时间到估值判断的当年年底计算。按照上表,例如2016年初上市的企业,到今天估值我设定的就是10%溢价。

3. 社保入驻。这点或许分歧较大,因为对于大多数散户而言,看到季报、年报的时间都是滞后的,比如8月看到半年报社保资金入驻,实际可能在7月份社保就退出了。但我更关注的是作为市场最聪明的三类资金(另外两类是外资和牛散)之一,他们选择企业投资的角度,也正因为此,我们很难在垃圾股中看到社保基金的身影,一个成长性较好的公司,社保资金会进进出出很多次或者长期驻扎。

4. 高送转和摘帽。这个刚刚已经提到,是A股特有的经久不息的炒作题材。高送转即耳熟能详的“三高一低”( 每股资本公积金高、每股未分配利润高、每股净资产高,“一低”即总股本低);摘帽主要看所处行业有无整体复苏迹象,有无重组后经营业务彻底发生改变以及非经常损益造成的影响。

5. 高管增持。这点也非常重要,高管的概念还可以延伸扩大,比如大股东增持也算这类。最明显的例子就是2016年初爱康科技的董事长先自己不断增持上亿元,同时发起“员工增持老板兜底”的倡议计划,于是之后爆出的两市2016第一中报高送转,其中的关联性不言而喻。

6. 行业属性。这点的判断要根据当时经济产业的发展状况,且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就目前而言,我个人将医疗、传媒、环保、核能等归入朝阳行业;将钢铁、煤炭、水泥、文字出版等归入夕阳行业;将IDC、5G、量子通信、智能驾驶、物联网、石墨烯等归入尖端稀缺行业。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没必要和我一样,也许你自己的分类会更有意义。

7. 行业特性。任何市场,都有物以稀为贵的道理。若某一企业身处稀缺性行业,必将受到市场追捧从而估值居高不下;若某一企业周期性较强,那么即使短期业绩极好也不能过分乐观,综合来说,炒股不能不看估值,但也不能只看估值!

8. 名称在风口。这点估计更会招来非议,但我在之前文章中就提到,好的名字,对股价炒作意义重大。联想一下跨境通这个企业多少次站在电商概念炒作的风口,联想一下某些公司改名后居然会离奇地直接涨停,再联想一下2016上半年阿尔法狗大战李世石涨得最明显的居然不是科大讯飞而是各种XX智能,相信你对我的判断会有一个理性公正的答案。

9. 定增项目。这点的作用和意义相信在市场中的老股民都会赞同,新项目的投产新技术的研发,花费了企业大量的资金,甚至是以增发股份摊薄每股收益为代价,那么需要的就是投入期后的回报。若知晓企业的运营状况和新潜力项目的进展能给公司带来较大的回报,适当给与一些估值溢价有何不可?

10. 解禁折价。解禁的巨大杀伤毋须多言,无论多好的基本面,一旦公司出现巨额解禁盘,同时大小非宣布减持计划,少则数周多则数月,股价将一蹶不振,所以市场上的好股票那么多,选股一定要避开大小非正在减持的,或者对于基本面优秀的个股,利用解禁末期砸出黄金坑,往往能够实现超额收益。

11. 营收溢价。这点应该不会有所异议。一个能够持续成长,利润不断向好的企业,仅仅依靠成本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只要营收的放量,才能带给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动力;同样,若营收增长很慢甚至负增长,那么即使净利润高速增长,也必须要非常小心,因为业绩更容易变脸。

以上几点只是我目前估值系统的一部分,也已经融入了较强的个人色彩,更主观的参数还在不断回测中,就不全部透露了。深度关注者应该知道我最新发现了一系列“低洼——反转”因子,那么完全可以融入估值参数中,建立更加完善的估值体系!

提下风险点:

其实已经在注意事项中阐述过了,由于长期重仓或者满仓,在牛末熊初之时,资产净值会遭受巨大回撤,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建议采用。有人也许会问,大盘高位时减仓低位再买回来不是更好?只是,你确定现在是高位还是低位?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两个交易模型,在大盘从2000涨到5000再跌到3000的全过程中,(1)永远满仓;(2)每涨300点,减仓总市值的10%。究竟哪种能获得的收益更高?

选择一种合理的交易模式,最重要的是严格执行,其次才是不断优化,只要你心态足够强大,通过低估潜伏、满仓轮动完全可以实现长期的稳定收益,也即是我所表达的散户若没有择时天赋,完全可以不进行仓位管理的道理。

2017年会是什么行情?(不知道答案再翻一遍第三章)可能是慢熊、慢牛,甚至快牛,唯一不可能是快熊!那么既然不处于牛末熊初之时,我本文提到的策略便没有失败的可能!

文章整理不易,愿所有投资者能够找到自己认可的方法,祝未来投资顺利,收益长虹!

@今日话题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中小板指(SZ399005)$ 

精彩讨论

大高哥2017-03-08 21:01

三角形的左侧。低估低成长可持续。还要再符合peg小于1。某一年突然超预期。马上会戴维斯双击。股价翻番。右侧高估高成长。谁也不好说副不符合预期。稍有风吹草动。马上像网宿科技那样出现双杀。股价砍去三分一都不止。左侧顶多是少赚。但亏是小概率。运气好还能中赚。看来三角形右侧在长期里一定会战胜右侧。因为虽然大部分日子收益平庸,但胜在犯错误少。

王的梦2017-03-08 20:27

先收藏,慢慢看

执棋参禅2018-01-03 15:09

一年前的文章

这一年多来,几个组合虽模式略有差异,但是一直满仓运行践行基本原理。

行情差我也跟着差一些,行情好我往往会更好。

牛熊与我无关,分仓做个股,轮动即新高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