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的安全金标准不是PB,是分红率
PS.类似山东墨龙A股涨了3倍而港股涨了18倍这种困境反转或估值修复的逻辑,前几年我也写过一篇长文(为什么我不在A股做困境反转 网页链接)。
港股为什么比A股会那么极端,我想主要是投资者构成的原因,A股有大量散户,港股机构为主。港股基本面向下或者大势不好的时候,机构踩踏立场,杀出极低估值;拐点来的时候又一拥而上,大家都要买足够的仓位必然导致股价快速飙升。这几年更为极端是由于外资的不断撤离,导致估值极端化,也带来了波动的极端化。而A股有大量散户做接盘,很多公司拥有沉淀筹码(某公司基本面走差了,港股机构狂抛,但A股散户套牢就躺平,筹码就沉淀了),这也是小盘股AH高溢价的原因——市值越大的公司机构定价权越强,A股溢价越小,而市值越小越垃圾的公司机构参与越少散户定价权强,A股溢价越高。最典型就是券商股,A股券商长期大幅溢价港股(比如中信建投、中原、中金都是溢价3、4倍),核心原因就是A股散户非常喜欢高贝塔的券商股。关于这点,我也曾经写过一篇长文(A股的沉淀筹码 网页链接 )。
所以,长期极端化和你无法把握这个极端化就是港股投资那么难的原因。你要是左侧投资吧,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底,以为安全边际很高了,但他继续大幅下跌到不可思议的估值,而且久久不会修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不要在港股做左侧价值投资 网页链接 );但是右侧投资就一定对吗?也不是,你想等他趋势起来或者基本面拐点了再买,但港股修复的速度太快了,几周甚至几天就翻倍(上文说了由于缺乏散户的沉淀筹码,机构大开大合带来极端估值和极端速度),所以,如果没有涨30%敢追的勇气,就很可能错失几倍的修复。而且就如同你无法判断左侧底部一样,你也无法判断什么时候是右侧,很多公司反弹一波后又去新低了(例子太多就不举了),明明基本面和股价都拐了也没用。
我一直在说的一个观点就是,投资的难处就在于——你无法掌握市场先生的脾气。大多数时候搞清楚企业的基本面和安全边际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理解市场。市场先生就如同薛定谔的猫,不到答案揭晓的一刻,你永远不知道对错。你坚持到底的,不一定是对的(业绩被证伪),而如果你放弃了,可能市场就向你就认错了。很多时候,你根本搞不清楚到底是市场错了,还是你错了。如果你能搞清楚,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当然了A股是另外的难处,A股由于整体估值太高(特别是好公司)让你失去安全边际的锚,简单说就是即便基本面前景很好但估值持续高估会让你无法安心长持,没有锚那你只能随波逐流/跟随趋势,而趋势这东西短期波动太大就会让你无所适从(这里我专门写过一篇长文 网页链接 )。
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港股投资很难,但并不是不能投资,只要你能抓住极端的低估的拐点,很可能就有极端的估值修复在等着你,毕竟价值投资永远不会消亡。港股现在的极端在历史上极为罕见,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港股投资者(我有认识投资几十年港股的朋友),也无法适应这几年港股的极端程度。我们不能用现在形成的认知,去衡量未来的投资方向,或许港股在某一年就会回到之前正常时段的估值,如果你一直抱有现在港股的一些偏见和认知,那必然会损失很多。
关键还是在公司,如果公司经营稳定,PB足够低,股息率足够高,分红再投,三两年就可以做到股数翻番,这样的公司,闭眼买都可以赚钱,现实是,一些极低PB公司,分红很少,甚至不分红,没有安全垫,跌到再低,也没有投资价值。
港股多年来融资一直世界第一,做为一个离岸市场,而且美元货币体系的股市,市值几十万亿,这样的股票资金供求关系必然使港股走向沉沦,绝大多数股的估值向下没有底线,造成和加剧了大股东和上市公司的老千思维,原先可以分红一元,股价跌残之后干脆分五毛甚么三毛,便锚定效应完全丧失,既然炒不起就干脆向下炒达到未来私有化的目的,大股东上市公司变成把收割lP0的资金看成上市的红利,股权文化走向強盗逻辑,而私有化特别是国企的私有化更是某些人的利益大餐,十年二十年唯一一次的血色暴利谁不眼红?何况这个市场对内幕交易的无能为力已经众所周知,而百分之八十以上标的都符合私有化的条件,你知那一个会,什么时候会?没有内幕消息你说耗,或许会耗上一生。
A股与H股的投资者结构:A股有大量散户,港股机构为主。港股基本面向下或者大势不好的时候,机构踩踏立场,杀出极低估值;拐点来的时候又一拥而上,大家都要买足够的仓位必然导致股价快速飙升。这几年更为极端是由于外资的不断撤离,导致估值极端化,也带来了波动的极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