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27回复:351喜欢:185

2019年报基本结束了,虽然雪球我基本不发言了,但每年一次的百大股池公司年报总结我想想还是发吧(明后天),这里先说说这段时间我看了N份年报后的感受。

1、一季报。只要出口占比高,有一定竞争力的公司,不论什么行业,Q1业绩都不错(比如我关注的鼎力、新宝、康龙、坤彩等等),2个逻辑:人民币贬值+海外疫情3月底才开始,不过要小心他们Q2会有很大的压力(海外需求直接消失)。

2、A股两个消费股,A公司行业稍冷门,但持续稳定5年25-30%的收入增长,市场只给15-20PE;B消费公司行业热门(涨的多的细分板块)收入增速稳定15%上下的增速,市场却给40-50倍PE(比如调味品)。你可以说海天这种龙头虽然增速不高但有寡头溢价(永续经营能力强),好,那不和龙头比,一些次一级的消费比如中炬、醋、面包、榨菜等等他们收入增速也就10%-20%甚至个位数增长,为什么也能获得40-50倍PE?

以前我觉得我能看得懂市场的“价值投资”行为,但这几年我越来越迷茫了,因为高估的继续高估,低估的迟迟不回归(不仅仅是港股,A股也越来越明显)。现在的市场很多时候并非根据基本面给出定价(我是指价值投资者参与的公司),估值高低取决于资金的偏好,有时候业绩增速更低的公司反而获得很高的溢价,业绩增速高的公司因为冷门反而低估。

如果价值迟迟不回归——事实上这两年做逆向投资/价值投资的人的脸早就被打肿了,你买入基本面稍差一些甚至根本不差的低估值公司,只是因为行业没被市场认可,你就得不到好的回报,因为市场都去追捧和抱团那些热门行业的“价值股”了。经过几年的持续“洗脑”,很多人认为这就是“永恒”,不看估值买入海天、恒瑞、海底捞或者其他热门行业的价值股,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如果资金抱团高估值公司是价值投资,那游资抱团打板题材股有什么区别呢?

3、一些所谓的必要消费品业绩其实很一般,而且Q2还有渠道去库存的巨大压力(餐饮Q1崩盘带来的影响),但股价异常的坚挺,这背后的逻辑说到底就是比烂,我不需要比老虎跑得快(业绩不需要高增长),我只要比你跑得快就好了(业绩相对抗跌),在疫情冲击经济+全球宽松(必然部分流入金融市场)的情况下,资金“不得不”去配置那些虽然也被老虎追但可以跑的更快的标的。

4、A股也越来越呈现分化的格局(和港股靠拢),最近一段时间更是明显,即个股大幅跑输指数,行业龙头股的估值开始大幅高于行业二三线公司,而他们的基本面并没有估值的差距拉的那么大。当然这估值差距肯定没有港股那么极端,港股是给好公司50-60倍PE,但给稍微差一点/有点瑕疵的公司只能是3-5PE、0.3-0.5PB、5-10%股息、清算价值-净现金的破产估值。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