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市场错了还是你错了?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54回复:627喜欢:691

今天我无意间看见一位球友@萧兄 发的帖子,言语间充满了懊悔和无奈(业绩持续大涨,但股价却持续萎靡,5年了!我明明没看错却一无所获,我受不了了,我认输还不行吗),虽然我不熟悉他说的这个港股公司的基本面,但我感同身受。

我也持有一些港股,业绩持续多年稳定增长,买入时估值也极低(别提和A股比,而是相对港股都很低),但股价就是不涨,多年来没有什么回报。如果说是我的水平不够,挑选的公司业绩变脸了,我也就大方的认输离场。但过去几年,我选择的港股标的几乎少有看错的,重仓或看重的标的90%业绩都是符合预期持续不断增长的,ROE也持续在高位,但他们股价却不涨,估值反而在不断下滑。我曾不止一次的想象如果这公司在A股会获得如何的估值,每年会有多少的涨幅。

我多次想要向港股市场认输(回去A股的怀抱),我真的不理解,明明公司用持续增长的业绩证明了我的判断是正确的,为什么市场就是不认可。我明明没有犯错,但为什么一直受到市场的惩罚。这让我很痛苦,我常常抱怨港股市场,就是因为这巨大的挫败感,就是因为港股相对A股真的是一个极端变态的市场。

当然,我也有获胜的时候,我曾经投资过的困境反转股兴达国际(市值接近净现金),烟蒂股华宝国际(高现金+极度低估)、几次私有化套利(私有化最后一周还有5%以上折价)等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最终证明是市场先生错了,我终于坚持到股票的估值修复(当然这也有运气的成分,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大势好转,市场才能认可)。

这几年投资港股,也让我领悟到很多以前A股投资时没有的感悟。

首先,在港股想要获得高估值/市场的认可,必须要非常完美才行,有一点瑕疵的都不行,有瑕疵的公司,就算你现在很好,未来大概率也会持续好一段时间,但市场就认为你不行,即便你连续数年不断证明给市场看我是行的,但市场就是一直不认。比如复星国际,有些瑕疵,所以5年业绩持续高增长又如何?市场就是不认,股价就是不涨,估值就是不断杀,杀到极度变态低估后,就算你明年还会增长,对不起,我还是不认,继续杀到更低估值。直到天时地利人和时估值才能修复(如大牛市来临,现在这种情况就继续不认,或者你等公司基本面转差估值也修复了)。而在A股则是完全不同的风景,全身瑕疵的公司只要有一个闪光点,就能获得市场的认可,炒到很高估值(相对港股),甚至完全是垃圾公司,也能因为题材风口、重组、大牛市等原因鸦变凤凰。至于那些完美的公司就可以获得极高极度泡沫化的估值(例如恒瑞、爱尔、海天)。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港股市场告诉我了价值投资的最大难点:并不是搞清楚企业的基本面,也不是弄清楚安全边际在哪里,而是掌握市场先生的脾气。有时候,即便你搞清楚了基本面,看对了公司,以很低的估值很高的安全边际买入,但市场先生发了脾气,你亦可能一无所获(如同萧兄)。这时候你觉得是你错了,你向市场认输了,割肉离开了,结果市场马上就恢复了正常,估值大幅修复了,你很痛苦。而有的时候,市场没错,是你错了,但你以为是市场错了,你坚持下去,发现企业的基本面走差了,市场给他低估是有低估的道理,你损失巨大,你很痛苦。

总之,投资是很痛苦的事。因为很多时候,你根本搞不清楚到底是市场错了,还是你错了(特别是在港股)。如果你能搞清楚,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这里必须@管我财 他能搞清楚市场先生是否错了,然后在市场先生犯错的时候出手买入)。

最后,我想安慰下萧兄这位朋友,你或许没有错,你尽了人事,你做对了一切,但市场错了,天命不由你,运气不在你这里。很多时候,投资需要一些运气,人生需要一些运气。有时候,你看对了公司未来业绩,你以很高的安全边际买入,但市场先生就是不认。有时候,你做对了一切的事,你把一切能控制的事做到了极致,但运气不在你这里。有时候,做实业的你接到了一个大订单,你兢兢业业,控制成本,追求高质量,把产品做到极致,反复确认订单的钱打到了你的账户(安全边际),但货物出海的时候翻了。你虽然很无奈,但你也只能接受。因为这TM就是投资,这就是生活,就TM这么残酷。你努力了,你没有犯错,但你没有运气,你五年一无所获,而失去的五年光阴却永远不会再回来。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AlfredPengg2019-05-23 17:58

什么乱七八糟的。你买的公司每年业绩增长但是估值从极度低估到变态低估,问什么你会绝望?你应该高兴啊!每年分红再投用不了多久你就能买下整个公司了。为啥你会绝望?因为公司不分红,赚再多都不分,你有啥办法?说到底还是选了差的公司。不认识到这一点在哪个市场投资都白搭。

狐狸投资2019-05-23 22:17

些投资者认为,只要买入市场价值远低于内在价值的企业,那么价值早晚都会回归,这种价值投资者是幼稚的,他们只学习到了价值投资大师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只言片语,以为掌握了价值投资的真理,并不知道资本市场存在鲜为人知的陷阱。
在一种罕见的情况下,价值永远都不会回归。那就是大股东一股独大,掌握三分之二以上的股权,并且回购很少、派息很低的公司,这种公司到市场上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融资,至于分红、回购,他们总有理由来拒绝你。
见惯了腾讯这种股息率低,从不回购的股票一直涨,幼稚的投资者们认为股票的价格与分红回购无关,认为二级市场的规则就是参考内在价值来交易,完全不去想这种规则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我不想再解释,贴一个链接,不懂的去补补课:大小股东之间的二级市场博弈——复星国际的定价权在谁的手中?
我们首先分析复星国际的股权结构,复星国际的大股东是复星控股,持有复星国际约71.43%的股权,而郭广昌持有复星控股64.4%的股权,即郭广昌实际拥有复星国际46%的股权,但通过这种股权架构,成了复星国际唯一的实际控制人。梁信军、汪群斌虽然分别持有22.4%和11.1%的复星控股,但并不直接持有复星国际的股权。
简而言之,复星国际的股权结构存在一股独大的现状,小股东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小股东能否分享到上市公司成长的收益,取决于大股东的意愿。那么大股东到底愿不愿意和小股东分享收益呢?
复星国际上市至今10年7个月,累计股权融资5次,向非控股股东融资304亿港元,累计派息26.5亿港元,考虑到货币的时间成本,非控股股东的持股成本为22.1港元/股。(后文附详细计算过程)。过去的10年零7个月中,仅有27个月,股价触达12港元,其中完全处于12港元以上的月份,仅有9个月。也就是说,复星国际上市以来带给投资者的综合回报为负,如果有股东在复星国际这只股票上赚到了钱,那么他赚到的是其他股东的钱,而不是上市公司为他赚到的钱。
过去十年,复星国际的派息记录如下:
过去十年,复星国际回购记录如下:
2008年,累计回购1600万股。
2016年,复星国际回购2435万股。
2017年,回购3476万股。
2018年至今回购351万股。
上市至今共回购7862万股。其中7491万股的回购价格在12.3港元以下。
股价上涨、分红、回购是上市公司回馈股东的三种方式,显然,复星国际任何一条都没有做到位。
当前管理层与投资者的分歧在于,管理层认为股价被低估是因为市场对复星国际的了解不够,而投资者认为复星国际不愿意分享公司发展的成果,还不停地向股东索取,因此不愿意买入复星国际的股票。
复星国际是2017年雪球10大热门股,各大投行也在过去的一年里发了许多的研报,给出了最高30港元的目标价,说投资者不了解复星国际是说不通的。
在法律上,股票是分割的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然而实际上,在一股独大的情况下,股票的价值只能通过分红、回购来实现。曾经有一位投资者在我的帖子下留下评论:
是这个道理,我一个朋友当年作为职业经理,进入一个公司做二股东,多年把公司做好了,一年几个亿的利润,没拿多少钱,累积到12%的股份,后来家族企业发展思路不同,离开,老板就是不回购股份,也不分红,逼朋友低价把股份卖回给他。
这个回答获得的赞数最多,被顶到最前排。
管理层将公司的业绩做好,并不等于就回报了股东,投资者应当选择愿意努力为股东创造价值,且同时努力创造市场价值的管理层。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说:"当一家公司的市场价值大大低于其企业价值时,管理人员通过回购可以清楚地证明这是增加股东财富的行动,而不是只会扩大管理人员的领地但对股东毫无意义的行动。"巴菲特认为,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股东要对管理层保持警惕,要选择好的管理层。
对于复星国际来说,如果分红率保持在上市前两年的30-34%,那么股价低迷时合理的股息率就会吸引到机构投资者,尤其是保险资金买入并锁定筹码,减少流动筹码的供应量,股票的市场价值就会随着基本面提高。但复星国际可能会提高分红率吗?显然不可能,作为一家投资公司,非常在意资金成本,复星不愿意和LP分享投资收益,自然也就不愿意和股东分享投资收益。那么公司做的再好,与画饼何异呢?
2015年,复星国际的股价曾经冲破20港元,可以说,当时的资本市场,是理解公司由于较高的负债率无法提高分红的,但接下来的一系列做法,则让市场彻底失望:
1、 负债率明显降低,持有大量现金的情况下,拒绝在股价远低于每股净资产时回购。
2、 牛市增发,熊市供股(大股东包销),损害小股东利益。
3、 负债率降低后,不提高分红率,不派特别息,面对股东的提问,态度暧昧,外交式回应。
4、 不赎回可转债,可转债转股后不回购。
5、 股价过低时不回购,大股东增持。
6、 以不公平的方式进行豫园股份的重组,损害豫园股份小股东权益。
现在我们详细解释以上六点。
1、负债率明显降低,持有大量现金的情况下,拒绝在股价远低于每股净资产时回购。
2015年5月12日,复星国际以20港元/股的价格增发4.65亿股,筹集资金93亿港元。2015年10月27日,复星国际以13.42港元的价格供股5.01亿股,大股东包销。2013年-2015年,复星国际通过股权融资(含可转债)向二级市场索取了约280亿港元的资金用于发展(境外收购,建设BFC等),其中向非控股股东索取了170亿港元。增发股份会摊薄未来的每股收益,股票是一张高等级的债券,那么在股价远远低于增发价格,负债率较低的情况下,回购自然是有利于全体股东的行为。2015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有至少18个月,股价低于12港元,股价远远低于20港元,以回购的方式赎回20港元/股发行的4.65亿股永续债,不是明显有利于全体股东的行为吗?面对股东加大回购的要求,管理层回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已经接近上限,那么为什么不能拆分复星控股,让郭广昌、梁信军、汪群斌的股权下沉到上市公司呢?显然,大股东不愿意这样做,第一,一旦股权下沉,大股东就不再有理由不回购,就必须减少集团的资本金,缩小大股东的领地;第二,股权下沉后,郭广昌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下降到46%,梁信军、汪群斌直接以持有上市公司17.5%、8%的股权获得董事会席位,郭广昌不再是绝对控股股东,这也许是郭广昌不想看到的局面。不管大股东出于何种考虑,复星国际在过去的三年内,仅回购了6000多万股,且回购价格集中在12.3港元以下,与过去几年增发的22亿股相比,微乎其微。
2、牛市增发,熊市供股(大股东包销),损害小股东利益。
复星国际在2015年5月,以20港元每股的价格向特定投资人增发4.65亿股,而据了解,这些投资人很快就在二级市场抛售了所持有的股份,他们在增发之前就买入了大量的复星国际股票,持股成本较低,那么增发的钱,是由其他散户买单的。
2015年10月27日,A股和港股均处与熊市,复星国际又以13.42港元每股的价格供股,大股东包销,管理层称这是折价向小股东出售股份(梁信军称调整后每股净资产达18港元),然而,大股东是有备而来,熊市中的小股东既无钱也无意愿参与供股,那么实质上就形成了大幅折价向大股东定向增发股份。供股之后,股价又持续下跌,参与供股的小股东直到2017年下半年才解套。
3、负债率降低后,不提高分红率,不派特别息,面对股东的提问,态度暧昧,外交式回应。
如果说2017年之前,复星国际负债率高,难以提高分红率和执行大规模回购,那么2017年上半年,Ironshore完成交割之后,复星国际的负债率大幅度下降,手持780亿现金,为什么既不执行大规模回购,也不派特别息呢?
2017年中期业绩会上,有投资者问是否会考虑派特别息或提高分红率,CFO王灿的回答特别暧昧:"2016年相比2015年,每股派息已经有了20%以上的提升,公司会根据经营状况安排派息"。
显然提问者对派息有要求,而2016年与2015年,分红率都低于16%,"公司会根据经营状况安排派息"则等于没说,这一回答充满了外交式技巧,这令投资者很失望,王灿不会不知道,显然,王灿不具备正面回答这一问题的权利。
投资者在多个场合就派息的问题寻求过管理层的答案,但管理层显然对这一重要问题不够重视,得到的回复无一例外都是:"2016年相比2015年,每股派息已经有了20%以上的提升,公司会根据经营状况安排派息。"
上市公司董事会回答股东的问题,应当尽量坦诚,外交式的回答不是正确的对待股东的态度。
4、不赎回可转债,可转债转股后不回购。
2013年,复星国际曾发行38.75亿港元的可转债,转股价为10港元/股,这些可转债到目前为止,几乎全部转股并抛售到二级市场,总计3.875亿股。2017年上半年,股价长期低于12港元每股,管理层没有执行回购,2017年下半年,在股价上升趋势中,可转债转股并在当日抛售,时常高达数百万股,对股价上升形成压力。这时股东要求回购是合理要求,因为复星国际上市十年,带给投资者的综合回报仍为负,投资者的要求并非急功近利,回购显然是符合全体股东利益的。
管理层对投资者要求回购的回应,仿佛透露着对关注股价的投资者的鄙视,似乎关注股价的投资者就不是价值投资者(只想短期内靠回购拉高股价,获利走人),只有那些愿意长期等待的投资者才是真的价值投资者,那么复星国际十年来带给股东的综合回报为负又如何解释呢?通过回购维护股价,难道不是合理的要求吗?
复星国际在2013-2015年的三年内股权融资四次,而伴随着每一次融资的,是分红率的持续下降,到2015年,复星国际的分红率从上市之初的30%,下降到了不足16%。2008年复星国际第一次发股息,是每股0.17港元,到2016年发放股息,还是每股0.17港元,八年中,股息最低的一年是2009年,每股派息0.09港元,最高的有5年,均为每股0.17港元。
那么作为复星国际的股东,付出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的确复星国际的业绩一年比一年好,但是每股得到的股息却没有一年 比一年高,2016年的末期股息每股增加0.04港元,达到了0.21港元,管理层居然兴奋的告诉投资者,我们的股息提高了20%以上,而实际上呢,2016年和2015年,复星国际的分红率分别是15.25%和15.74%。与管理层的兴奋相对应的,是投资者的沉默。每股分红提高的0.04港元,相比于三年融资四次,大概相当于撒哈拉沙漠下了一滴雨吧。
5、股价过低时不回购,大股东增持
梁信军曾说:"第一我特别地抱歉,因为你们在20元买了(复星的股票),现在股价是11元,但是我作为股东之一,我会在法律允许的时候增持,不断地购买,我相信这间公司是有价值的。"
2015年7月6日复星控股以15.06港元的价格增持复星国际1386万股;7月7日,以14.23港元的价格增持复星国际680万股,7月8日,以13.42港元的价格增持复星国际366万股。5月份才以20港元/股的价格增发4.65亿股,为什么在股价低于15.1的情况下,大股东选择增持股票提升股权比例,而不是由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增加全体股东的权益?
显然,大股东不愿意使用上市公司的钱分红或者回购,与增加股东财富相比,大股东更愿意扩大自己的领地。
确实如果回馈股东多一点,就可能少投一些项目,但公司现在的钱哪里来的呢?有多少是股权融资来的钱,有多少是靠股权融资来的钱做本钱赚到的钱,连BFC都是股权融资来的钱建设的,董事会怎么好意思在股价如此低的情况下用那么好的办公楼?
少投一些项目,未来会少赚一些钱,这是对管理层的领地而言的,对于股东来说,回购是永久提高每股未来收益的手段,因为虽然未来的利润总量少了,但是分享利润的股份数减少的更多了。
6、以不公平的方式进行豫园股份的重组,损害豫园股份小股东权益。
豫园股份停牌重组历时一年多,在这一年之内A股的市场行情明显看涨,豫园股份重组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之后,股价持续大跌,如果重组是有利于非关联方的,为什么股价不是上涨,而是下跌呢?
豫园股份重组最不公平的地方在于,重组价格是按照停牌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9折,而不是1.1倍进行的。一般来说,重大资产重组中发行股份,都是折价发行,例如分众传媒向某地区楼宇广告公司发起收购,那么分众传媒应当向该楼宇广告公司股东折价增发股份,但如果该楼宇广告公司想要谋求分众传媒的收购,那么分众传媒可以提出向该公司股东溢价增发股份。即主动发起交易的一方,应该在价格上作出让步,而不是让对方作出让步。
重组价格的不公平还在于,2015年,豫园股份曾提出以13.5元每股的价格供股,而2017年却提出以9.98元的价格增发。那么显然前后价格是矛盾的,供股时,以13.5元/股的价格向小股东要钱,向大股东增发时,以9.98元每股/的价格买股票。
该重组方案原本就对复星地产的资产进行了重估,即重估价格已经包含了未来可能带来的收益,为什么又以利润承诺为理由,要求折价供股呢?
豫园重组的不合理性还在于,股东大会表决前后,复星将豫园股份描绘成快乐板块的旗舰,而之后,快乐板块旗下最重要的资产,文旅集团却要单独上市,不装入豫园股份。对此,复星国际事后解释(注意是事后),豫园股份主要是快乐板块的消费品业务,而文旅集团是文旅。不管有意无意,这造成了实质上大股东复星国际玩的文字游戏,豫园股份的小股东感受到的是玩弄。
那么大股东既然可以损害豫园股份小股东的权益,也可以损害复星国际小股东的权益,事实也是如此。
也许,复星国际管理层有非常合理的理由可以一一解释以上问题,但事实就是复星国际上市以来并未给股东带来回报(详细计算见文末)。复星国际就像一个有各种合理理由迟到、旷课、不写作业的小学生,老师对他的理由无法反驳,但已不再相信他了。

我们再看看复星国际董事会在业绩会上是如何与股东辩论的,注意,复星国际董事会把在业绩会上回答提问的环节,当成是辩论,当成是记者采访企业家,那么既然是辩论,自然是有技巧的。举例来说:
1,提到为什么不出售南钢的时候,火山哥的回答是"这就好比是人身上长着盲肠,盲肠没有用,难道就应该割掉吗?",在辩论中,这属于不当类比,如果南钢是复星的盲肠,那么ironshore是复星的什么?这种回答令人一时语塞,但并没有说服投资者,反而令投资者反感。
2,每次业绩会都会有人提到分红、回购这些问题,说明投资者很看重分红和回购,这是对投资者的回报。汪群斌说:"巴菲特不给股东分红,我们给股东分红",这种回答让不了解巴菲特的投资者哑口无言,但投资者内心是不认同的,巴菲特对唯一的一次增发痛心疾首,复星却在三年内股权融资四次,伯克希尔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回购,复星没有过一次大规模的回购(也许复星自己认为回购规模很大吧,呵呵),仅仅拿出一点点分红,完全忘记了自己向股东伸手要过多少次钱。
3,当问到分红时,管理层回答要平衡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这样的回答放在别的股票上或许可以理解,而复星上市十年来带给投资者的都是负回报,还谈什么长期利益?当问到回购时,管理层又说回购空间不足。实际上目前还有3.6亿股的回购空间,而过去十年总计回购了7000多万股,如果为未来十年预留7000万股的回购空间,是不是可以先回购2.9亿股?其实所有的理由都是借口,但提问环节就是一次问一次答,不是多回合的,管理层从形式上回答过这些问题之后,至于提问的人对回答是否满意,其余听众是否认为管理层的回答有道理,都被管理层忽略。
4,2015年的供股,当问到供股是不是在损害小股东权益的时候,梁信军回答说,每股的内在价值是18港元,因此没有损害小股东的权益,然而供股之后的股价走势如何?整整两年,股价都没有回到供股价格。如果说股价走势是市场决定的,管理层也想不到,那么2017年上半年出售Ironshore之后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回购呢?要知道2017年中报公布的每股净资产可是30.23港元。
管理层熟练的辩论技巧令投资者无话可说,也许他们感到很爽吧。向股东要钱的时候他们浑身是手,股东要求他们提高分红、大力回购的时候,他们浑身是嘴。
所谓的为了长期利益,到底是为了管理层的长期利益,还是为了股东的长期利益,回购本身就是有利于长期利益,不仅仅提升了每股价值,而且提高了未来每一年的每股收益,如果仅仅是为了管理层的长期利益,股东为什么要答应呢?
复星国际的大股东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钱带给郭广昌的幸福感,已经微乎其微,他的志向是打造一家伟大的公司,那么资金自然就显得非常宝贵,他需要多多的进行股权融资,多向投资者要钱,少分红、少回购。
作为一家多元化的投资+产业运营的公司,复星国际是无边界的,钱永远都不会有够用的时候,也就不会有高派息率的那一天,如果有,也非常遥远。
那么郭广昌如何看待复星国际的股价呢?第一,以股价计算的身价显然不具有现实意义,实际掌控的资产才是实实在在的,复星国际掌控的总资产,大约有5000亿元。第二,他认为分红、回购不是关键的问题,伯克希尔不也不分红吗?投资者应当根据经营业绩给复星国际估值,这样好的团队到哪里去找呢?
对于投资者来说,持有这样一家公司的股票,除了卖给下一个人,还有其他的获利方式吗?下一个人卖给下一个人,是否永无止境?如果有,那么最后持有股票的那个人,到底能得到什么?如果没有,这样交易的意义在哪里呢?
注意,伯克希尔不分红,是股东在股东大会上投票选择的,巴菲特和芒格没有参与投票。伯克希尔的股权结构健康,巴菲特持有伯克希尔约30%,最重要的是,伯克希尔有制度性的回购,巴菲特曾经说过,如果股价低于1.2PB,他就会启动回购,伯克希尔历史上一共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回购。巴菲特说股票是一张高等级的债券,那么伯克希尔的股票是可以刚性兑付的。(回购股票就等于刚性兑付债券)因为伯克希尔的净资产每年都会调整,也就是说回购底线每年都会抬高,所以伯克希尔的股价一直随着基本面上涨。
复星国际市场价值能否回归,取决于大股东,最好的方案是拆分复星控股,创始人股权下沉,打开回购空间,击溃空头,并制定制度化的回购政策,根据业绩每年上调回购底线,底线之下坚决回购,确保股东以合理价格退出。否则,复星国际的股票只是大行割韭菜的工具,基本面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复星国际是幼稚的价值投资者的陷阱。



附1:复星国际非控股股东的持股成本
复星国际2007年上市,IPO认购和超额认购总计募集资金132亿港元,按照国际通行的10%年化收益标准,这部分资金至今对应的市值应为359亿港元。此后复星国际使用募集资金完成了分众传媒的私有化,该笔交易至今赚得人民币超200亿元。
2013年,复星国际发行可转债38.75亿港元,该部分可转债至今99%以上已经转股,转股价格10港元/股。按照10%的年化收益,至今约4.2年,该部分至今的原始成本为57.826亿港元。
2014年,复星国际以每股9.76港元的价格供股,总计募集资金48.89亿港元,其中非控股股东提供资金7.215亿港元,至今约为3.5年,按照10%的年化收益,该部分资金至今的原始成本为10亿港元。
2015年,复星国际以每股20港元的价格,向特定投资人定向增发4.65亿股,融资93亿港元,至今约为2.5年,按照10%的年化收益,该部分资金至今的原始成本为118亿港元。
2015年10月,复星国际以每股13.42港元的价格供股,其中非控股股东提供资金31.134港元,至今约为2.25年,按照10%的年化收益,该部分资金至今的原始成本为38.58亿港元。
将以上加粗的部分相加,得到非控股股东向上市公司提供的资金总额为583亿港元(含时间成本)。
上市十年,复星国际累计向非控股股东所派股息26.5亿港元,将每年派息按照10%的年化折现,可得至今回馈股东约为41亿港元。
583亿港元减去41亿港元,得到非控股股东的原始投入为542亿港元,目前非控股股东持有上市公司股权为28.57%,按照当前16.5港元的股价,非控股股东所持股票的市值为405.4亿港元;假定股价为20港元,非控股股东所持股票的市值为491亿港元,仍远远低于非控股股东的原始投入。
也就是说,上市十年来,在当前股价处于十年来较高的位置上的情况下(十年内仅有18个月股价高于12港元),上市公司带给股东的回报仍为负。按照股东的原始投入,每股成本为22.1港元(也就是说,股东以22.1港元/股的价格退出,也最多是不亏钱)。复星国际在22.1港元以下执行回购,是符合非控股股东利益的。之所以回购不坚决,是因为大股东和管理层把上市公司的资产当做了私人资产。
对应的,还有单客价的提升,对于酒店业而言,这意味着数倍的净利润提升空间。

============================================================



如果说你在复星国际上亏钱是因为没有看过这篇文字,那么请你静下来来
把这篇文章认真的读完
你就会明白 为什么 在香港有的股票估值会很低
刻舟求剑只看PE的人 我建议你立即离开港股市场
因为你将会连渣滓也剩不下来
$复星国际(00656)$

梁宏2019-05-23 18:20

这点我非常赞同,港股很看分红。价值是16年初入港股的,如果他买了是分红很多股票,三年多里面股价不涨业绩涨,现在应该是股息率都有15-20%级别了。归根结底还是选错了票

狐狸投资2019-05-23 21:03

复星国际其实以前有个雪友文章写的很好
其实复星净利润压根没有内涵增长
这货全靠不断的收购 然后进行并表
而这货每次买的时候价格又不低
如果市场是牛市的时候,虽然收购了,但是通过融资的形式,让报表好看一些,这样伪价投们会看到PE不断降低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本身是现金流无法匹配报表上的利润
雪球网友当时的统计特别清晰 结论就是,复星国际的利润增长扣除融资因素,其实低于一年期定存,这货完全就是个靠融资吹起来的
其实复星这一套 在香港市场早被外资吃透了,所以没人愿意继续跟他玩,只有港股通过去的韭菜才会着了他的道。。。


$复星国际(00656)$

梁宏2019-05-23 18:06

你做港股的经验还太少,才几年啊。我认识的港股经验丰富的人这些年港股市场都是赚钱不少的。不是光看个财报觉得低估就可以入市的。当初我在港股也交过很多学费。边角料公司,业务复杂公司,有瑕疵公司在港股市场永远低估。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