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马化腾喊出微信视频号是全村的希望,微信视频号这个产品受到公众的关注度就再次提升,一是因为微信视频号从不被看好,到现在似乎已经赶“抖”超“快”,“逆袭”的故事好听,二是从商业化的角度看,这可能是腾讯又一次有希望实现自己的电商梦。
背靠微信超过10亿月活用户,微信视频号天生自带流量,这也被认为是微信视频号最大的优势之一。的确,充足的流量供给,让微信视频号后来居上,2020年生于抖快已经两分天下之时,微信视频号依然能在三年时间内实现月活超过8亿。
然而,好看的月活数据背后,是流量无法得到真正满足的商家。
微信的本质依然是熟人社交软件,作为微信的组件,微信视频号也离不开熟人社交的逻辑。现在微信视频号的推荐机制由熟人点赞+算法推荐共同组成,但熟人对于内容的喜好不一定相同,比如父母点赞的内容很可能不受孩子欢迎,这就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不加,影响用户粘性。有文章援引数据称:“2022年第三季度,抖音人均单日使用时长高达140分钟,快手也有129分钟,但微信视频号的人均使用时长仅仅只有35分钟。”对于商家来说,用户时长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用户潜在的浏览其商品的种类和时间。
算法参与的少,也意味着广告视频或者直播带货对于潜在客户的精准触达率低,短视频和直播带货本来就抓住消费者下单的冲动性、即时性,如果被动看到的广告和直播与自己消费兴趣的匹配程度下降,下单的概率也就随之下降。
更何况为了“尽量少打扰用户”,微信视频号在商业化方面更谨慎,给商家的空间和流量相对友商可能更少了。
那么微信视频号是否能放弃熟人社交的推荐逻辑?大概率也不能。毕竟作为“原子化组件”,微信视频号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补充朋友圈+公众号的内容体系,而上述两者的底层逻辑就是熟人社交,作为补充内容的微信视频号难以有独立的机制。
另外,如果彻底采用算法推荐机制,且不说抖快经过更长时间、更大流量、更大内容体量的训练,算法比微信视频号更精准,即使算法上毫无差异,抖快都是点开app就能看到视频,而微信视频号需要人们打开微信、点开“发现”再进入。只多了一步,对用户体验的影响都天差地别,对微信视频号可能更不利。
微信给微信视频号的流量,类似于硬把街坊邻居凑一起,本来大家虽然认识,但有人喜欢喝咖啡有人喜欢吃大蒜,现在一定要让两种人坐在一起,互相尝尝咖啡和大蒜的味道——不是所有人都不喜欢对方的品味,但是失败的概率不低。
抖快的流量,更像一家有各种菜系但是分区的餐厅,谁喜欢什么就去哪个区,去久了,不用张嘴服务员就知道该上什么菜。
月活超过8亿,有多少人是点开别人朋友圈里转发的微信视频号,扫一眼就走?用户时长35分钟,有多久是看演唱会,又有多久是真正看视频或者直播带货?商家的流量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微信视频号的变现之路是否还走的通?这些都是现在微信视频号面临的问题,如果不从根本解决问题,提出再多激励政策,恐怕也只能买一时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