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地讲解财务报表中两大难点---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报表

发布于: 雪球转发:60回复:53喜欢:300

微信公众号:爱上西瓜说

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报表是会计学里的两大难点,即便是专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也不见得都能把这两个知识点说清楚,本文仅仅从学以致用的角度去解释它们。也就是说,写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能看懂财报中涉及到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报表,而不是去深究这些深奥的会计学概念。

但即便如此,本文内容对于财务知识欠缺的人来说可能还是有点难度,文章也比较长,建议分几次阅读,一次读不懂就多读几次。

为了加深印象,我们会结合房地产行业的三种销售金额来解释:全口径销售金额、权益销售金额、可并表销售金额,也会列举中国平安京沪高铁的投资,以及融创乐视网的投资的例子。

长期股权投资按对被投资对象的影响力从强到弱分为: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子公司又分为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这里的控股并不一定需要持股比例超过50%,而是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合营企业是投资方与其他合营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联营企业是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但不能控制,也不能和其他方共同控制,所谓重大影响具体来说就是可以派驻董事或者高管,或者能提供关键的技术资料,或者有重要的关联交易。如果连重大影响也没有,那就只能归为金融工具了,比如保险公司经常买入的一些公司小比例股权,对目标公司就没有重大影响,一般就放在金融工具里。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两种核算方法:成本法和权益法

这两种核算方法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和利润表的影响不一样,成本法核算时无论投资对象经营如何,投资成本都不会发生变化,在投资对象宣布分红时,计入投资收益,从而影响利润表。而权益法顾名思义就是按照持股比例分享经营盈利或者分摊经营亏损,其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都随着投资对象的经营好坏而变化。下面用一个小例子来讲解会更加清楚。

假设甲公司有1亿股,A、B两公司都持有甲公司40%股份,即4000万股,A采用权益法,B采用成本法(实际情况中对于不控股的公司只能用权益法核算,这里只是为了对比两种核算方法的区别,假定可以用成本法核算),那么期初时A、B两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股权投资都是4000万。

假设第一年:甲公司盈利3000万元,宣布每股分红0.2元,分派时间定在第二年,此时A公司按照40%的比例分享经营盈利,即计入投资收益:3000万*40% = 1200万,并且投资成本增加1200万,即此时的长投科目金额变为5200万,而B公司的投资成本还是4000万,由于会收到股利:0.2元*4000万=800万元,因此计投资收益800万。

假设第二年:甲公司亏损2000万元,不分红。首先,甲公司要派发前一年的分红,则A公司的长投成本变成:5200万 – 4000万*0.2= 4400万,这里要减掉800万是因为派发了现金红利,相当于A公司收回了800万的投资。其次,由于当年亏损,A公司按比例分摊的亏损为:2000万*40% = 800万,即投资收益负800万,其长投成本变为:4400万-800万=3600万。而B公司的成本仍然是4000万,由于没有分红,所以也没有投资收益。

假设第三年:甲公司又盈利2000万,且宣告每股分红0.15元,且在当年就分红。则A公司长投成本为:3600万+2000万*40% = 4400万,由于在当年就分红,所以要再减掉收到的现金4000万*0.15= 600万,则长投成本变为:4400万 – 600万= 3800万。B公司长投成本还是不变,为4000万,投资收益为收到的分红款600万。

我们用一张表格总结一下三年间两种核算方法的核算过程如下:

从这个小例子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结论:

1、成本法核算时长投的成本是不会受经营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在宣告分红时把分红金额计入投资收益,注意是在宣告分红时就计入投资收益,而不是实际派发时才计入。

2、权益法核算时的长投成本则要根据企业的经营好坏来变化,盈利了就按持股比例增加到长投成本里,亏损了就按比例从长投成本中减掉,且收到现金红利时要从长投成本中减掉,计入投资收益的是按比例计算出来的盈利或者亏损,而不是分红。

3、长投的公允价值变动是不会影响利润的,这是和金融工具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知道,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市价变了,其差价是可以计入投资收益的,进而影响净利润。

所以,对于公司投资的权益性资产,一定要分清楚是放在长投里还是放在了交易性金融资产里,要不然就会闹笑话。

比如,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分析中国平安的净利润增速明年可能会大幅下降,雪球上有读者表示不服,说等平安投资的京沪高铁上市后我会被打脸,以为京沪高铁上市后市值大增会给平安带来超额的投资收益,这就是因为不懂财务而琢磨出来的想法。

实际情况是,平安对京沪高铁的股权投资是放在长投里的,不管京沪高铁的市值如何变化,只要平安不出售股权,其投资收益还是根据京沪高铁的盈利来计算的,而新股上市后原始股东一般有一到三年的锁定期,是无法出售股权的,所以短期内京沪高铁是否上市其实对平安的投资收益没有影响。

下面是中国平安2018年年报里对京沪高铁投资的披露。

根据京沪高铁招股说明书里披露的股权结构,平安资管持有13.91%股份。

而平安资管总共160亿,平安出资63亿,其它几家保险公司合计出资97亿,如下所示:

这样算下来,平安占京沪高铁的股权比例为:13.91% * (63/160) = 5.84%左右,而京沪高铁2018年净利润为120亿,按比例算,平安的投资收益在7亿多。

二、为什么要有两种核算方法?

我国的会计准则规定,对于控制的子公司,母公司需要用成本法核算,但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又需要转换为权益法核算,这是为什么呢?

从前面的小例子中可以看出,权益法核算的缺点有两个,一是需要根据投资对象不断地重新计量长投的成本,增加会计的工作量;二是投资收益是来自于投资对象的净利润,而净利润只是纸上财富,如果不分红的话是收不到现金的。因此,对于控制的子公司,实际上不需要也不适合用权益法,因为反正你已经对子公司有控制权了,经营盈亏都主要由你负责,不需要经常重新计量投资成本,相当于肉是好是坏反正在你锅里。

而对于没有控制权的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由于每个会计期间都应该如实地反映其经营情况,就应该用权益法来核算。

那编制合并报表时,为什么子公司的长投又要转换成权益法呢?这个等我们后面讲完了什么是合并报表后再来解释。

三、各种长期股权投资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的神奇之处在于,在控股和非控股之间转换时会“凭空”产生利润,比如,本来是联营企业,由于追加了投资后,超过了50%股份,变成了控股子公司,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要对长投按照公允价值进行重估,和账面价值的差额部分计入损益表。相反地,由于出售部分股权,从控股子公司变成联营企业或者合营企业时,也需要重估,也会产生利润,这是上市公司“扭亏为盈”一种好方法。具体的会计重估过程对于投资者来说没必要掌握,我们只需要学会如何在财报附注里看这些转换产生的利润为多少即可。举个例子,下面是新城控股2018年年报附注中投资收益的明细项目。

22.67亿的投资收益中有15.12亿是来自于权益法核算的长投收益(图中的1),处置子公司的收益为0.72亿(图中2),合营及联营企业转为子公司的收益为6.77亿(图中3),且在207页对这6.77亿的重估进行了如下说明:

可以看出,由于对义乌吾悦广场和青岛卓越新城取得了控制权,公允价值重估产生了2.94亿投资收益,对扬州、台州、许昌、南京、长沙五个城市的合营企业进行股权收购取得了控制权,重估产生了3.84亿投资收益,合计6.77亿。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资产减值

和其它类型的资产一样,如果有迹象表明一笔股权投资可能收不回来了,长期股权投资也需要计提减值准备。注意,这里指的不是被投资单位的经营发生亏损,而是这笔投资可能收不回来了。比如,由于乐视的亏损,造成融创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为-44.8亿,如下:

而减值准备为89.28亿,如下:

这是两笔不同的损失,都会减少净利润(但你千万不要以为融创真的亏了,花了100多亿,在乐视股价跌到白菜价的时候再趁机夺取控制权,孙老板实质上可以得到乐视网旗下大量的土地储备,个人臆测,不喜勿喷)。

五、合并报表

搞懂了长期股权投资后,我们接着讲解合并报表,为什么要有合并报表?如果一家公司成立后就只有一个经营主体,那就只需要一份财务报表,叫母公司财务报表,公司所有的经营活动都可以通过这份财报来记录。

但显然现实情况不会这么简单,因为公司业务规模大了之后,可能会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成立子公司,每个子公司都会有自己的财务报告,当公司管理者或者投资者需要了解整个集团公司的经营情况时,显然不可能一家家子公司去逐个看它们的财报,这需要太多的时间。

而且,这些子公司之间可能会有关联交易,对于子公司而言,这些关联交易是会产生利润的,但对于整个集团而言,它们是不会产生利润的,所以看子公司的利润表时就没有意义了。因此,需要一个合并的整体财务数据,这就是需要编制合并报表的原因。

注意,合并报表里只合并取得控制权的子公司,合并的过程包括合并和抵消两个方面,合并就是把母公司和所有子公司的数据加起来,但有些数据又需要抵消,比如母公司里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子公司的报表里就是所有者权益,这两个地方的数据其实是一回事,我们知道,会计恒等式为: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现在合并报表的等式两边出现同一个会计含义的东西,就可以抵消掉。

再比如,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子公司的利润分配也是要抵消的,因为子公司赚了钱,给母公司分红,作为一个集团而言,钱还是在集团内部流动,所以它们是需要抵消的。

还有其它很多需要抵消的项目,比如如果发生了关联交易,则应收和应付需要抵消。作为投资者,我们不需要了解这么多具体的抵消项目,只需要知道有这么回事即可。

经过合并和抵消后,我们得到两份数据,一份是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另一份是属于少数股东的。举个例子,假设上市公司A有一家控股子公司a,持股比例为60%,另外B持有a公司40%股份,A自己的净利润为1亿,a的净利润为5000万,那么A公司编制的合并利润表里净利润为1.5亿,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亿+5000万*60%= 1.3亿,少数股东损益为5000万*40% = 2000万,这里的少数股东指的就是B公司。

前面在讲解长投的两种核算方法时提到过,母公司的报表里,对于控股子公司的长投是采用成本法核算的,但在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转换为权益法。为什么要转换?因为成本法核算时,母公司里记录的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是不会变化的,但子公司报表里的所有者权益由于分红了会发生变化,而刚刚我们又说了,在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抵消母公司的长投和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按成本法核算时,这两者不相等了,就无法抵消了,这就是编制合并报表是要转换为权益法的原因。

到目前为止,你是不是对长投和合并报表有了基本的了解?如果还是不太懂,建议从头再看一遍。如果懂了,我们接着再来解释前面提到过的房企的三种销售金额:全口径销售金额、权益销售金额、可并表销售金额。

全口径金额就是只要公司参与开发了的项目,就全部算到公司头上,权益销售金额是按比例算出来的销售金额,可并表的金额是指利润表中的销售收入,在利润表里实际上是没有科目对应全口径金额和权益销售金额的。

举个例子,某房企自己独立开发的楼盘销售了1000亿,另有和别人合伙开发的楼盘中有200亿是控股的楼盘,占股60%,还有和别人合伙开发的不控股的楼盘100亿,占股30%。

那么全口径金额为1000亿+200亿+100亿=1300亿;

权益销售金额为:1000亿+ 200亿*60% + 100亿*30% = 1150亿;

可并表金额为:1000亿+200亿= 1200亿。

本文较长,涉及的内容稍微有点难,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报表还有很多更深入的内容没有讲,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你能完全理解本文内容,基本够用了。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中国平安(SH601318)$ $新城控股(SH601155)$ $融创中国(01918)$

微信公众号:爱上西瓜说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混的可沒過2021-05-06 14:15

非常好的文章!

徐志丹clf2021-04-17 11:13

很好

徐志丹clf2021-04-17 11:11

1

何必惊慌2021-03-06 22:25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

七小财神2019-12-18 14:29

好文章,投资的第一关就是财务分析,楼主财务功底不错,点赞

价投中的微尘2019-12-17 17:28

别厦2019-12-11 22:22

十分感谢楼主

别厦2019-12-11 22:20

或者说,合并利润表上的营业收入对应的是所有可以并表的项目(也就是控股的子公司),这个收入对应大部分归母净利润和少数股东利润。而权益销售额对应的是归母净利润。我这么理解可以么?

爱上西瓜说成长2019-12-11 22:18

1. 1200亿就是利润里的营收
2. 虽然营收是1200亿,但其中但这1200亿产生的利润不全部是万科的,分为归母利润和少数股东利润,归母就是属于万科的那部分1. 1200亿就是利润里的营收
2. 虽然营收是1200亿,但其中但这1200亿产生的利润不全部是万科的,分为归母利润和少数股东利润,200亿中归母是120亿,就是属于万科的那部分,所以我们要看归母净利润。

感觉你基本快要理解了,就是少数股东利润和归母净利润还没搞明白,自己百度下吧。

别厦2019-12-11 22:09

如果这个公司只有这三个子公司,像你举的例子那样,一个100%,一个60%,一个30%。那么,可并表金额1200亿,指的是合并利润表里的营业收入么?还是1000+200*0.6=1120?如果是前者,那权益销售额1150亿更符合该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所以营业收入产生了失真,夸大了控股子公司的收入,忽视了合营与联营子公司的收入。可以这么理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