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业综合体进化的四个阶段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国内的商场就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典型代表,从最开始的满足基本消费需求开始,到现在成为大型的科教娱乐综合体,发展步伐飞快。从整体的定位和特点来说,基本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95年的百货公司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百货公司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板块。百货公司的定位就是满足市民基本的购物需求,销售商品是唯一的服务。市场竞争也不大,主要以国有资本为主,这个阶段的消费者需求简单,商品繁多、质量有保证的百货公司,就是当时的购物天堂。

上海第一百货

1949年10月20日,上海成立了“公营上海市日用品公司门市部”,当时上海市长陈毅给它的定位就是“这是我们自己的商店”。它也成为了新中国第一家国营百货零售商店,原址在南京东路627号浙江路口,面积仅有1000多平方米,但它开业的第一天便接待了上万人次的顾客,第一个月的营业额便达到了原上海四大百货公司营业额总和的6成。

第二阶段:1996年-2015年的购物中心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国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市民接触了大量港台文化,并随着自身收入的提升,对购物需求不断提升,并且衍生出休闲、娱乐的消费需求。传统的百货公司已经无法满足,新一代集吃喝拉撒玩乐于一体的购物中心便横空出世。

广州天河城

1996年,广州天河城开业,是第一家真正按照现代商业业态布局并自营管理的购物中心,它的开业意味着中国购物中心时代的开启。广州天河城在当时是一家“乜都有”的商场:“天贸南大”百货(后更名天河城百货)采取自营和联营结合的模式;天河城主力店之一吉之岛(后更名永旺),被称为国内第一家“卖菜”超市;相继引入自助餐厅(怡景西餐厅)、美食坊、天梦宫娱乐城、旱冰场、大富豪夜总会等业态,均是广州商业史上“第一次”。

第三阶段:2015年-至今的互动沉浸式商业综合体

上一阶段的购物中心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其中诞生了大量像万达广场、华润万象城、中粮大悦城、苏宁广场等优秀的商业公司。各种商业百花齐放,深挖各类休闲、娱乐、教育等业态,成为各个城市的人流聚集地。

但随着各类电商的高歌猛进,在购物中心中占比最高的零售业态受到很大冲击,怎样突破现状,给消费者更多到店购物的理由,互动沉浸式商业油然而生。举办各类活动、展会,把消费者请到到商场里跟商家、商品互动交流,把消费者当为整体商业中一个重要的互动角色。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了产品,并最终消费了,这就是互动沉浸式商业的目标。其中,来自香港的K11就是个典型代表。

广州K11

K11是全球首个品牌率先把艺术·人文·自然三大核心元素融合,将艺术欣赏、人文体验、自然环保完美结合和互动,带出无限创意、自由及个性化的生活品牌,并为大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K11在每个城市均对项目所在的周边区域的人文生活传统及历史地理等进行多维度的整合,使该区域所沉淀的人文艺术及生活文化得到活化(“Revitalize”)、重塑 (“Retransform”)和再生(“Recreate”),创造出独特的K11多元文化生活区。

第四阶段:未来,社交型商业综合体

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很多商管企业、商管人都措手不及,大家花了一整年时间来思考如果破局。如果当消费者已经适应了无密切接触的生活,当学习可以网课,吃饭可以外卖,购物可以电商,运动可以健身环大冒险,娱乐可以抖音+Xbox,那还剩下什么是无法替代的?社交将成为未来商业综合体的着力点。微信、QQ等即时沟通工具已经发展到瓶颈时,当各种美颜、声卡软件横行,还通过网络这种传统方式进行社交,已经成为风险系数极高的方式。未来,提供面对面社交的优质场所,将成为商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