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股票的投资预期时我们在谈什么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95回复:154喜欢:283


在我的生命中这样的对话曾发生过太多次。


我:请问你这个股票账户的投资目标?

客户:退休时候一百万吧。

我:策略偏好呢?

客户:要稳,一定要稳。

我:嗯嗯稳好啊稳好。那这个账户计划投入多少?

客户:每年放一万吧。

我:(咳咳,清个嗓)二十年每年投入一万,目标一百万,我给您算算……每年收益率要达到15%才行啊!(我同时配合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

客户:(结果这哥们给我一个坚定的眼神+蜜汁自信脸):OK啊,这很难吗?

我:(咳咳,继续清嗓)……那啥,您知道麦道夫吗?




麦道夫(Bernie Madoff)案是一个可以继续愉快聊天的趁手的破冰锤—— 首先这事大家一般都听说过,能给你一种亲切感;但是真要细究事情的来龙去脉,大多数人基本也是一脸懵逼,所以又能给你一种神秘感。如沐春风的亲切感与相映成趣的神秘感会让一个话题比较引人入胜。

事情很简单,庞氏骗局嘛,拿新韭菜给你的本金去支付欠老韭菜的利息;但是事情又不那么简单,因为麦道夫案的规模与时间跨度实在是太惊人。从1990年至2008年的近二十年间,麦道夫这个大忽悠为他的庞骗意淫出了平均10.6%的年化回报率(数据来源于麦道夫的联接基金 Fairfield的表现)。至于到底这场骗局持续了多久,麦道夫自己的供述也是颠三倒四,一会说1987年开始,一会说1992年开始,其同伙供述其实始于七十年代,也有一些报告说最早是六十年代,真的是有可能是久到大忽悠自己也记不清了。

有一句现在基本算在林肯头上的话:你能骗所有人一时,你也能骗一些人一世,但是你不能骗所有人一世。这话乍一听好像非常屌,但放在麦道夫身上就有点不灵,他用他的大半辈子时间骗了几乎所有人—— 除了一些核心走狗,所有人包括为他打工的两个儿子都蒙在鼓里。麦道夫的骗局最后是被他的亲儿子们给揭发的,他的大儿子不堪耻辱结果羞愤地在2010年上吊既遂,二儿子忧愤成疾也在2014年癌晚去世,现世报来得那么快但却报在至亲身上,真是非常作孽。

至于为什么麦道夫的骗局可以欺世盗名如此长的时间,这简直是个谜。有人说这老头王者荣耀光环让人瞎了眼——华尔街老传奇、德高望重的老正人君子、前纳斯达克老主席的品质保证、门槛超级高的精英俱乐部等等;但我认为这些都是浮华的表象。老忽悠其实是利用了一个人性的弱点,因为乐天烂漫的投资者对投资收益往往有不切实际的预期。

10% 回报率是个很有技术含量的数字,5%太锉连余额宝都打不过,洋盘不上钩;20%过于不可持续,搞不了两年就要崩。1990年至2008年这段时期标普500指数的收益率差不多也有个9%,所以10%在当时看起来是一个合理的预期;但事实上这就是牛市酝酿出来的玫瑰色幻觉,让人很容易买账。如果你仔细考虑一下波动,稳稳地每年给你10%,那这样的投资就 too good to be true 了。

最终由于客户蜂拥而来要赎回70亿美元,麦道夫的纸牌屋被付之一炬,他自己也被判了个150年的有期徒刑,大批客户血本无归。

这就是吉尼斯纪录里最大的金融骗局。那些受骗的韭菜们也很委屈啊他们也要一边抽泣一边说:我不贪心啊这才10%而已。但是你看到该时期内标普指数的标准差是14.28%,而麦道夫意淫回报的标准差为2.45%,以如此小的波动去博得两位数的投资回报率,你真的觉得自己不贪心?

如果我们简化问题假设回报为正态分布(这个假设当然是很有疑问的),那么标普14.28%的标准差的意思是说,该时期内在68%的情况下标普的年回报在 -4.64% 到 23.92% 之间;而麦道夫骗局 2.45% 的标准差意思是说,该基金在68%的情况下年回报在 8.14% 到 13.04% 之间。这下你看出麦道夫的不切实际了吧?我认为任何投资如果呈现出上表中的数据特征,那大概率就是个庞骗案。

一边求稳一边期望10%的回报已属不切实际的预期,那回到一开始的那哥们居然还认为稳稳获得15%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他就是麦道夫们最喜欢的成熟型韭菜啊。

那什么是合理的股票投资预期呢?又该上这张老图了:

在你确定能够承受波动且长期投资的情况下,10%是投资大型股的合理预期,12%是投资小型股的合理预期(考虑到幸存者偏差该预期应该再降低),除掉通胀的话也就是7%。而“能够承受波动”是个极其重要的前提,这意味着你有可能在1961年开始投资标普但一直到1975年都没赚到钱;如果调整通胀,从1961年到1981年这整整一代人的时间里,标普年回报率为 -2%。如果你不幸被上天安排在了这段颗粒无收的岁月里,请让我为你哭泣。

所以如果你问我,你从现在开始投资标普指数二十年能不能跑赢通胀 7%,我的答案是不知道。我只能说从历史上来看,如果你投资时间足够长,7%(算上通胀10%)是一个合理的收益预期。但前提是你不能瞎折腾。

有人会说谁那么怂逼去投资指数啊,我们搞主动管理啊,我们找机构找专业人士给管理啊。但其实无论是共同基金还是对冲基金,大多数的基金就根本跑不过指数;这个我已经在以前的文章里叨叨过了,这里不重复。为什么投资美股市场的大多数人应该买指数基金?

有人又会说机构基金们“大有大的难处”,跑不赢指数很正常,哥们我轻装上阵虐指数跟玩儿一样。—— 别逗了啊,更理性更有专业知识的机构都难赢指数,为啥你却有这个蜜汁自信?

我手头没有大A股的数据,但听老人们总说A股里有十股九亏—— 估计来源于十赌九输这句谚语,这个貌似比较经验主义,不过好在我有美股市场的数据。波士顿有一家叫Dalbar的专门研究个人投资者行为的咨询机构,他给出的研究数据表明在美国个人投资者的表现实在堪忧。(注:Dalbar的研究所定义的个人投资者区别于我们的散户概念,是指所有“个人化的共同基金投资者”,有点类似于我们的“基民”,而我推测所谓真正的“散户”表现可能更糟糕。)

人间惨剧,本来投投指数就能轻松拿到7.68%;非要自己来整,就给整成了2.29%。

当然可能有人要自认老子卓尔不群乃天命之子,你怎么能用平均数来衡量老子。但是平均数的定义就是大多数人不可能是天命之子,所以大多数散户会远远输给指数。其实个人投资者受制于各种劣势而不自知,比如从众的心理,比如信息的不对称,比如喜欢瞎折腾的劲头。而尤金·法马教授曾经说:你的钱就像一块肥皂,你摸得越多,它就越少。(Your money is like soap. The more you handle it, the less you’ll have.)

股市这个地方虽然看起来很梦幻,但肯定不是一个快速致富的好地方——股市是用来保护我们的资产价值、对抗通胀、以期最后能够获得资产增值。我们的真实回报往往会比我们预期的要低得多。由此想到前两天那个被打赏淹没掉的哥们,你为了凑个首付来到股市,或者其他人为了发笔横财为了娶妻生子,甚至还有的人为了实现人生理想、从此改变命运,你们真的太难为股票市场了,股市真的给不了你们这些。当然,如果你有天命之子的光环运气爆好那你或许能发横财,但这在澳门也能做到你又何必非来蹚这趟浑水。


所以一般有人问我:怎么理财?怎么投资?

答曰:买指数基金啊,剩下的该干嘛干嘛。

那人会问我:那你呢?

答曰:我一半指数仓位,一半主动管理。

那人可能会继续问:打脸了吧,那你怎么不全投指数?

答曰:唉,谁让我干这行呢,没别的嘛可干。


--------------

本文行文仓莽,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海涵斧正。 

转载我是欢迎的,但请您注明雪球、署名陈达,在此谢过。


@今日话题 @方舟88 @放眼观美股@梁剑 @Ricky @徐佳杰Pierre @不明真相的群众 @招财资本 @江涛 @刘志超 @沈潜 @最接地气美股解读 @唐朝 @管我财 @TLS美股研究 @财小鲸 @啊咪老师 @大米财经 @布衣-淡定从容

$上证指数(SH000001)$ $标普500指数(SP500)$ $沪深300(SH000300)$ 

精彩讨论

清风徐来2017-07-09 10:30

本文漫画麦道夫的狱友,一脸疑惑问麦道夫,“你到底从哪里学会搞这个庞氏骗局的?”。麦道夫羞愧地低下头,说,“我是从联邦政府的医保和社保计划中学会的”。

政府搞的医保和社保,基本都是庞氏骗局,全世界都是如此。中国的社保现在根本不能兑现当初的承诺,比如,退休年龄**延迟了。

陈达美股投资2017-07-08 09:12

股市门槛很低,波特五力模型告诉我们门槛越低竞争就越激烈,通过竞争本身来挣钱就越难。

快到家了2017-07-08 08:32

上吊既遂,笑喷。达哥您不去相声实在是太埋没了,看完人物跃然纸上而且事情还搞懂了[跪了][跪了][跪了]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6,也推荐给你。

陈达美股投资2017-07-08 10:59

08年危机,银行不放贷,其实麦道夫的钱里很多是带杠杆的银行借款,所以投资者就要赎回,结果赎回金额过大又没有新钱去填窟窿,结果老头兜不住了就跟他的俩儿子说了,俩儿子就把他给揭发了。

全部讨论

时间正期望2017-07-08 09:14

是的,这也是常识,一个谁都可以参与的游戏,胜者必须具备超越常人的能力,还需要一定的运气

陈达美股投资2017-07-08 09:12

股市门槛很低,波特五力模型告诉我们门槛越低竞争就越激烈,通过竞争本身来挣钱就越难。

陈达美股投资2017-07-08 09:09

谢谢!也祝您顺利!

陈达美股投资2017-07-08 09:09

........迟早改ID

陈达美股投资2017-07-08 09:09

韭菜与我无益,我是能帮一个就帮一个,反正我也不开收费群

时间正期望2017-07-08 09:08

这个世界最大的真相是很多人以为在股市赚钱比较容易,而且相信自己有获得长期稳定收益的能力和手段,可现实却是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很多人意识到了自己没能力获得自己所期望的收益,或者说自己并没有自己所认为的那种能力和手段……

巴哥正传2017-07-08 09:07

我以为你是陈达美呢?

麻辣兔子2017-07-08 08:59

越来越感到自身能力不足,继续加大指数基金的投入

eve美娜2017-07-08 08:59

复利的威力,关键还是要活的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