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能压得住全唐的,那必须是《黄鹤楼》

发布于: iPhone转发:140回复:430喜欢:149


既然来到黄鹤楼,自然想到《黄鹤楼》。


你要硬写一首古诗而又不太露怯,其实不难,教你一招,某些地名有奇效。比如黄鹤楼、敬亭山、咸阳道、玉门关—— 记住它们;然后你写一首诗,仅仅堆砌此类地名,再加上些莫名其妙的定语或谓语,再简单押个韵脚,就能把意境给干出来。比如给你随便凑一首:


黄鹤楼江寒,错落敬亭山。

胡马咸阳道,秋风玉门关。


当然这种绝句毫无价值,因为没有思想与人情。比起诸如“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样的名句,判若云泥。但之所以草台班子仍然能至少搭出意境和氛围,全靠对于这些地名,我们做过同一个梦,有诗意一般的文化共识。


而黄鹤楼,就是一个我虽然未曾到过,但在共识里早就一个魂牵梦绕的故地。原因也很简单,唐朝崔颢的《黄鹤楼》,这篇仙作,实在销魂: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意境沧淼、仙骨飘飘、思想深邃、人情浓烈,色彩饱和度刚刚好,这些千秋流芳的元素,小猪统统佩奇。南宋严羽在其《沧浪诗话》里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这个评价我个人非常买账。第一因为我认为,论诗人,李白大唐第一人的地位,应该只要你不瞎,皆有共识;但是诗仙漂到了这里,居然瞬间感受到了巨大的同行压力(peer pressure),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哀恸,诗仙居然被衬托成了诗灿。


学术上这叫同行评价(peer review),往往很靠谱,因为许多事情上业余的太菜,他们其实没有什么评价能力。就像散户们觉得坤坤屌坤坤不一定真屌;但是如果同行基金经理都赞不绝口,那就是真的牛。何况你这同行评价还是来自于业内大神。


第二,大数据支持《黄鹤楼》算得上第一。许多人(比如罗振宇)认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叫“孤篇盖全唐”,这实属以讹传讹;所谓文无第一,你要盖全唐,本来就是主观评价,何以服众啊。但《黄鹤楼》居然还能拿出一点客观依据,可以拿出量化指标,这就让你无言以怼。


中华书局出过一本叫《唐诗排行榜》(也包括了绝句),编者王兆鹏,他的团队花了十七年时间,根据一些维度,比如古代选本收录次数、现代选本收录次数、历代评点次数、论文篇数、文学史点评数、网络链接综述,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得出了一份唐诗前100名的排行榜。


不用说,排在第一的正是崔颢的《黄鹤楼》;其量化指标总得分,远远超过第二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点感觉都不在一个级别的联赛里——唐诗分两类,《黄鹤楼》归为一类,其他一类。


(来源:《唐诗排行榜》)


至于为什么不是《静夜思》,说明最熟悉的东西未必是最牛逼的。另外确实写得也浅了,类似于塞尚画了一张素描。


许多人认为《黄鹤楼》对仗不整、平仄出律,算七律很勉强。这倒是实话。平仄格律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多bb了,但对仗是人人都能看懂的。林黛玉教香菱诗的时候,说:“(律诗)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所以七律第二句(颔联)和第三句(颈联),基本都是对联,比如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再比如《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对联小王子杜甫的诗几乎都是这样,工工整整,兢兢业业,无懈可击;好是好,但也因此总让人觉得少了一丝,能像铁杵一样插入你灵魂的,那种灵气与才华。


你看“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就完全对不上,杜甫可能要咂嘴,宛如达芬奇看不上米开朗基罗。但是我却很庆幸崔颢没有对上。不然呢?——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转要上天?


崔颢出名的诗也几乎只此一首,别人一首成名作吃一辈子,比如“一年有三百六十五个日出, 我送你三百六十五个祝福”;但崔大诗人的一首神仙《黄鹤楼》,可以吃千秋。


虽然“崔颢题诗在上头”,但还是有众多文人墨客,忍不住要跃跃欲试去写黄鹤楼,有些也非常好。比如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主要是因为,黄鹤楼的位置太好了——登楼远眺,大江东去,烟波浩淼,人生苍茫,熵增熵减,宇宙洪荒,让人情不自禁就要high起来。


但即使遗诗无数,他们登过的黄鹤楼,几乎都不会是同一个楼,甚至不在同一个精确的GPS定位点。原因也很简单,黄鹤楼就像一些人的投资组合仓位一样,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百折不挠。越建越勇。你现在跑到武汉看的黄鹤楼,与崔颢写的那个黄鹤楼,大概也就是名字碰巧一样而已。


对于一个墨客而言,这些都不重要;最最重要的是只要有文化共识与情感共鸣,这个B就能装得很完美,《黄鹤楼》的文字排列组合——其文化共识——堪比羸弱文人最好的蓝色小药丸。


所以其实去不去到黄鹤楼,倒也没这么重要,甚至不去比去还好;因为去了那里,网友奔现,我见到了伊人,就祛了魅,梦里的彩虹泡泡,就都被逐一刺了个爆。


然而中国东方文化里黄鹤楼,防火防震防原子弹,永远不毁。


于是黄鹤楼就不再是楼,而是一头文化神兽;她典故迷人,她仙气飘飘,让人流连忘返,甚至让人,从一开始根本都不想去。去干嘛呢,反正抽掉精神的内核,那楼也就是个赝品。


(1870年的黄鹤楼,已毁于大火。)


——————

本文不包含任何投资建议。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价格不是我的锚2021-10-24 10:21

雪球余秋雨啊

陈达美股投资2021-10-24 10:24

我已经登到黄鹤楼顶了,发现现在的黄鹤楼上,长江江面都看不到。骗子。奔现,梦碎,祛魅。

中国投资2021-10-24 10:32

历史建筑重要的不是建筑本身,重要的是和这个建筑有关的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黄鹤楼历史上重修了十几次,越修越高,越修越大,最近的这一版是80年代修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里面有电梯,还不在原来的位置。到底哪一版是正版?第一版?那就是个小破楼。其实不用纠结新盖的是假的,以前的是真的。中国的砖木结构建筑本来寿命就最多100年,全国各地的历史建筑都是”假“的。即便是石材建筑比如巴黎圣母院也重修过几次,每一次的造型都不一样。这些建筑物能够在毁坏后不断地重修,就是因为有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诗词歌赋,否则在毁坏之后就被遗弃了。

梧桐居士20102021-10-24 10:20

这文笔,语文老师绝对是个大美女,要不不可能学这么好!

瓜迪奥拉和梅西2021-10-24 11:03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贝利马拉多纳梅西,巅峰够高够持久,王勃是小罗,巅峰很高但是很短暂,崔颢拿了个历史最佳进球?

全部讨论

投资需要一些信仰2021-10-24 17:08

天下第一骈文可胜之

我也是可凡2021-10-24 17:04

余秋雨是骂人

孤独者生存H2021-10-24 17:02

达美!你是雪球最靓的仔!

中龙神华2021-10-24 17:02

抄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句写黄鹤楼的话。人不能凭空去凭吊那一番古迹,有一个阁楼在那里,就有了一个载体,人们寄托情思就有个地方可以着落了,武汉也拥有了无可替代化的坐标。

踩着牛屎去翱翔2021-10-24 17:01

太棒了👏

不动道2021-10-24 16:52

我要祭出六神磊磊这篇了。

话说在唐代,有一些地方,是诗人们PK谁更猛的地方,就好像武林中的华山。
  当时,在山西蒲州有一个楼,叫做鹳雀楼,一共三层,挺壮观。
  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说,唐代很多诗人都一窝蜂跑到鹳雀楼去写诗。他们互相PK,看谁最猛。
  要知道,唐代是什么时代?是诗人一个比一个猛的时代,没有一点底气是不敢乱写的,估计宋江之流到了鹳雀楼,也不好意思把“敢笑黄巢不丈夫”之类的打油诗写上墙去。不像现在,阿猫阿狗都敢留个“某某某到此一游”。
  这一年,鹳雀楼来了一个大猛人,名叫李益。
  没听说过不要紧,记住他是唐代诗坛的一个大猛人就行了。
  读了其它诗人的作品后,李益冷笑一声,挥毫泼墨,留下了八句: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恨犹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是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看着那挥洒淋漓的墨渍,李益嘴边浮现了微笑。他知道,这首诗会流芳千古。
  果然,这首诗被人们争相传诵:猛,真猛!
  然而,它居然没有成为鹳雀楼上最猛的诗,甚至连第二猛的都排不上。这不怪李益,要怪只怪唐代的猛人实在太多了。
  又一个猛人来到了鹳雀楼。他叫畅当。
  他读了李益的诗,却只淡淡一笑。八句?七言?有必要吗?畅当挥毫泼墨,写下了一首诗,只有四句: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绝了。简直绝了。
  这首诗,不但被认为压过了李益那首,更是让成百上千写鹳雀楼的猛人们没了脾气。
  这叫其它的诗人还怎么写?还能写得比这景色更壮阔吗?还能比这心胸更宏大吗?
  能!这是唐代,没有什么不能发生。
  还有一个更猛的人飘然而来,登上了鹳雀楼。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王之涣。
  顺便说一句,这个猛人在《全唐诗》里只留下了六首诗,其它的都散佚了。关于他的资料很少很少。
  王猛人登上了鹳雀楼。这里已经来过很多诗人,留下了无数名篇。它们都才华熠熠,猛气十足,犹如铜墙铁壁,封住了他的出路。
  他必须再辟蹊径,再升逼格!
  然而,猛人就是猛人。眺望着眼前的苍茫落日、滚滚黄河,王之涣拿起笔来,写下了四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就是大唐的气象,是大唐一代猛人的胸襟。
  由于这首诗太猛了,以至于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小孩子启蒙学唐诗,往往第一个就要学这一首。  

  二、

  王之涣先生也交了一些猛人朋友,其中最猛的有两个,一个是绝句猛人王昌龄,一个是边塞猛人高适。

  猛人之间是互相不服气的。他们找各种机会PK,看谁最猛。

  王昌龄可不是一般人。李白的七言绝句恐怖吧?想想“朝辞白帝彩云间”“故人西辞黄鹤楼”就知道了。但是王昌龄的七言绝句恨不得比李白还猛。“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 天生太白、王昌龄以主绝句之席”。

  高适,也是个大猛人。岑参的边塞诗恐怖吧?想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知道了。但是高适的边塞诗恨不得比岑参还猛。别告诉我你没听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猛人杜甫是怎么评价高适的?“独步诗名在”!

  可想而知,要pk掉这两个猛人,让他们彻底服气认怂,多不容易。

  但是我们的一代猛人王之涣做到了。

  这一天,下着小雪,三个猛人跑到一起吃酒。忽然酒楼上来了几个美丽的梨园女子奏乐唱曲,唱的是当时最流行的诗,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

  绝句猛人王昌龄主动挑起了pk。

  他说,我们三个都很猛,但到底谁最猛呢?不如今天比一比,这些美女唱我们谁的诗最多,谁就最猛。

  另外两个都没有意见。于是,一段千古佳话就此开场。

  一个歌女首先唱:“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微笑起来,伸出中指(我猜的,其实我不知道他伸的是哪根手指)在墙壁上画了一道:“我一首了。"

  又一个歌女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高适也伸出中指画墙壁:“我也一首了。”

  王之涣只是浅笑着,虽然落后,但并不慌张。

  又一歌女开口唱了,又是王昌龄的一首绝句。王昌龄得意洋洋起来,提醒王之涣:“喂,我已经两首了。”

  这时,一直很安静的王之涣终于表态了。他说,刚才这些歌女档次不高,她们唱的曲子怎么能算呢?

  他伸手指向最美丽的一个歌女,微笑着说:“如果她唱的不是我的诗,我就承认自己是撸瑟;如果她唱了我的诗,那你们就拜在我座下,拜我当老大吧。”

  终于,轮到这个最美丽的女子唱了。

  只听她唱的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王之涣回过头来,微笑着看着王昌龄和高适。这首诗正是他的不朽名篇《凉州词》。

  我们不知道,王昌龄和高适有没有当场下拜认老大。

  但我们知道,后来的文艺批评家们争论哪首绝句是唐朝第一猛,费了很多口水。

  明朝的文坛霸主李攀龙说,要数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最猛;

  继任的霸主王世贞说,是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最猛;

  但清代的大才子王渔洋不服。他抱来了四个重磅炸弹,说每一颗都可以把你们的那些“最猛”炸了。

  这其中,第一颗是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第二颗是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第三颗是王昌龄的“奉帚平明金殿开”;而第四颗,就是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

  是的,王之涣只留给我们六首诗。

  但已经足够了。

  我们不能要求更多了。

  

  三、

  接下来出场的大猛人,叫王勃。

  又是姓王的。

  那一年,洪州都督阎伯屿坐镇南昌,新修了一个楼,装潢极其豪华。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八项规定,阎都督大张旗鼓请客吃饭,招待宾客。

  当时干部吃饭也要讲格调,不能搞海天盛宴,而是要请一些有文化的人来镇场子。有一个年轻人被邀请了,他就是王勃。

  顺便说一声,王勃是初唐大名鼎鼎的“四杰”之一,其当时的江湖地位,相当于东邪西毒南帝北丐。

  关于四杰的排名顺序,争论很多,有人说是王、杨、卢、骆;有人说应该是王、骆、卢、杨。但不管怎样,一千多年来,没有任何一个批评家敢不把王勃排第一;再过一千年也不会有。

  他那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足够砸死唐朝好多猛人。

  话说阎都督请吃饭的时候,号召大家以自己的新楼房为题写作文。

  他真是想搞作文比赛吗?错了,他是想借机会夸耀自己女婿吴子章的才学。他事先已准备好了一篇作文,打算在席间让女婿拿出来,把大家镇住,就跟贾政在大观园里让贾宝玉题写对额的意思差不多。

  在座的客人又不是傻子,不敢抢女婿的风头,都推辞不写。

  女婿得意洋洋,正准备把已在胳肢窝里捂热了的作文掏出来,忽然,二十多岁的王勃站了起来:“我写。”

  阎都督当然很不高兴,拂袖而去。

  坐在帐后,他越想越气,忍不住叫手下去看看那个小子写了什么。

  不一会儿,手下来报告:“他的开头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都督嗤之以鼻:“不过是老生常谈嘛”。

  一会儿,手下又来报告:他写了“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都督沉吟了,他感觉大事不好,自己的女婿要糟。

  随着一句又一句传到都督耳朵里,都督的脸已涨成猪肝色。

  终于手下又跑来报告了:“他写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都督终于崩溃了。“天才,天才啊!”

  阎都督的这座楼房,叫做滕王阁。王勃的这篇作文,就叫做《滕王阁序》。

  女婿被王勃抢了风头,无比愤怒。他指责王勃的作文是抄袭自己的。

  为了证明自己是原创,他凭借过目不忘的特异功能,把王勃的作文流利地背了出来。

  背完之后,他冷笑着盯着王勃。客人们也窃窃私语,怀疑王勃抄袭。

  王勃不慌不忙地问女婿:“吴兄记性真好,佩服!佩服!不过我的作文末尾还有一首序诗,你知道吗?”

  女婿傻眼了:还有诗?什么诗?

  于是王勃起身挥毫,文不加点,写下一首序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又是寂静。死一般地寂静。

  女婿羞愧地退下了。他终于知道,自己今天面对的绝不只是尘世中一个迷途小书童。

  王勃只活了二十六岁。在一次南下去看他父亲的时候,渡海溺水,受到了惊吓,挂了。

  我们不知道,如果他活到六十二岁,会猛到什么程度。可能是他猛得老天爷也看不下去了,怕以后的文学史没法写了,让他挂掉算了。  



  四、

  诗也是有套路的。写着写着,猛人们就逐渐发现了一些创作的套路。

  比如,想成为唐代最猛的诗,最后一句就要用否定的结尾。

  朱自清说,八首最猛的唐诗绝句,它们的结尾全部是否定式的:
  “西出阳关无故人”“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岸猿声啼不住”“玉颜不及寒鸦色”“醉卧沙场君莫笑”“春风不度玉门关”“不知何处吹芦管”“商女不知亡国恨”。

  难道这种套路就不能打破吗?

  能。

  这一年,一个孤独的诗人来到了苏州。他叫张继。

  他的名气不大,和之前王勃、王之涣、王昌龄、王维、李白、高适、李益等猛人比,他只算是个小诗人。历史也没有详细地记录下他的生平。

  我们只知道,他一生不太得志,快50岁才有了正经职位,长期在外漂泊。那一个夜晚,在苏州,他很想家。

  大雾弥漫的晚上,他睡在船舱里,思想着故乡和前程,辗转反侧。

  不知道是什么魔力,让这个一直好像并不太猛的诗人小宇宙爆发,写出了一首超级猛的千古名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清代的蘅塘退士编了那本著名的《唐诗三百首》,只选了张继同学的一首诗。

  他只能选一首,因为张继流传后世的诗本来就很少,也都不太猛;但他也不敢不选这一首,不然他的《唐诗三百首》要被骂死。

  有不少人坚持说,这首诗是唐代第一名。

  就是这一首诗,让毛宁哥哥唱了又唱,余秋雨伯伯含泪赞了又赞。

  写完这一首之后,我不知道张继是否喷出一升鲜血,大叫一声,毕生功力散尽,倒在船舱中;就好像王真人竭尽全力发了一招一阳指,破了蛤蟆功,然后倒栽葱倒了下去。

  倒下去的时候,他应该是微笑着的:

  我作为一个小诗人,却写出了诗歌史上最伟大的作品。

  谁说结尾要用否定句,才能写出猛诗?

  人,一辈子有这一次巅峰体验,足矣。(完)

踩着牛屎去翱翔2021-10-24 16:41

你今天晚上在武汉吃啥

不是人间富贵花A2021-10-24 16:39

正解

陈达美股投资2021-10-24 16:39

感谢。谬赞。

做个人吧别碰大a2021-10-24 16:19

我的图就没啥特别了,主要是拍照时间比较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