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银行这个生意的认识___从近年年报解析比较银行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91回复:277喜欢:1552
从2014年买入银行股,一开始一眼看胖瘦,以及就是觉得招行好的感性认知,到这段时间深入了解各家银行,更加喜欢银行的挣钱天赋,更加坚定看好其中的招商银行。散人在2010年整理了自己的银行初步分析框架,2011、2012年@熊熊Babybear13 跟随并根据自己理解微调了这个分析框架。最早本文试图跟随散人2010年的框架,进而想跟进熊兄2012年的改进版,但通过这段时间数据录入和资料研读,尤其过程中受到招行资本节约的二次转型(招行为什么提出资本节约?)以及@杰晟JasonZheng 关于<如何认识银行的再融资难题及监管要求下的资本内生增长能力>的启发,我对银行也有了自己整体的认识。
我是彻底的银行门外汉,但不影响我成为银行股东,买入这个生意。本文也试图从一个非专业的银行股东角度来整体地理解银行这个生意,通过比较来选择自己钟意的具体企业。至于中观和微观的方面,我想只有行长和一线员工才更清楚,中观的具体调度和微观的具体操作也正是他们的工作。
1 总体盈利能力
银行一两年的经营业绩变动不是我关心的重点,作为一个可以长期持有获利的行业,决定投资人收益的就是ROE水平。ROE是一个更为中长期的核心评估指标,ROE的变化也会具体反映到近期几个年度的盈利水平变化,最近银行盈利增速下滑就是ROE下滑的具体体现。


2011年上述十三家银行的数学平均ROE为21.33%, 今年来逐步下滑到2014年的18.71%、2015年的16.18%,这反映了经济增速下滑、坏账增加以及伴随利率市场化的净息差降低缩窄等多方面因素的集中影响。但放在全社会各行业及上市企业中来看,银行仍保持着很高的ROE水平。
ROE=净利润/净资产=(净利润/总资产)*(总资产/净资产)=ROA*财务杠杆
ROE水平反映了ROA和财务杠杆两方面的影响,ROE下降了20%左右,ROA和财务杠杆分别下降了10%多的样子。财务杠杆反映了银行资产扩张减速,这部分源于外部经济增速下降而导致信贷需求下降,也部分源于银行对于资产扩张采取更审慎的态度以及监管对于资本约束的要求提高。由于利息收入仍牢牢占据银行营收的大头,ROA的下降主要反映了收入端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息差缩窄,以及成本端信用成本的上升。
对比ROE,更为准确判断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是ROA,业务类型趋同的银行(也有兴业银行这种业务差异较大的)中ROA较高的银行能够在相同杠杆下获得更高的ROE。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四大行在ROA方面强于股份行,在更低的杠杆系数下甚至获得了更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工行和建行在ROA方面遥遥领先,比之2011年,这个领先差距在扩大。很多人一直诟病几大银行形成垄断,但实际上前几大银行的行业占有度好像还要低于欧洲和美国。基于银行的资本属性和协同效应,越大的银行表现越优秀似乎不是一句空话。受需求端影响,资产和营收增速放缓、趋平,工行建行这类大银行将有更大的空间扩大分红,就像现在的汇丰一样。农业银行在股份行中,资产和负债端都更富优势,有着最高的净息差,但受高企的成本收入比和相对更高的信贷成本影响,ROA反而在四大行中偏低。
ROA方面,招商银行一直股份行中保持领先地位,2011年民生银行有着最高的净息差和ROA,但随着小微贷款坏账暴露、发展放缓而近年归于平淡,2015年平安银行通过资产端的高收益在净息差方面领先,是否可持续有待商榷。招商银行则一直经营稳健,保持股份行中的领先地位。
交通银行虽然体量大,位列五大行,但盈利水平落后于优秀的股份行,仅与中信、平安、光大、华夏持平。而且由于位列五大行,有着更高的资本约束要求,交通银行的财务杠杆也明显较股份行要低,这导致其ROE在这十三家银行中垫底。中信、平安、光大、华夏这几家近年的指标变化不大,其中的华夏银行历年保持高财务杠杆,甚为奇葩。
当然兴业银行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财务杠杆,正好借由这个财务杠杆我们往下说到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RORWA)。兴业银行的同业业务一直是其金字招牌,同业业务较低的风险加权,使得兴业银行获得了低资本消耗的高收益。
2 风险管理下的价值实现
不同于一般行业,银行总资产收益很低,高净资产收益率更多依托于极高的财务杠杆。这也意味着资产段的细微变化都会大比例地影响利润甚至净资产。
“经营管理好风险是银行业的本质和铁律。银行是经营信用货币的特殊机构,时时刻刻都在买风险,有着与生俱来的脆弱性,这决定了银行经营者和监管者必须将风险防范与管理放在突出位置。从根本上说,银行进行风险管理与创造盈利是统一的,银行和监管者的出发点也是一致的。尤其当经济进入拐点及下行期,风险管理更体现为银行业的生命之本、利润之源,可成就一家银行,也可覆灭一家银行。银行业面临的风险种类多,诱因复杂,有的风险还突发性强、传染性高、低频高损,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单个金融机构难以独善其身。事实上,作为工商银行的行长,我的大部分经历都是放在如何更好地控制风险,如何进一步降低风险成本上。” ——工行行长易会满在2014银行业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纵观全球商业银行的发展史,一家能过保持基业长青的好银行必然是具有充足的资本保障、能够获取有效覆盖各类风险的收益、提供满足市场预期的资本回报率、具备跨经济周期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银行。”
“过去人们对商业银行发展的理解,主要侧重于市场份额、资产规模和利润等指标的增长。事实上,由于各家银行承担的风险敞口不同,其市场份额、资产规模和利润增长速度是无法进行简单对比的。……基于银行经营风险这一特殊性,对银行发展必须同时从风险承担方面予以考量,衡量银行发展的标尺中必须引入风险调整因素,银行发展模式也必须向以风险调整后收益最大化为导向的内涵式增长转变”。——建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风险经营——商业银行的精髓>
站在银行家的肩上,可以发现理解和认识银行风险经营成功的两个基本内涵:
a 以资本约束为前提的稳健增长
b 追求风险调整后收益最大化的有效增长
 
在风险经营的基础上,作为股东,应该再加入一个经营评判的维度,那就是资本的内生性增长。这个内生性与资本约束又是相互关联的。银行进行风险经营有两个重要的指导性指标:
RORWA——Return on Risk Weighted Assets,加权风险资产收益率
RAROC——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即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
简单来说,RORWA调整的是分母(Assets),RAROC调整的是分子(Return)。RORWA是针对监管(监管要求规定了不同类型资产的风险权重)角度下的风险收益评估;RAROC则更多是内部视角的决策考虑。不同类型业务项有着不同的RAROC水平,高级管理层据此判断和决策如何在不同业务中分配资源;具体每笔业务中,末端执行层也可以通过EVA、RAROC来判断做与不做,或选择相对高RAROC的业务来做。
从招行2015年报中,可以搜索到两处关于RAROC的段落:
 “权重法下税前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为21.15%,维持较高水平,并明显高于资本成本。” ——第52页(p.s.新出的2016一季报中,高级法下这个指标为29.87%)
“权重法下零售金融业务的税前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为80.4%,较上年提高26.4个百分点。” ——第53页 (p.s.招行的零售业务盈利能力太可怕)
综上所述,在监管要求的硬性资本约束要求下,看银行资本内生能力如何,可以用RORWA来评价。加权风险资产收益率越高越好,资本内生能力越强。


注:本表采用的数据为期末数据
ROA=净利润/总资产=(净利润/风险加权资产)*(风险加权资产/总资产)=RORWA*风险加权资产占总资产比例
四大行高ROA背后是高的RORWA和较低的风险资产占比,可以理解为更低风险承担下却有着更高的收益能力。招行在股份行中,近年来一直保持领先位置。高RORWA代表着高的资本内生能力,<如何认识银行的再融资难题及监管要求下的资本内生增长能力>一文中详细解析了RORWA与维持分红率及增长之间的关系,以招行为例,我们试算如下:
招行2015年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83%(高级法),分红率为30%(取整);假设2016年净利增长率为c,2015年末加权风险资产为M;假设其2016年保持10.83%的核心充足率不变,并保持1.66%的RORWA不变,净利增长率与加权风险资产增长率一致(仅为假设,实际不可能)
2016年末核心资本=年初核心资本-2015年分红+2016年新增净利润
=M*10.83%-M*1.66%*30%+M*1.66%*(1+c)
=M*(10.83%-0.498%+1.66%+1.66%*c)
年末的核心资本充足率= M*(10.83%-1.66%*30%+1.66%+1.66%*c)/M*(1+c)=10.83%
求解得: c=1.66%(1-30%)/(10.83%-1.66%)=12.67%
c=RORWA*(1-分红率)/(核心资本充足率-RORWA)
从上式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净利增速与RORWA、分红率以及资本充足率之间的关系。分子项中RORWA越高,分红率越低,越有利于提高净利增速;分母项中核心资本充足率越低,ROREA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净利增速。通过这个公式,我们也可以回应文章开始提出的关心长期有质量的ROE,而不关心短期业绩变动。因为,在不考虑外部补充资本的基础上,净利增速加上分红率整体考虑就是ROE,而同样ROE下,我们还应该关心核心资本充足率这个质量问题。
不管怎样,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无论分子项分母项,高RORWA总是好事情。
高RORWA的大行及招行(而且有高级法的优势)走上内生增长之路,相对高分红比例基础上仍可以内生发展,而低RORWA的银行业务发展的同时却需要从外部补充资本金。这两天公布的2016年一季报中,招行核心资本充足率继续提升,而中信银行刚刚融完资,其核心资本充足率却又下降了21个基点。
毋庸置疑,所有银行都会去追求高的RORWA。高RORWA是如何实现的呢? 由于不同业务有着不同的风险权重和盈利能力,加强低风险权重(也就是低资本消耗)而获利能力强的项目势必能推高RORWA。像中间业务(无资本消耗)、零售业务(低资本消耗)都是公认的高RORWA业务,各个银行的年报中都可见大家往这个方面发展的意愿。顺着这个思路我们来看看银行的业务结构。
3 业务分部及收入结构
“外部市场和客户需求在不断变化,银行必须通过积极主动地调整业务结构以适应变化,寻求最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长期以来,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以贷款为主体,收入结构以利差为主体,客户结构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产品结构以存贷汇为主体,被动承担风险的现象比较普遍,经营模式与业务结构比较僵化,很容易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科学发展要求银行根据外部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以及自身的经营特点、客户基础、业务专长等,通过主动的业务战略转型和结构调整,建立具有相抵竞争优势和较高稳定性的多元化业务结构、资产负债结构、收入结构、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各类业务的高质量、协调发展。” ——建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风险经营——商业银行的精髓>




很多人在说银行的同质化,而我觉得银行分化越来越大。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人千差万别,但站在生物学角度,都是哺乳纲灵长目,只分个雌雄;站在肤色种族角度,大的也就三四种;站在生理学心理学角度,本质的差异也不大,个体却有巨大的差异,也有着更巨大差异的成就。各个银行毕竟都是银行,关键看我们怎么理解银行,有着怎样的筛查工具。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银行利润构成其实已经产生很大的分化,个别银行间的差异已经可以称为巨大,并且这个分化长期以来就存在,只不过现在分化越来越大,越来越显性。上表仅为税前利润的构成比,对比各业务的分部资产和分部营收可以看出更大的差异。即使相同的业务,在不同的银行间盈利能力也是差异巨大的。
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都没有提供以上业务分部的经营情况,而仅仅提供区域分部的数据。从有数据的几家银行来看,公司业务的利润占比,从2011年平均的63.25%降到了2014年的50.9%、2015年的42.38%,经济下滑影响及此部分坏账暴露的情况可见一斑。对公业务做好就吃喝无虞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而相应的份额需要零售或同业资金业务来补上。这个数据的变化体现了银行业务结构的转型,有些是长期战略下的主动转型,有些是走哪歇哪的被动转型;有些转型可持续发展,有些转型则不可持续;有些银行有能力转型,有些银行转型乏力。这里是判断各个银行经营的关键,你到底选择哪个银行,哪个银行更有希望,更优秀?
大行的各业务利润贡献度相对均衡,保持其一如既往稳健的姿态。招行的对公业务利润占比从高位70%多一路降低到16.66%,不可谓不剧烈,一方面公司业务资本收缩并大量处理坏账,另一方面零售和资金业务发展迅猛,尤其零售业务利润占比将近半壁,‘一体两翼’的战略结构初步成型。中信银行的利润结构令人诧异,同业资金业务占比达到的67.25%的惊人比例,不知为何,关心中信银行的可以继续深入探究。
下面的表格则选择了几个代表性银行,罗列出2015年年报中披露的业务分部信息,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个人金融业务,同样一份资产,民生产出一份利润,建行、招行可以产出两份利润,中信甚至只能产出半份多点的利润。零售业务从源头的客群、负债成本、营收结构到成本收入比都不是能简单突破的,大行由于历史沿袭、网点众多,零售业务有着天然的优势,而目前各个数据显示招行已经追赶上并在某些方面领先。除了数量占比结构的比较,我相信招行的零售业务从内部结构上也优于传统大行,这个需要另辟专题详述。
这里再顺便提一下不良贷款,我们都知道不良贷款更大比例是出现在公司贷款方面。招行公司业务利润占比从70%多剧烈下降到16.66%,从详细收支表可以看出很大程度是贷款减值的影响,而从资产总额来看,2012年招行公司金融相关的分部资产超过1.7万亿, 2015年仅为不到1.4万亿,不升反降,而表中其它银行此项均是稳步提升。这说明招行加快暴露处理坏账的同时,业务结构在主动调整,这从根源上也遏制了不良的生成土壤。









营收结构上,各家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占比从2012年的平均80.85%下降到了2015年的72.88%,下降约10%,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则相应提高10%左右。其中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则净利息收入仍占比较高,中间业务的发展不是那么有力。
农行高息差,但ROA较低,原因主要就在高成本收入比的制约。同样净利息收入占比高的浦发银行去有着研究对象中最低的成本收入比,这印证了浦发对公业务的发达,因为对公业务人均效率高。而农行网点分散,并且信贷业务中中小企业以及零售占比较大,这些都制约了成本收入比。
招行的成本收入比一直较高,也是因为零售业务有着非常高的成本收入比。不过这几年来,随着规模扩大,招行的成本收入比下降明显,已经低于30%,与其他行的差距逐步缩小。这是不是也说明招行跨过了零售业务痛苦的成本收入比门槛,相对其它股份行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呢?

04 存贷款概览
“存贷款业务是银行作为一个行业兴起的原因,即使在今天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欧美银行业,存贷款业务依然占据营业收入的50%以上,并且许多中间业务也是以存贷款业务为基础而派生的,因此在考察银行业的时候,笔者依然强调银行业的整体存贷款业务能力,特别是其中的存款业务。作为银行业的生产原材料,存款对银行业的业务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NIM(净息差)反映的是银行生息资产的盈利能力。五大行中,中行NIM处于低位,是因为其相当比例的外币业务影响,而农行凭借其在基层地区的网点和客户优势,无论资产端还是在负债端都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获得很高的NIM。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与平安银行的NIM明显高于其他银行。同样高NIM,却有着不同的内涵,招行的高NIM来源于最低的存款利率,而平安银行的高NIM来源于最高的贷款利率。
@熊熊Babybear13在<什么是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阐述了银行业负债成本低的重要性, 深以为然,以下为引述段落:
“银行吸收客户存款(原料),发放贷款以获得利差,而贷款对于银行客户来说并不是一种“享受”的产品,而是其在生产中很重要的资金成本。
在同一客户群中分布着不同等级的客户,总体上客户分为低违约可能客户与高违约可能客户。低违约客户包括多种子客户类型:自身有强烈低违约倾向客户,资金收益高客户等等;高违约客户包括自身有违约倾向客户与潜在的资金使用效率低,存在破产风险的客户。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客户,从其内在的利益出发都希望能够获得低利息的贷款,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
银行业由于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导致其只能够实行“低成本”战略,或者说优秀的银行能够实行“低成本”战略。而一般的银行由于较高的负债成本以及股东对利润的要求不得已而实施“高价格”策略。很多朋友似乎很相信“风险控制”。首先:“高价格”策略无论再怎么风险控制,它也是在“高价格”基础上的风险控制,其安全性远低于“低价格”基础上的风险控制,这就好比高空走钢丝摔倒的可能性再如何防范也高于在平坦大道上摔倒的可能性同一个道理。
有朋友可能会说银行的竞争优势不应该仅仅只有“低成本”,还应该有服务,执行力等等啪啦啪啦一堆的优势,其实他应该是忽略了这样一点:“低成本”优势是通过所有啪啦啪啦这些东西所形成的结果,没有所有其它的配套不可能形成“低成本”这一核心竞争力,同时“低成本”不仅仅有利于银行的贷款业务,也极大的促进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并降低了银行参与高风险衍生业务的冲动,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我把低成本”视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农行和招行在最近五年来一直保持着低成本负债的绝对优势,而低成本负债的直接来源就是高占比的活期存款。2015年,招行的活期存款占比超越了农行,也使得其负债成本成为各家银行之最低。从2011年至2015年两年的数据观察,除了招行的活期比例提高,其它所有表中银行的活期存款占比都是下降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如此高的基数情况下,招行活期存款在2015年仍保持了超过20%的增速。这种突出的数据表现,是近十年来招行在零售领域潜心耕耘的结果。同样高活期比例低负债成本的农行,其与招行的存款结构其实是差异巨大的。“零售业务才是一切问题的关键,是的,表面上看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低成本”的负债,本质上,这一竞争力来自于银行的零售业务实力的强弱,也就是说最优秀的银行,最具优势的银行应该是最佳的零售银行。”招行在零售方面结构上的特点和优势,我准备另起一篇文字深入解析研究,在此不做展开。
昨天新出的一季报显示招行活期比率一举超过60%,一骑绝尘!
05 公司业务




一般而言,企业客户对银行的粘性较差,议价能力也较强,而且随着金融脱媒的深化,很大部分优质大客户将转为债券等直接融资而流失出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目前银行业强调增加中小企业贷款客户,以改变以往议价能力较低的问题。对公存款比率数据可以作为银行业业务发展比率的一个参考,一般来说对公存款占比较高的银行对公业务较为依赖,这在以后的利率市场化时代不是个好事。
从数据看,四大行与招行在业务雾上更加均衡,对公业务依赖较低,在未来收到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脱媒的影响相对较低。
06 零售业务
“未来银行业的竞争在于中间业务与零售业务方面的竞争。马蔚华说过,不做批发业务现在没饭吃,不做零售业务将来没饭吃,在笔者看来,这句话不仅点出了零售业务在未来银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更点出了零售业务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业务发展的起始阶段成本极高,高到需要用批发业务来弥补其高成本,否则单做零售业务可能没饭吃。然而,零售业务一旦进入成熟期,会帮助银行形成非常强大的护城河,特别是如果能够网罗一大批优质客户的时候,这批客户不仅会为银行的存贷差业务带来丰厚的利润,更为增加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从国际经验中我们可以发现,零售业务强大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都较高。”


五大行和招行在零售存款占比来看,大幅领先于其他银行,这显示它们的零售客户基础依旧牢固。四大行虽然零售存款占比更高,但是其客户基础与招商银行不能相提并论,大行零售存款客户大部分是小额存款客户,维护成本极高而收益较低。招行的零售存款中,活期比例最高,由此也可以看到招行拥有1.3%这个最低的零售存款成本。
“ 所有存款中笔者最为看重的是零售活期存款,原因在于零售活期存款是所有存款类型中粘性最强的存款产品,也是银行综合竞争力的体现。在资金成本极高的时代,每个人持有活期存款都面临极大的机会成本,这种机会成本至少是定期存款收益,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如果其作出在某银行持有活期存款的决定,则必然此银行有吸引他的地方,也许是服务好,也许是银行理财产品吸引他,即此人可以在理财产品上弥补其放弃定期存款的损失。从银行自身的角度,则必须不仅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更需要开发出各种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正如招商银行丁伟说的,银行现在要考财富管理来沉淀活期存款,我们来重温下丁伟对如何沉淀活期存款的这一段话,笔者认为相当经典与前瞻:”
“我们目前的策略是,通过财富管理和储蓄存款结合起来,通过二者联动来沉淀存款。打个比方,理财产品就像公共汽车,储蓄客户就是排队等公共汽车的乘客。因为理财产品提供了便利的理财服务,所以会吸引更多的储蓄客户来到招行成为我们的客户。只要买了理财产品,一旦产品到期,这些资金就会体现为招行的存款。所以我们现在就在寻求其中的平衡点,不断开发更多更好的理财产品,相当于增开更多的公共汽车,以此来吸引更多排队等待上车的储蓄客户,只有这样才能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促进负债业务的增长。产品一到期,这些资金就成为储蓄存款;在账上等一两天,又有新的产品推出,资金又能马上进入理财产品之中。样经过两三年的循环,就会形成一大批稳定的理财客户群体,也就沉淀下来一大批活期存款。”
光大银行的理财业务也很突出,但却没有由此沉淀出大量活期存款,相反,光大银行还承担着这十三家银行中最高的存款成本,其中缘由,值得思考。
在零售贷款方面,招行的零售贷款占比全行业最高,并保持领先优势,建行的零售贷款发展也不错。贷款收益方面,早年民生银行凭借商贷通获得最高的资产收益,近年这个接力棒交给了平安银行。招行在对公业务中,低存款成本下选择了最低的资产收益;在零售业务中,招行近年保持较高的贷款收益水平。
从零售业务整体来看,传统四大行与招商银行依然保持较大的领先优势,特别是招商银行从存量数据上看优势十分明显,而传统四大行凭借其天然的网点优势,在可预见的未来零售优势不会消失。
07 同业业务
暂略
08 风险控制
没有近年来不良爆发的预期及实际增加,市场不会提供如今这样的价格来让人得以买入银行股。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贷款进入不良形成损失,那么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风险’了。因为损失已经实际发生,原先的不确定性已转化为确定。现在关心暴露的不良,其实不是关心银行本身的经营,更多是关心大众对银行不良的预期被证伪,从而使得估值回归,银行股价上涨。


关于不良爆发的极致情况, @云蒙 就农业银行、@唐朝  就民生银行都做过简单推演,结果显示其对净资产的影响很小,或者都已经完整反映在股价中了。招商银行历年来相对低息放出贷款,而近两年却一直录得较高的信用成本,招行的保守审慎让人放心, @黄建平 也多次就此阐述。

本文从计划到成文有差不多一个月时间,录入这4、5年的数据花了大量时间,前两天也终于等到了兴业的数据。(吐槽一下,兴业、浦发、华夏的年报,内容和结构上都较其他要差) 随着数据呈现和过程中的阅读,也逐步加深了对于银行的了解。文中对公业务、零售业务仅是延续了@熊熊babybear13  2012年那个版本,停留在存贷业务的数据解读,没有更进一步。同业业务更是由于了解浅薄还未系统地开始。为了赶五一前这个节点,获得一点点完成的满足感,就先仓促结尾。这版算ver1.0,后续再做更新。
 $招商银行(03968)$    $兴业银行(SH601166)$  $民生银行(SH600016)$ 
@杰晟JasonZheng @影子武士2012 @渔_夫 @黄抒扬 @知常容 @张平原 @楊永清 
@周年洋 @地球的宇宙眼 @proudofme @loip01 @Iwaving @Mario

精彩讨论

Iwaving2016-04-29 12:49

我银行研究不深, 粗浅的理解就是风控决定能不能活着, 成本决定能不能赚钱,粘性决定够不够稳定。

ss蓝笨笨ss2016-04-29 14:50

这是我这两年看到的讨论银行的最全面和深入的文章,赞一个

追求模糊的正确姿势2016-05-01 22:20

mark

Margin-Of-Safety2016-04-29 16:50

站在银行家的肩上,可以发现理解和认识银行风险经营成功的两个基本内涵:
a 以资本约束为前提的稳健增长
b 追求风险调整后收益最大化的有效增长

全部讨论

痴人守股2016-04-29 19:29

专业!

溯一2016-04-29 19:18

很赞的角度和很用心的数据收集分析非常认同银行分化的时代开启。我刚赞助了这篇帖子 6 雪球币,也推荐给你。

张平原2016-04-29 17:44

非常牛掰的文章。雪碧奉上。
为有这样的招行股东朋友感到自豪!

潜水中的睡猫2016-04-29 17:33

我刚赞助了这篇帖子 6 雪球币,也推荐给你。

知常容2016-04-29 17:09

那这样的话,兴业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就**低于要求,**低于合理水平。利润明显高估

价值投资长赢2016-04-29 16:53

太长了,收藏了再看,反正捂住股票,懒得卖银行股。

Margin-Of-Safety2016-04-29 16:50

站在银行家的肩上,可以发现理解和认识银行风险经营成功的两个基本内涵:
a 以资本约束为前提的稳健增长
b 追求风险调整后收益最大化的有效增长

财源滚滚-2016-04-29 16:50

这是我看过的分析银行第一名,因为他长。在所以分析银行的文章里,它绝对是最长的,绝对是第一名最长的。

proudofme2016-04-29 16:33

这是兴业银行的一大传统,当年银行业大量做的非标业务就是兴业首创,将贷款通过信托等中介机构打包,自己做丙方,其他银行做乙方将买入的资产计入迈入返售,所以他的表内贷款一直显得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