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毛利率解读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5回复:29喜欢:78

前两天我用数据表达了某个明星公司的价值毁灭,引发了一些争论(还有人身攻击),其中有人强调其毛利率较高,以此说明产品具有竞争力。这是有问题的。

本来我又准备了几个公司的十年以上数据,想用来说明我的结论,但转念一想,每个公司都有追捧者,我还是多栽花少栽刺,泛泛解释一下算了。

一般理论书籍都说,毛利率越高,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强,这在工业时代,在制造业,应该都没啥问题,但进入所谓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行业,问题就出来了。典型如IT企业,如果有自行研发的软件,那么毛利率一定不会低,因为研发费用、管理费用都不会进入直接成本,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仔细分辨其产品的业务模式。

像微软这种,一个Windows,或者Office,标准化软件产品,复制成本几乎可以忽略,毛利率极高,卖得越多,赚得越多,完美体现出规模的经济性。

但像我们A股的大量IT公司,除了低毛利的系统集成,还有所谓整体解决方案,按需定制,毛利率很可能就是一个坑。

开发定制软件,本质上就是卖人头,与当年风行的软件外包企业一样,按人月报价。如果有正常的市场竞争,不是完全靠关系搞定,那么人月的报价不会留下很大的利润空间,如果甲方需求不是特别确定,乙方为了拿到单子又把能实现不能实现的功能都应承下来,那么这个项目看上去可能毛利率(直接硬件成本/项目总金额)很高,但最终实现的现金流会非常可怜。

以我近四十年IT行业的经验,我们的大部分软件上市公司,软件开发管理都是很差的,那些CMMI、ISO9000、软件工程,都是花钱买来做样子的,文档管理、版本管理都一塌糊涂,核心人员流动往往意味着重新开发,所以当公司大了项目多了之后,软件按时交付都是奇迹,延误越多,费用越多,应收款越多(出于甲乙方的良好关系,甲方可以马马虎虎给验收了,但费用一定是bug真正改好之后再付的),很多应收款拖着拖着就黄了,就算最终拿到了,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可能已经大大超支。所以我们看到很多软件公司,应收款增速比收入增速快,投资现金流净额比经营现金流净额高,这样的公司我把它叫做规模不经济,即承揽的项目越多,未来的麻烦越大。

大家不妨拿自己手上的IT公司特别是软件公司的数据看一下,是规模经济的还是规模不经济的。

精彩讨论

一个喜欢迭代的码农2018-09-02 19:12

IT从业20年的老码农也聊聊实际情况,20年始终在一家公司:
1 复制成本,公司不能复制的软件基本全部亏损。一半以上软件无法实现复制,实现单个版本复制顶多薄利,实现多个版本升级复制的利润高。
2 按需定制是销售拿单的好幌子,是技术开发的梦魇。
3 除了生产系统有交付时间时限,其它系统基本无法按时交付,尤其是所谓的专有MIS系统,需求变更随意,基本100%无法按时交付。
4 版本控制文档管路混乱,头疼了十几年的问题依然头疼。
5 新情况出现,软件公司典型年初签合同年末回款,很多公司靠银行短贷支撑现金流,今年上半年突然收缩信贷,很多软件公司始料未及,现金流吃紧。
所以,从来不看软件上市公司

wxh16820202018-09-02 18:47

一看就是行家!软件定制是个大坑,华为那么牛叉,其业软现在也不赚钱!

推土机前捡硬币2018-09-02 20:04

规模不经济,本质是我们都在做应用层,而不是基础层,这样,一是客户需求多样,二是同类客户少。像当年,ibm就坚决不要sap,就是这个原因,中国因为缺乏核心层基础层技术,技术类公司这个宿命还要很多年

全部讨论

gooddaydiablo2020-07-13 02:24

真是分析的一针见血啊

腊鱼好吃2019-01-07 11:10

谢谢分享

华仔自由之路2018-11-01 19:38

99999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毛利率解读

价投者行2018-09-15 09:17

赞同!定制化产品很难标准化,国内大部分IT公司都是解决具体问题,即从事二次开发,没有核心技术,很难做出标准化的产品,可替代性很强,在甲方强势的情况下,基本没有议价权。

投资心存忐忑2018-09-11 13:02

行家里手

xhymnx2018-09-03 11:12

的确是这样(曾经在一个特low的小软件公司干过)

摩訶般若波罗蜜2018-09-03 10:27

赞同归隐大哥,有幸在类似大型“软件公司”呆过几年。像这样的现金流,应当是项目拖尾严重,而为了收回尾款,又不断增加人力成本。

醉翁山水2018-09-02 22:54

默默向上游1232018-09-02 22:23

果然隔行如隔山,呵呵,以前一直以为软件公司就是ctrl C +ctrl V的,亏得不冤

我就是裸泳者2018-09-02 21:53

BAT也算软件公司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