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持仓的标的市值就几十亿,怎么集中呢,多买点就可以举牌了。按坤哥资金量不得真收购几百家这样的公司了。再者这些小市值每个交易量很小,按基金的规模,是可以控盘的,不能再说了。
这只火爆得不行的基金就是缪玮彬管理的 $金元顺安元启混合(F004685)$ 。这只基金特别有意思,如果用一句网络用语来形容,那我想用“野啊宝贝”来比喻它,为什么呢?我将简单地用老方的十二字方针来解读它。
1.长期净值-曲线“野”
关键词:画线派
不难看出,金元顺安元启混合基金近1年的净值曲线堪称妥妥的画线派,近1年收益高达50.25%,同期沪深300的收益率为-12.78%,大概就是其他基民被绿得在电梯里演恐怖片,这只基金的基民天天乐呵得两眼放光。
不过说正经的,金元顺安元启混合基金不仅净值曲线完美,回撤也是控制得极好,近1年最大回撤仅为7.62%,近3年的最大回撤也只有14.43%,可以说拥有它,你也收获稳稳的幸福了。
综合来看,收益率高、抗风险能力强,可以说性价比很高了。
如此优美的净值曲线和令人惊羡的回撤,让人不禁想起那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老夫的购买欲到碧霄了。
2.业绩归因-路子“野”
关键词:不按套路出牌、“海王”、将小而美贯彻到底
(1)选股还是择时?
金元顺安元启混合基金的持股集中度经常维持在10%以内,属于小盘平衡风格。基金经理会根据市场行情进行适时的调仓,可以说属于择时派。
从前十大重仓股来看,缪玮彬会对仓位进行经常性的调整,换手率还是比较高的,但唯一保持不变的就是这些股票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很冷门。比如前十大重仓股中,有市值为20.1亿的渤海股份、市值为20.89亿的海峡环保、市值为30.39亿的南京港、市值为21.78亿的曲江文旅、市值为28.81亿的通程控股、市值为19.69亿的华源控股......
不知名的小公司汇聚在一起,能达到这样好的效果,“野”就“野”在这里。缪玮彬不按套路出牌,你永远也不知道,他下一个季度会重仓哪些股票。这些公司除了市值小以外,还有另一个很特别的点,那就是它们大多都是跌了好几年的股票,股价属于刚起步的阶段。比如渤海股份从43元跌到现在的5.7元、海峡环保从30元跌到现在的6.42元、重庆港从21元跌到现在的4.02元、南京港从27元跌到现在的6.28元、曲江文旅从33跌到现在的8.54元、通程控股从15元跌到现在的5.3元、华源控股从60元跌到现在的6.23元、华建集团从45元跌到现在的6.94元、广百股份从29元跌到现在的9.05元。
悄咪咪说一句,抄底中概互联还不如入手这只隐形牛基。(手动狗头)
但是,从2021年Q4的调仓情况来看,相较前几年,新增持仓股明显有所减少,不知道能不能合理猜测,缪玮彬是不是找到了属于他的真爱股了。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他在2021年的重仓股既没有新能源又没有消费医药,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不抱团,如此有个性有野性!
(2)集中还是分散?
金元顺安元启混合基金的持仓极为分散,前十大重仓股占比仅9.21%,可以说缪玮彬是基金经理中的“海王”了。从历年行业集中度来看,2019年之后的行业集中度稳定维持在50%-60%,有意思的是,刚成立的2018年,该基金的行业集中度低至0.19%,也就是说,缪玮彬从开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就注定了他寻找的方向是与众不同的,他的持仓行业简直就是涵盖了A股大大小小各行各业,有环保股、交通运输股、社会服务股、零售股、建筑制造股等。不过其中占比最多的是制造业,在纷繁复杂的A股市场,能够始终如一地扎根在制造业,也是得靠一点“野”的。
(3)小规模博取更高收益
该基金在没成为“网红基金”前,属于一家小众公司的小众产品,现在被很多基民发现了,却推出连续限购,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想与它的规模有很大关系。
单看金元顺安元启混合基金的历史规模,它一直就属于一只极小规模基金,2021年四季度在4亿元左右,坚定不移地维持自己“小而美”的风格,不落俗套、不谄媚市场、踏踏实实地做业绩,完全能想象到,已持有基民内心有多爽歪歪了。
3.人格认知-稳中带“野”
描述基金经理性格这里的“野”不是说他有多激进勇猛,而是稳中求进。
缪玮彬是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有21年保险、券商资管及公募基金投资经验,自2017年11月14日开始管理金元顺安元启,擅长宏观择时和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投资经验丰富。
他的采访内容比较少,在2020年的两次采访中他提出,传统基建和新基建在目前的经济建设中会长期共存;筛选股票上他是这样回答的:“我们在进行尽可能的分散化投资的基础上,主要还是立足于自下而上的挑选上市公司,没有行业上的明显倾向,当成长股的估值水平偏低的时候我们会倾向于提高成长股的配置,若成长股的估值水平偏高,我们则会提高低估值股票的配置比例。”
开拓冷门路线,避开抱团股,独善其身,最令人心动的是他现在管理的基金仅有这一只,把所有筹码倾注在这一只基金上,可想而知,这份野心还是值得钦佩的。
综合来看,这只基金比较适合追求新鲜感的基民,目前处于限购阶段,拿这个来做定投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数据截止至2022年1月19日)
前10持仓的标的市值就几十亿,怎么集中呢,多买点就可以举牌了。按坤哥资金量不得真收购几百家这样的公司了。再者这些小市值每个交易量很小,按基金的规模,是可以控盘的,不能再说了。
要说小而美,两市唯一一个连续六年,每年业绩都增长30%的高成长公司,低位低估值,南兴股份,只有40亿市值,为什么你们基金不去配置它呢?要业绩有业绩,要题材有数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