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团深度解析:周期与成长共振,大小屏全面发力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4喜欢:7

如需原文档,请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搜索下载。

1. TCL 集团:资产剥离,华星光电+产业金融双轮驱动

TCL 集团创立于 1981 年,前身为中国首批 13 家合资企业之一——TTK 家庭电器(惠州)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成为智能产品制造和互联网服务的全球领先企业,2004 年 1 月整体在深交所上市 (SZ.000100),旗下另拥有四家上市公司:TCL 电子(1070HK)、通力电子(01249.HK)、华显光电(00334.HK)、翰林汇(835281)。

持续创新、勇于变革,助力公司可持续发展。自成立以来,TCL 一直坚守实业,持续创新、勇于变革,先后推进国际化转型、产业链垂直整合以及"智能+互联网"和"产品+服务"的"双+"战略转型,在持续变革创新中突出竞争优势。公司协同聚华(平台)、华睿(材料)和 TCL 工研院(研发),是国内唯一一家实现对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

1.1. 资产剥离完成,聚焦半导体显示业务

完成资产剥离,推进产业和资本结构的优化。2019 年 TCL 集团剥离其智能终端业务以及其他一些配套业务,专注于高附加值的半导体显示和材料产业。剥离的资产自 2019 年 Q2起不再计入 TCL 集团财报。

集团重组前业务属性和发展阶段差异,制约集团业务增长和价值实现。重组之前 TCL 集团的业务体系庞大,产业覆盖上游的材料面板(半导体显示业务群)和下游的终端产品(智能终端业务群),并积极发展新产业。多个产业所属行业的属性和发展阶段不同,在商业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异,成为制约和影响集团业务增长及价值实现的主要瓶颈。

聚焦半导体显示业务,提升公司面板行业全球地位。重组完成后,TCL 集团的核心产业就是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其中华星光电主要生产显示面板,华显光电、广东聚华、华睿广东均为其子公司,分别提供显示模组、印刷和柔性显示技术以及自有 IP 的新型 OLED 材料。TCL 华星将凭借其在显示材料产业链的全面布局,叠加产能释放和技术升级,提升其在全球面板行业的地位。

产业牵引发展产业金融和投资业务,培养增长新动能。重组后的 TCL 金服可以给成员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管理融资服务,TCL 资本在产业链上下游投资布局培育增长新动能。此外,公司还留下了一些其他业务群,包括翰林汇(IT 产品销售与服务)、奥鹏(教育)和环保。

以备考口径计,2019H1 公司实现营收 261.2 亿元,同比增长 23.9%,净利润为 26.4 亿元,同比增长 69.9%,归母净利润 20.9 亿元,同比增长 42.3%,其中包括资产处置净损益 11.5亿元。2019H1 华星光电和翰林汇营收分别为 162.76 亿和 88.14 亿,提供了 96%的收入。经测算,重组后公司营收规模收缩为原来的 40%左右。

资产剥离帮助提高公司经营效率和控制成本。公司人均净利由 1.88 万元提升至 6.66 万元,备考的集团费用率由 14.5%下降至 11.8%,资产负债率由 68.4%降至 60.4%,存货周转同比加快 3 天,经营现金净流入 61.5 亿元,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公司董事长看好公司重组后的成长性并增持公司股票。公司董事长李东生在 2019 上半年多次增持公司股票。截止 2019 年 6 月 30 日,李东生直接持股数量增至 81284.8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 6.00%。李东生及其一致行动人九天联成合计持有本公司股份 122174.80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9.02%,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1.2. 产能不断释放,华星光电打开成长空间

新产能的释放驱动上半年公司营收增长。19H1 华星光电营收 162.8 亿元,同比增长 33.6%,出货面积为 961 万平米,同比增长 9.8%。其中大尺寸产品收入 91.9 亿元,同比下降 15.1%,出货面积 894.17 万平米,同比增长 3.9%,主要系整个行业产品价格下降所致。

中小尺寸收入 70.9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4 倍,实现中小尺寸出货面积 66.8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4.58 倍,主要系 t3 产线在 18Q4 实现满产满销,根据奥维云网(AVC)数据统计,2018 年第四季度华星光电 t3 以 2480 万片的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国内第二,增长速度全球第一。

华星光电在客户资源、盈利能力、市场地位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 客户资源:目前华星光电在 TCL 终端系统以外的销售超过 50%,客户覆盖相关行业的头部企业,包括华为、三星、小米、索尼、OPPO、联想等。

➢ 盈利能力:观察近 3 年华星光电和京东方LG Display友达光电的净利率对比,我们发现华星光电的盈利能力始终处于行业前列。

➢ 市场地位:2019 年 H1,LTPS-LCD 产品市场份额已达全球第二;在大尺寸领域,华星光电连续 5 年稳居中国六大品牌厂商份额第一;在中小尺寸领域,华星光电的 LTPS技术在 COF 窄边框以及屏下指纹等领域的研发能力及产品生产良率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对全球前六大品牌手机厂商的出货占比超过 80%。

➢ 新技术布局:公司积极布局高端 4K/8K 产品,加快开发 Mini-LED on TFT 技术和产品,华睿光电研发具有自主 IP 的新型 OLED 关键材料,量子点电致发光领域的公开专利数量位居全球前二。

未来5年大尺寸产能面积将达17%的复合增长率,中小尺寸预计可达到26%的复合增长率。1-3 年增量主要来自 t4 和 t6 产线,3-5 年增量主要来自 t7 产线。目前 t1、t2 大尺寸产线和 t3 中小尺寸产线已经实现满产满销,t4 中小尺寸产线 19 上半年开始产能与良率爬坡,预计将于 19Q4 实现一期量产,t6 大尺寸产线 19Q1 量产,产能快速提升,预计 19 年底实现满产,t7 大尺寸产线预计 21Q1 可以投产。未来随着新产线的产能释放,华星光电业绩将有所提升。

2. 大屏量价齐升:华为智慧屏开启 IoT 大屏新生态,引领Mini-LED/QLED 创新

2.1. 华为荣耀智慧屏发布,中长期看有望驱动高端电视需求增长

2019 年 8 月 10 日下午 14:30,荣耀总裁赵明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展示了荣耀智慧屏,这是华为智慧屏战略和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的第一款产品。

荣耀智慧屏为年轻人打造家庭情感中心,开启 IoT 大屏新生态。荣耀智慧屏的家庭情感中心定位中包括:影音娱乐中心、多设备交互中心、信息共享中心和控制管理中心,开启了loT 大屏新生态。我们认为荣耀智慧屏在产品层面实现了重要的创新,跟传统 TV 产品有显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OS、AI 摄像头、AI 视频芯片、多屏互动和家庭控制中心功能等方面。

……

目前全球电视行业竞争激烈,每年出货量已经企稳。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2014 年以来全球电视出货量保持在 2.2 亿台左右,2018 年预测为 2.23 亿台,同比增长 1.8%。整个电视行业竞争比较激烈,市占率仅三星、LG 和 TCL 超过 10%,引领全球电视行业市场。

日韩等国外企业占领高端电视市场。目前全球高端显示方案电视大多由三星、LG、索尼等国外企业生产,其中 LG 的高端电视主要采用 OLED 显示技术,而三星的高端电视主要使用 QLED 技术,它们的高端电视价格都在 10000 元以上。国内企业比如小米TCL 等主要生产中低端电视,价格大多不超过 5000 元。

……

2.2. Mini-LED/QLED 创新显示方案渗透率有望提升

华为智慧屏带动高端电视市场的增量需求的同时,必然会带动新型高端显示方案渗透率逐渐提升。OLED 技术有着寿命短的缺陷,我们判断华为智慧屏以及之后的升级产品可能使用 QLED 或者 Mini-LED。

QLED 显示技术正逐步提升。QLED 又称量子点显示技术,是基于 LCD 显示的改进,其结构主要由液晶显示模块、量子点薄膜、LED 背光源等组成,将采用量子点的材料放入背光源与 LCD 面板之间。QLED 显示具有发光效率高、稳定性好、柔性显示等优点,性能接近OLED,但是技术还不够成熟,成本较高。

三星和 TCL 是 QLED 电视的主要制造商。三星是全球最早开始研究 QLED 技术的公司,2015年推出其第一代 QLED 电视,在 2017 年已经推出第三代 QLED 电视。TCL 是中国首家推出QLED 电视的企业,2014 年推出搭载 QLED 技术的产品 H9700。目前,公司在 QLED 显示技术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QLED 电视预计未来 2 年快速增长。目前 QLED 电视和 OLED 电视数量相差不多,预计未来增速快于 OLED。根据 IHS 的数据,2018 年全球 QLED 电视出货量为 250 万台左右,预计 2020 年全球 QLED 电视出货量为 650 万台左右,2018-2020 年复合增长率 61.2%。

Mini-LED 性能好但成本高,目前还未广泛应用。Mini-LED 又名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意指晶粒尺寸约在 100 微米以上的 LED,晶粒尺寸介于传统 LED 与 Micro-LED 之间。与普通的LED 相比,Mini-LED 作 TV 背光具有高像素和高使用率等优点,但是其成本很高。

Mini-LED+LCD 有望今年实现量产。Mini-LED 可以根据应用方式分为 Mini-LED RGB 和Mini-LED+LCD,Mini-LED RGB 显示拥有与 Micro-LED 显示相同的优异性能,但是在尺寸及 PPI 上面受到限制。由于 PPI 做不高,Mini-LED RGB 只能应用在大尺寸显示。Mini-LED+LCD 的形式由于可以做到 OLED 的性能,以及高 PPI 和高解析度,且具有技术成熟和成本低的优点,有望在 2019 年实现批量生产。

预计未来5年Mini-LED快速成长,加速导入TV产品。根据Yole预测数据,2019年Mini-LED将导入 TV 产品 4 万台,2019-2023 年期间保持 256%的复合增长率,2023 年达 640 万台。Mini-LED 可以弥补传统液晶电视的缺陷,非常适合作为高端电视产品显示,有望冲击 OLED的市场份额。

2019 年是 Mini-LED 的商业化元年,目前已有多家公司推出 Mini-LED 产品。2019AWE中国家电消费电子展会上,康佳展出了其 65 英寸 Mini-LED 背光电视。TCL 在 2019CES 展上发布 TCLX10QLED8KTV 系列,首次采用行业领先的 Mini-LED 的背光技术。三星在 7 月份推出 The Wall 系列产品,也是使用 Mini-LED RGB 技术。TCL 在 2019 年国际显示周上推出了 165cm 的 RGB Mini-LED 背光显示屏。

3. 大屏价格周期底部,海外产能加速退出,大陆份额、话语权持续提升

3.1. 大尺寸 LCD 价格有望触底

大尺寸 LCD 面板价格接近行业发展周期底部。随着大陆厂商的迅速崛起、全球主要厂商出产能释放以及下游市场 AMOLED 需求的增加,面板行业的竞争性加剧,导致供需失衡,引发 LCD 面板产品价格下滑。根据 WitsView 数据显示,19 年 9 月上半月 32 吋、43 吋和 55吋 LCD 面板平均价格分别为 34 美元/片、72 美元/片和 107 美元/片,目前均已达到 2015年以来的历史最低位。

供需失衡是导致大尺寸 LCD 价格持续下跌的主要因素。面板行业下游大尺寸 LCD 需求增长较为稳定,并且长期未能出现流行应用,产能的增加是影响面板行业的景气度的主要因素。根据 IHS 数据,随中国大陆面板厂商产能的释放,全球面板的产能不断增长,预计从2018 年的超过 3 亿平方米到 2021 年将达到顶峰,约为 3.8 亿平方米左右。但行业需求不振的现状大概率还将维持,预计 2019 年全球面板需求为 2.27 亿平方米,未来面板的需求增长率预计维持个位水平,到 2021 仅达到 2.53 亿平方米。

3.2. 海外产能正加速退出竞争市场

海外公司进行产业调整应对面板行业价格下行压力。未来将持续的产能过剩问题带来的价格下行压力,面板价格持续低位将使得公司面板业务处于亏损状态,迫使全球面板厂商进行产能调整。韩国、中国台湾面板厂及早开始产能调整,应对市场变化。

韩国面板厂商产能退出持续推进。自 2014 年起,韩国面板厂陆续关停老旧产能,2016 年年初三星关闭其 L7-1 产线,并在继 2016 年关停部分 7 代线产能后,2019 年 8 月,三星显示已经关闭了 L8-1 产线,未来还计划关闭 L8-2 产线,推动 QD-OLED 面板生产线发展。而 LG 也于 19 年 6 月份开始将其 5 代、6 代、7.5 代、8.5 代面板厂进行 10―20%减产。

中国台湾厂商不断退出竞争。19 年 8 月初,富士康集团已于惠科金渝和华星光电(CSOT)等少数中国大陆面板制造商进行会谈,准备出售其位于广州的全新 10.5G 产线。根据 IHS Markit 调查显示,友达光电六代线以上面板从 2018 年的满载状态下调到约 90%的产能利用率;群创也开始调整产线配置,将陷入低价竞争的中低阶产品产线进行维护和升级。

3.3. 大陆份额、话语权持续提升

中国大陆大尺寸 LCD 面板产线竞争优势明显。根据 IHS 数据,中国大尺寸厂商如京东方,华星光电等的产线开工建设比较晚,产线较新,生产效率高。在未来的大尺寸 LCD 竞争中具有明显生产效率优势。

政府扶持助力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度过面板行业周期低谷。由于海外公司的缺少政府补贴,很难保证在长期激烈的价格竞争中生存下来;而中国政府对大陆面板产业的扶持,如 2018年,京东方维信诺等得到了超过 20 亿的政府补助资金,深天马TCL 也分别得到了 9.6亿和 13.8 亿的政府补助,这将帮助各面板厂商抵抗面板行业低谷带来的亏损,有助于其进行产业升级和产线调整,度过面板行业低谷期。因此,海外厂商会加速退出大尺寸面板行业的竞争,未来大陆面板厂商会逐渐消化掉海外厂商退出的市场份额,强化行业竞争优势。

海外厂商的退出,大尺寸面板将迎来新的行业供需良性发展。随着海外厂商退出大尺寸面板行业的竞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将得到缓解,行业将趋于健康发展,大尺寸面板降价有望回升。而同时,大陆公司话语权和竞争优势的提升,将在大尺寸面板行业的良性发展中受益,成为大尺寸面板的主要贡献市场。

4. 中小屏持续升级:柔性/折叠 OLED 是主要驱动力

4.1. OLED 是中小屏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相比于 LCD 相对稳定的市场规模,OLED 行业高成长性。根据目前全球各家面板厂的产能规划以及下游需求来看:(1)未来全球 LCD 由于产能基数较大,未来面积需求增速每年在5%左右增长,对冲行业 asp 下降趋势,LCD 市场规模保持在 1300 亿美元左右,(2)OLED产能未来 3 年左右是大陆产能扩张高峰期,产能面积增加每年在 30%以上,行业规模将保持较高增速。

4.2. 全球面板厂商积极布局 OLED 产线

中国和韩国是未来 OLED 面板的主要产能贡献区。由于 OLED 行业的高成长性和巨大的行业需求,全球主要面板厂商加快了高世代 OLED 产线的布局,目前全球主要的 OLED 产线设置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其中以中国和韩国的显示面板厂商引领全球OLED 产业的发展。目前全球 6 世代线 OLEM 产线累计将有 19 条,其中中国大陆有 12 条,日韩共计 7 条。随着中国大陆高世代产线产能的释放,将会大力提升大陆厂商在全球 OLED行业的竞争力。

4.3. OLED 产业国产化速度加快

国产 OLED 面板行业发展迅猛。根据 DSCC 统计及预测数据,2018 年前,韩国是 OLED 面板的主要出货地,占据全球绝大部分市场。从 2018 年开始,随着中国 OLED 面板产能的释放,中国 OLED 面板行业与韩国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度将加大。2018 年,中国 OLED 面板产能为 129 万平方米,全球 5.0%的产能比例,同比增长 100.3%。预计 2019-2020 年,OLED产能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297.0%和 114.3%,至 2020 年,中国 OLED 产能将达到 1096 万平方米,全球占比 20.3%。预计 2022 年,中国 OLED 产能将进一步扩大至 2030 万平方米,占全球 OLED 总产能的 40.4%。,进一步缩小与韩国 OLED 产业产能的差距。

4.4. 柔性/折叠 OLED 是主要驱动力

对于中小屏的发展,产品技术升级是未来的主线。以手机为例,手机全面屏和轻量化的发展对显示面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于传统的 LCD 面板,OLED 面板具有主动发光、超轻薄、无视角限制、高画质、全固态、低功耗、工作温度范围宽、可实现柔性等特点,是未来以手机和电脑为代表的中小屏显示的主流技术。其中,柔性和可折叠 OLED 是主要的发展方向,未来将极大拓宽显示产品应用场景。

柔性 OLED 持续快速增长,2019 年可折叠 OLED 开启成长模式。根据 DSCC 数据,硬屏OLED 面板由于受限于应用场景的需求,出货量预计在未来的增长较为缓慢,2019 年预计全年出货量为 3.22 亿片。柔性 OLED 面板市场需求旺盛,行业发展速度加快,出货量从2016 年的 0.46 亿片到 2018 年已经增长了 4 倍,达到 2.02 亿片。而且未来的成长空间巨大,预计 2022 年出货量将达到 5.70 亿片。2019 年预计可折叠 OLED 的市场需求为 300 万片,到 2022 年将达到 8000 万片,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潜力。

4.5. 中小屏技术升级,国内 OLED 面板厂商受益

柔性/折叠 OLED 中小屏的发展,OLED 国产化进程加快,国内面板厂商迎来机遇。根据CINNO Research 报告,2018 年全球智能机 OLED 面板出货 4.43 亿片,其中三星显示处于垄断地位,占全年出货量的 92.6%,中国大陆各厂商累计占比仅为 5.4%。随着国内 OLED面板厂商产能的释放,国内厂商的市场占有率得以提升,2019 年 Q1 三星显示 OLED 手机面板出货量首次低于 90%的市场占有率,降低至 85.6%,中国大陆的京东方维信诺和辉光电三家领头公司市场占有率均有提升,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5.9%,2.8%和 1.8%,大陆面板厂商的市场占有率累计达到 11.4%。随着国内面板厂商产能的逐步释放,OLED 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中国面板厂商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5. 大小屏齐发力,华星光电有望进入全球 FPD 综合实力前三

5.1. 大尺寸高清 TV 将持续主导 LCD 大屏需求

TV 应用主导 LCD 面积需求。按照面积口径,由于 2017 年 LCD 需求占整个 FPD 面积需求97%,我们基本可以用 LCD 下游需求来分析整个 FPD 的下游需求。根据 Witsview2017 年12 月数据,全球 LCD 下游需求主要由 TV、Monitor、手机和 NB 构成,分别占比 74.6%、9.8%、7.8%、5.4%,可以看出 TV 市场占据 FPD 最重要的面积需求。

TV 持续大尺寸化驱动需求增长。根据 IHS 数据,2013-2017 年全球 LCD TV 市场每年出货量维持在 2-2.5 亿,保持相对稳定,LCD 市场对 LCD 需求的拉动主要是依靠 TV 平均尺寸的持续增加在驱动:(1)2010 年全球 TV 平均尺寸约为 33 寸,2017 年全球 tv 平均尺寸约为 43 寸,每年平均尺寸增加超过 1 寸;(2)随着大尺寸 TV 和 tv 面板成本和价格持续下降,大尺寸 tv 销量占比将逐步提升,根据 IHS 数据,2024 年全球 TV 面板平均尺寸将超过50 寸。

大尺寸高清电视渗透率将大幅提升。根据 IHS 数据,2018 年 60 吋以上面板以 4K 为主,渗透率高达 99%,随着 8K 开始进入市场,未来三年的渗透率将大幅提升,预计由 2019 年的 5%拉升到 2020 年的 9%。在 TV 市场上,2018 年 8K TV 出货量为 2 万部,预计 2019-2020年出货量将分别达到 43 万部和 200 万部,且主要集中制 60 英寸以上的大尺寸 TV;2019年,OLED TV 出货量预计增长超过 40%,达到 360 万部,而 QD-LCD TV 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 400 万部。

同时随着商业显示领域大尺寸 LCD 显示应用蓬勃,大尺寸面板需求将持续增加,目前重要的商用显示领域主要包括:(1)教育电子白板,(2)会议智能交互终端,(3)电竞显示屏幕等。

5.2. 华星光电 LCD 大屏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华星光电是未来大尺寸 LCD 面板的领导者之一。随着韩国 SDC 和 LGD 厂商的逐渐将 LCD产线转型到 OLED 产线,以及中国台湾厂商群创和友达在 LCD 面板行业价格周期低谷中的产能缩减,大陆面板厂商将逐渐占领空出的市场份额。目前,华星光电两条 8.5 世代的 LCD产线都已经量产,加上华星光电两条全球最高世代的 11 代线的投产建设,我们预期 3-4年后,华星光电将在大尺寸面板领域进入行业前四。

华星光电全球首发大尺寸 AM Mini-LED 新品 MLED-星曜屏。8 月 30 日,华星光电首次发布了 75 英寸 4K 的 Mini-LED 背光液晶电视屏——MLED-星曜屏,2020 年将量产,2021年还将推出 Mini-LED 直显式电视。同时华星光电发布全球首发超薄直下式 Mini-LED 高清笔电全面屏、15.6"5K·3K 超高清极致窄边框全面屏以及车载显示等产品。华星光电Mini-LED 产品不仅性能与 WOLED 相当,而且在成本和售价上将具备极大优势,将提升大尺寸显示屏极致体验。

5.3. 华星光电小屏技术创新持续升级

华星光电中小屏高端 LCD 持续发力,与柔性和可折叠共同发展。华星光电 LTPS 产品技术已做到行业领先,市场份额已达全球第二,仅次于天马集团。在 OLED 面板方面,华星光电的 6 代 OLED 产线已经点亮,另有定位于 8K 和大尺寸 AMOLED 的 11 代线 t7 已经开工建设,未来将提升华星光电在 OLED 面板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公司的行业竞争力。

5.4. 华星光电:综合实力全球前三未来可期

华星光电受益于 TCL 集团重组,竞争实力将大幅提升。2019 年,伴随着 TCL 集团的重组完成,聚焦以技术驱动的高附加值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作为 TCL 核心子公司之一的华星光电的竞争实力将大为增强。

华星光电具有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势。TCL 集团是国内唯一一家实现对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可以将协同聚华(平台)、华睿(材料)和 TCL 工研院(研发),具有很强的产业链协同优势。TCL 将以 TCL 华星光电产业平台为基础,推进新型显示技术、材料和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如加快开发 Mini-LED on TFT 技术和产品,以及 AMOLED 的折叠、全柔性、屏下摄像等领域新技术。同时,利用广东聚华"印刷及柔性显示技术平台",公司也将继续引领新一代显示技术开发,加快印刷式 AMOLED、蒸镀式 AMOLED 以及电致发光 QLED 的材料开发,建立起公司高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开放式技术开发平台,打通印刷技术,让我国新型显示技术迈上新台阶。

华星光电全球面板综合实力前三未来可期。未来,随着华星光电大尺寸 LCD 面板的产能释放,高端 LTPS-LCD 技术的发展,以及 OLED 面板产能的释放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华星光电的综合实力将大幅提升。

6. 估值分析与投资建议

TCL 集团重组后,重点聚焦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产业。我们看好公司在 LCD 大屏、LTPS 和OLED 中小屏的业务前景。鉴于 TCL 剥离部分资产带来的业务调整,我们调整公司 19-21年营收预测至 733.0/700.2/828.6 亿元(19/20 年原值:1129.5/1147.6 亿元)。

我们预计公司 2019-2021 年归母净利润为 41.5/50.3/60.5 亿元,对应的 EPS 分别为0.31/0.37/0.45 元/股。我们用可比公司的相对估值方法进行估值,选取的可比公司有京东方 A 和深天马 A,可比公司的 2020 年市盈率平均预测估计值为 20.64。公司 2020 年 EPS为 0.37 元/股,谨慎考虑,我们给予公司 2020 年 17 倍 PE,对应的目标价为 6.29 元。

(报告来源:天风证券

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获取高端报告。

全部讨论

KeepMoving2019-10-12 22:05

又来吹了

water20172019-10-12 21:21

花里胡哨,没用。

二零二零开始2019-10-12 20:12

重大利好,赶紧涨上去!

Andy-ss2019-10-12 19:32

开始吹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