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科技VS凯盛科技——折叠屏玻璃UTG的竞争力分析

发布于: 雪球转发:53回复:67喜欢:146

折叠屏手机的技术难点之一在于屏幕的可弯曲性。目前,市面上发布的折叠屏板材料主要有: 透明聚酰亚胺(CPI)和超薄柔性玻璃(UTG)两种。

CPI从性能上看,CPI量产技术成熟、性能比较稳定,同时更具成本优势(据了解CPI成本是15美金以上,约100多块,而UTG现在的市价在25美元左右,150元)。因此,早期发布的折叠机型均采用CPI作为盖板材料。但CPI也存在诸如硬度差、透光率不足、易刮伤,且反复折叠易出现折痕等缺点,严重影响折叠屏手机的质感。

UTG:UTG在耐刮性、硬度和屏幕呈现效果等方面全面优于CPI,且连续弯折不易出现折痕。缺点是UTG产 品良率还有待提升,整体成本要远高于CPI。未来随着工艺和产业链的成熟,将带来成本的下降,UTG有望成为下游手机厂商的主流选择。据UBI Reserch预测,UTG玻璃在未来三年内有望逐渐取代CPI,在折叠屏手机市场中占据80%以上的份额。目前三星用的就是UTG(一片是3、40美金左右),国内外知名企业均在积极布局。

据不完整统计,宣称布局UTG业务的企业包括长信科技凯盛科技、惠晶显示、赛德半导体、国奥科技、沃格光电、和美光学、拓米科技、苏钏科技、东旭光电、巨智科技、汉柔光电等。其中除了上市公司长信科技、凯盛科技、沃格光电、东旭光电外大多是一些近三年内成立的初创公司,其管理层的言论可信度较差,有过分吹嘘的嫌疑比如苏钏科技今年6月开始建设UTG工厂,计划在2022年10月完工,建成时预计UTG玻璃基板的年产能将达到5000万片,要知道整个行业目前年出货量也就500万片左右,预估到2025的总需求也就是5000万片左右;又比如去年底才刚成立的赛格半导体,宣称其产品是良品率达到了80%以上,且每片玻璃成品通过产品检测均能反复折叠近一千万次,远超当前市场UTG玻璃的30%-40%良品率、折叠次数标准30万次的水平

因此,这篇文章将重点聚焦从事UTG业务的上市公司的对比分析,其中又以长信科技凯盛科技为主(东旭光电目前utg玻璃仍未量产,沃格光电相关信息也很少,且企业规模也较小):

一、首先,从技术层面,

UTG产业链,主要分为玻璃原片制造减薄两个环节,从产业链的齐全角度,凯盛科技更有优势,主要体现在玻璃原片的自产能力上,凯盛科技依托中国建材集团,是中国建材集团的二级子公司,母公司是凯盛集团。中国建材集团和蚌埠院,是我国玻璃行业的技术制高地。而长信科技则没有原片方面的资源和能力,必须从外部购买。

凯盛在调研中反复提到原片自供的重要性,凯盛认为“原片技术也需要掌握,如果其他厂商只是做后加工,肖特的玻璃是买不到的,因为他是专供三星的。”

提到这,需要先简单了解一下UTG制作工艺中掌握在德国肖特和美国康宁手中的一次成型法以及国内企业主打的二次成型法。二者技术路径不同,三星折叠屏手机即是依靠肖特的下拉法在玻璃制造过程中直接把玻璃拉薄,得到 30-70um 的超薄玻璃。而长信科技为代表的的国内厂商则采用玻璃减薄路径,先通过浮法工艺生产出 0.2~0.3mm 的玻璃原片,再通过化学刻蚀的方式把原片减薄到100微米以下。

因此,一次成型法的前提是必须获得肖特和康宁生产的100um以下的超薄玻璃原片,以目前全球唯一一家量产折叠屏用 UTG 盖板的厂商韩国 Dowoo Insys为例,其就是拿到德国肖特的 UTG 原片之后进行镀膜和切割加工制作成手机玻璃盖板后送至三星的。这点由于全球对中国大陆实行100微米以下超薄玻璃的技术封锁,国内企业是买不到肖特或者康尼100微米以下的超薄玻璃的。

然而二次成型法使用的基本上是200微米左右的玻璃原片,然后再通过减薄技术把200减到30微米。而100微米以上的原片是不存在封锁,能够在市场上自由买到的。长信在之前调研中曾表示,公司与全球主要的玻璃厂家均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可以无任何阻碍的购买0.1毫米及0.1毫米以上的电子级玻璃,不受玻璃原片的影响。

事实上,凯盛目前UTG产品生产采用的也是二次成型法(但公司目前也组了团队正在设计一次成型的技术),根据调研了解,公司使用的也是200微米级别的高铝玻璃原片,正负5微米。只不过是公司自己生产的而非外购的罢了。

因此,从生产角度,原片资源并不构成二次成型UTG玻璃的产能障碍,但凯盛的自有原片相对于长信外购原片是否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这点仍需观察验证。

然后我们再来看减薄环节,普通玻璃减薄这个工序很多公司都能做,但由于UTG玻璃厚度要从200-300微米减少到50微米的超薄程度,利用酸去减薄,玻璃原片的均匀度和内部微缺陷都会放大,这个过程会比较大的影响良品率,因此对于企业减薄的精度水平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有点精密工业的意思。这块长信科技可能具有比较大的优势,因为减薄业务是长信的传统优势领域:公司传统减薄产能位居中国大陆首位,在国内份额约为40%,全球市场份额约为 20%。

公司之前曾表示过,”即便做出了0.12玻璃还是需要通过减薄减到0.03或者是0.05,而减薄在全球做的最好的就是长信,特别是薄化、镀膜制程都是比较复杂的,而我们在各个制程上都是具备核心的技术。最后比较的就是产品性价比,产品良率。很多企业可能也能做,但是直通率非常低”

因此,最后我们再来看下产品良率结果,根据凯盛科技8月中报时交流的内容,公司UTG良率的情况,一代良率50微米的大概只有不到20%,现在二代的40微米的良率提高到翻了一番还要多,超过40%以上。而近期11月底凯盛调研时进一步表示达到了三星同样水平,50%。另一方面长信则在最近的调研中表示,UTG的良率已经从从最早30%,陆续爬坡达到了目前的61%。可见长信在减薄的技艺积累上还是有不小的优势的。

二、业务层面

实际业务开发中,UTG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元器件业务,长信调研时曾表示“由于可折叠手机必须使用OLED面板,UTG业务的拓展必须通过OLED面板去拉动,因此公司目前正积极和国内面板商巨头进行非常深入的业务合作,联手拓展手机终端产商的可折叠手机市场,通过OLED面板的使用来带动UTG产品的放量”。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长信具有明显优势:

1、安徽国资委的大股东背景。众所周知,安徽合肥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显示产业基地,京东方、信维诺等知名面板生产企业都在合肥拥有大量的产线。而安徽国资委的背景让长信在与这些当地企业的合作交流中占有明显的主场优势。

2、OLED模组布局,跟京东方深度合作

目前,国内模组封装企业主要以LCD触控显示模组为主,部分OLED面板企业出于技术保密考虑,柔性OLED的模组制造环节仍由面板厂商自己完成。未来随着OLED模组环节代工外包,有望为模组厂商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从OLED业务布局来看,长信科技已为苹果公司提供多世代柔性OLED可穿戴模组产品,同时已实现批量生产硬屏OLED手机模组,目前也正在积极和面板厂沟通柔性OLED手机模组业务。

相比之下,凯盛科技显示模组仍以LCD为主,其控 股子公司方兴光电柔性触控模组项目于2020年7月 才正式投产。因此,长信科技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具备柔性OLED制造经验的厂商,在OLED模组代工领域更具先发优势。与之相对的是凯盛在和客户的合作的内容方面,目前只是UTG玻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面板企业京东方是长信的最大客户和供应商,占比超过30%,而京东方又是众多折叠屏手机背后的OLED面板供应商:

三、客户情况

凯盛科技的UTG终端客户主要是华为,公司称根据保密协议一段时间内只能供华为,但是期限不长,别的客户后续会水到渠成。公司跟华为的合作从从单片材料到模块到整机,已经有一年多的测试时间了,目前整机测试已经结束。在今年7月的时候凯盛科技还和华为一起研发了一项UTG专利。(一种提高柔性玻璃弯折性能的加工方法)。8月中报交流时曾提到预计8月中旬华为会启动相关物料的招标程序,但具体结果如何目前未知。

然而另一方面,长信在近期的调研中也宣称公司已经获得荣耀、华为的UTG明确订单,按照客户要求随时准备产能等待上市放量。其中荣耀明确给公司的时间在今年的12月份,长信预计能达到10台以上量级。

四、产能情况

凯盛科技UTG一期产线已落成,产能是15万片/月,6条线,一年产能是180-200万片,目前一直在小批量出货,以供整机测试的订单。正式批量出货还没有,等着排计划。另外,凯盛科技于今年3月宣布增资约10.25亿用于建设UTG玻璃二期项目,形成1500万片/年的产能。根据近期调研了解的情况,二期项目已经动工,厂房开始建设。

长信这边目前则已具备了30万片的每月产能,年产能360万片。同时公司在调研中表示,UTG产能可以快速提升到每个月150万片,1800万片每年。(估计是与公司目前高达60台左右的减薄设备有关,产能随时可以调用)

结论:长信科技凯盛科技是目前国内UTG行业最重要的两个玩家,两者的竞争优劣势都非常明显,凯盛科技的优势在于上游原材料玻璃原片的自给能力,背后是中国建材下的国内玻璃巨头凯盛集团;而长信的优势一方面在于减薄技艺的积累,另一方面则是安徽国资委背景下的客户关系优势。个人认为,考虑到实际生产中二次成型法对于原片的要求并非很高,长信可以通过外购原片来满足材料需求,而减薄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商品良率情况,进而影响到竞争中最重要的成本价格,因此长信科技的优势目前看来更大。当然,这个也只是初步判断,未来还要持续跟踪1、凯盛自给原片和长信外购原片的成本差异;2、两者的良率情况。

 $凯盛科技(SH600552)$   $长信科技(SZ300088)$   $新力金融(SH600318)$  

精彩讨论

圈个圈圈2021-12-04 11:02

有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凯盛净利润1亿多,长信净利润近8亿多,折叠屏业务对哪家公司的影响更大;第二,能做减薄的公司你已经列出了一大排,这意味着减薄业务的竞争格局其实是比较差的,而能控制原片生成的国内只有凯盛,竞争格局相当好,如果以技术难度来分配产业链利润,显然原片才是利润最高的,市场一致认为凯盛是龙头,个人以为主要是因为这点

圈个圈圈2021-12-06 19:11

这一点我一点不担心,不管你消费电子怎么转入VR/AR,你不可能带着个头盔出门,手机依然是必需的。折叠屏只要能替换掉一半的直板机,增量也是相当可观了,我坚信折叠屏要是能做的跟直板机一样好,完全替换直板机只是个时间问题

帆爸爸实盘2021-12-06 13:35

但是要考虑一个变量,UTG未来的业绩是不是一定能释放?手机电子消费的数据这两年整体不如预期,未来增量也有限,UTG的增量是预期未来折叠屏替代曲面/直面屏。但万一市场对折叠屏的需求有限呢?万一如苹果所言,未来5年手机消费电子逐渐转入VR/AR消费电子呢?凯盛市盈75/47,纯UTG概念;长信市盈33/26,UTG+汽车电子大屏。$凯盛科技(SH600552)$ 弹性更大,$长信科技(SZ300088)$ 确定性更高。考虑长信 最近已经连续回调10%+,我先建仓$长信科技(SZ300088)$

普尔小右2021-12-03 16:32

收入是因为模组业务一个是按加工费,另一个是按货品全部价格来计算的,这个看净利润率就知道差异的,你连这个都不了解才是进水了吧

用户50110002021-12-14 07:59

屏不如链

全部讨论

向着太阳1682023-02-24 16:05

其实第一波炒作才不管这些,都会涨,差别是涨的多少

三门路022022-08-16 02:28

有一定的可能性,老外卖东西都是死贵死贵的。只有国产了才会降。这样看来,凯盛在材料方面会有一定优势,长信在生产工艺和客户资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综合看,只要凯盛的良品率达到长信的水平,可以平起平坐了。这个很难短期突破的。

三门路022022-08-16 02:24

人才,把UTG写得这么明明白白的,你是第一人

kbydaa2022-08-14 19:00

长信科技VS凯盛科技——折叠屏玻璃UTG的竞争力分析

喵酷酱2022-08-11 22:48

好文

炒股买包20142022-04-05 09:51

新能源确实增速快,但如果长信的手机消费电子业务可以再次起来,恢复到华为的顶峰时刻,就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信

刘小湖2022-04-04 08:51

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速快,完全可以抵消

炒股买包20142022-04-03 22:23

不错的分析,mark了。
不过据天风国际分析师表示,今年国内各大安卓手机品牌今年已削减原全年出货计划的20%,且后续有继续削减的可能。同时,苹果公司也宣称减少airpod、iPad产量。如此可见在疫情的影响下,消费力的低迷。而长信科技产品终端的汽车、手机、VR等,都是价值量高的可选消费,尤其汽车和手机的使用时间可以延长。
在此背景下,长信科技的业绩复苏必定受到一定的影响。希望国家赶紧控制住疫情,并出台刺激政策,保住比金子还重要的民众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

艾米米2022-03-10 12:00

这个文章真全面,收藏啦。还是更看好OLED在手机面板上的应用,原有LCD产能现在正在往车载和IT方面转移。凯盛还是长信,这得看原片是不是卡脖子,以及良率的问题。目前三星是UGT最大的玩家,大约占比8成,国内面板厂2成。